艺术类院校高校教师教练型教学风格的特点与养成
2019-07-19张松
摘 要:本文结合艺术类院校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特点及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主要类型,在全面剖析教练型教学风格的特点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如何进行艺术类院校高校教师教练型教学风格养成,这将为艺术类院校教学效果优化提供有益的尝試和探索尝试。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高校教师 教练型教学风格 特点 养成
一、教练型教学风格在艺术类院校教学应用的现实意义
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和不同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我们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教士风格、学员风格、教练风格和演艺风格四种(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形成》一文)。教学活动的高效性要求的日益提升,必然会激发人们从教学风格入手,来研究和探讨不同学科教学实施的风格特点和应用价值。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类型特点上来看,我们认为以实践性为主要呈现特性的教学内容和以实用型为主流学员的艺术类院校在教学中,教师的教练型教学风格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形成》一文)。[1]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艺术学列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该学科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29个基础专业(包含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和4个特设专业(包括影视摄影与制作、书法学、中国画、艺术与科技)。从这些学科和专业设置不难看出,艺术类院校的课程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强、技能性明显的学科特点,从教学内容角度,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类、技能类和态度类,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风格的匹配性研究(详见《新教育时代》2018年5月 第18期《论演艺型教学风格的特点与“五为”养成模式》一文),艺术类院校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类别让教练型教学风格大有充分展示优势和价值的必要和可能。[2]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风格必须与学生的特点相匹配,我们把学员分为感受型、反思型、理论型、实用型。而以学习实用技能为主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群体,在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使他们特别关注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技能的实效性要求,让相当部分的艺术类院校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成为实用型的学员群体。实用型学员的具体特点(详见《新教育时代》2017年第30期“论培训师的培训风格的有效养成”一文)注定了他们成为教练型教学风格的最佳学生群体。
从以上阐述中,不难看出,不论从学科设置、还是从教学内类的和学生群体的类别来看,我们发现:在艺术类院校高校群体中推广教练型教学风格有更为现实的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教练型教学风格的起源与形成
1.教练型教学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教练就是要帮助对方清晰自己的目标,展示属于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教练技术就是把体育教练技术、技巧、方式、原则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它起源与欧美,是欧美流行多年的管理技术,它凝聚了欧美企业家十几年来的管理智慧,是一套能够激发企业员工更好表现,增加企业效益,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管理技术。后来,教练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心态调整、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影响多个领域。
教练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技术反映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到最佳状态去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取得最好的成果。教练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现在的学习位置在哪里?如何达到理想学习位置?并支持学生去调整自己的态度,鼓励学生付出行动,最终取得学生想要的学习成果。[3]
美国知名教育咨询师安迪.斯迪克用“教师教练teacher-coaches)”赋予教师以下职责:明确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激励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助人自助,认真关注和积极参与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学习内容,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好奇心中所蕴含的学习动机。教练型教学换句话说就是实践型、提升技能的一种教学,即用启发性的问题或启发性技术让学生打开思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通过引导与示范,与学生一起探索、找到最佳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4]
教练型教学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实践为基础,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负责,学习内容记忆学习的主动权也交给学生,强化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率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能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练型教学风格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探究性,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要求的一种风格。[5]
三、教练型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作为一名教练型教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和实践的经验,不过更需要教师能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6]
教学中教练的主导思想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技能,也就是说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去达到正确熟练掌握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引起学生的质疑,从而使得他们进一步去探究,这便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做好铺垫,从而进行积极引导。当然在课堂一切的活动开展都免不了一定的目标或主要任务。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练型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充足的资料和完善的实施去达成这一目标。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更加精细的安排、精心的准备和有效的铺垫与预设。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场景,启发学生制定科学的实施策略,让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去发挥和展示。在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和教师一起去探索,从而创造出课堂上积极有趣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参与这种学习,爱上课堂。使自己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在课堂上和练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在学习集体中找到归属感。
