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化教育中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劳动技能的研究与思考

2019-07-19张平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

张平香

摘 要:在特殊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的教学中,坚持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现教学生活化。从注重整合、提升有意注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 生活化教育 劳动技能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一著名的教育思想,他主张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并明确提出了要“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目的论。想要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实施,应当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现教学乡村化、生活化,通过引导儿童在农村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完善他们的劳动技能课,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一、注重资源整合,提升智力障碍儿童有意注意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课堂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所在,更是学习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的所在。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时,一定要注重进行多元的整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通过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参与情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智障儿童感觉迟钝,行动笨拙,理解能力较差,教师若仅仅凭借言语进行描述,学生会感觉抽象难懂、难以接受,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让智障儿童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训练学生叠被子技能时,首先拿出了被子的识图卡片让他们赏析,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他们认知物品与色彩的能力。教者问:“卡片上画的物品是什么呢?物品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们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回答道:“是被子,蓝色的。”可是还是不清楚如何叠被子,于是教者亲自进行了示范,并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辅导。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成功完成叠被子的任务,虽然并不整齐美观,但是基本掌握了叠被子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1]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以“被子”为线索,有效实现了美工、认知、语言、劳动等学科的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保持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

二、循序渐进,尊重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

不同年级智障儿童的训练目标有所差异,《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是劳动技能的启蒙阶段,课程侧重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中年级侧重以个体和家庭为中心;高年级是劳动技能的提升阶段,应当在熟练掌握家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目标,促进他们逐步提升。对低年级的智障学生进行教学时,为了培养他们利用扫帚打扫校园或者家庭环境的技能,在实施教学时,拿出扫帚向学生们介绍道:“大家看一下老师手里的东西,是不是很常见啊,你们平时有没有见到过呢?”学生们纷纷点头,老师让学生们对“扫帚”的读音进行了跟读,使他们通过不断的训练,学会利用扫帚清扫地面。然而同样是培养学生们使用扫帚的能力,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利用扫帚这一工具完成教室的清扫。目的是引导学生们掌握扫帚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在劳动中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们在进行劳动过程中,学会了进行簡单的交流与合作,在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关注不同年级智力障碍儿童的能力差异,设计了与之相适应地、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实现了以生为本,有助于促进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2]

三、开放时空,让智障学生尝试拓展交融

智障儿童大多比较封闭,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经验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落实陶行知先生“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教师应当突破“课堂”的狭义概念,走进农村,贴近生活。通过使课堂内外资源相互拓展与交融,突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有效深化他们的感受与认知,多方位地提高其劳动技能。为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为接受职业教育做准备,引导学生们开展了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劳动素养。[3]在课堂上,用一盆绿植,问他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呢?学生们感到非常惊讶。随后,笔者在课堂内向学生们展示了播种、栽培的过程与方法,土用铲子铲进花盆中,然后用手或工具指在土中挖一个坑,将准备好的种子洒在坑中,紧接着在种子上盖一层薄土,最后用喷壶浇适量水,即完成了播种的全部过程。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播种的理解,走进乡下与准备耕种的农民伯伯取得联系,将学生带到田地里进行参观。农民伯伯在耕种时,需要反复进行播种的动作,这样学生们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进行观看与学习,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播种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农业劳动技能。将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农村的空间,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资源,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简单生产劳动能力,同时有助于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四、创设情境,凸显人文关怀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行大多比较笨拙或独特,教师贸然将他们带到社会中进行实践,容易引来异样的目光或者冷言冷语。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凸显人文关怀,重视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灵的保护,善于通过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在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了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能够