教练型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5个转变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角色,调整为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效结合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角色定位中,教师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学,怎样去学,后来演变成教师是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角色。而教练型教学风格则是把教师调整为和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的合作者角色。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传统的学生对老师的服从关系,演变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关系,教师凭借自己渊博的学社和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教练型教学风格要实现的师生关系是同化关系,即师生之间是平等交流,相互融合,协商合作,教学相长,教师不但要起到开发引导作用,还要带领他们去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中展示主体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教师的展示,学生对教师的展示进行理解和接受,而教练型教学则认为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不管学生是否合格和优秀,都应该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表演,教师能做到的,不是代替学生表演而是启发学生进行更好地表现,学生是课堂上主角,教师时候课堂的编导和导演。
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以“讲”为主,以“练”为辅,教练型教学风格则强调以“练”为主,“讲”为“练”服务。“练”是教练型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因为技能的形成,不是“讲”成,而是“练”成的。只有通过不断和高效的“练”,才能让艺术类的各种技艺成为学生熟悉和掌握的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社会价值体现的转变:在传统认识中,教师必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在自己悲壮的牺牲奉献中体现自身舍己为人的社会价值;教练型教学风格则要求这种角色转变为教师“是镜子,是指南针,是钥匙,是催化剂“,镜子-反应学生的真实状况,指南针-引导学生明确目标,钥匙-帮助学生开启成功之门,催化剂-促进学生成功发展和成长,即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四、教练型教学风格的养成
我们从教师对自身风格意识水平和风格表现特点两个维度将教师的风格形成分为无意识风格阶段、意识风格形成阶段和随心所欲风格表现阶段三个阶段(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张松“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有效形成” )。
从意识层面来看,我们认为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有实践提升式、理论指导式、重点突破式和移植兼容式四种主要途径。其中,理论指导式是指教师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并贯穿于各教学环节,最终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教练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使理论指导式成为教练型教学风格形成的最佳途径。结合近年来,教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认为教练型教学风格的养成,可以以教育觉醒为前提,教学行为蜕变为基础,教学习惯形成为结果的养成系统。
1.教师的教育觉醒包括自我觉醒和教育理念与意识的觉醒。
教师的自我觉醒,是指教师在自我觉醒的前提下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我觉醒。即,教师要身先士卒地进行自我觉醒的尝试和探索,全方位地洞悉自己的状态和表现,拓展认知和行为的领域。通过转变心态去突破、丰富自我,增强达成目标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自己对自我觉醒有充分理解和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要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觉醒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2.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要以赏识教育为指导思想,特别注重和关注对学生的潜能开发。
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力,只要开发得当,开发到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对学生潜能开发的信心,我们建议教练型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学生扬长避短的过程中,有效地树立学生的自信,从而实现自信基础上个人潜能发挥和最佳发展成效获得。
3.教学行为蜕变是指教师在教练过程中,从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向专业关注学生的表现蜕变。
具体来说就是具备对学生的言行能有效聆听,高效区分,科学发问和积极回应。有效聆听是教师要从学生叙述中了解其对目标的理解和存在的一切问题,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听懂学生的心声。高效区分是教师要通过投射和反射技术,让学生将感受和事实,表现与真相有效区隔,掌握事实的真相,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科学发问是教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式的发问,激发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探寻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积极回应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激发和影响,积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行更为主动和自觉的优化和提升成长。
4.教学习惯形成是指教师在教练理论指导下,通过专业的教练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应用,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变成自己习惯化的教学行为。
当然,这种教学习惯就是教练型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这种习惯的形成也自然有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提升,再从神似到自我风格形成的突破过程(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形成》一文)。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转化,需要教师制定更为科学和严谨的提升计划,遵循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模型,进行持续有效的螺旋式上升性地优化和提升。
结语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教练型教学风格在艺术类院校推广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可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辛勤教师的结晶”。我们期待艺术类院校教师在教练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尽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艺术类院校教练型教学风格训练系统,为艺术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版.
[2]張松.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有效形成[J].《新教育时代》 总第30期.
[3] 乌兰.如何从传统型教师向教练型教师转型[J].《教研论坛》2012年5月版.
[4]丁雯,揭平英.“论教练技术在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中应用”[D].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
[5]张松.论演艺型教学风格的特点与“五为”养成模式”[J].《新教育时代》2018年5月 第18期.
[6]李如密著.教学风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作者简介
张松(1971.9.9—),男,籍贯:河南省项城县,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四川音乐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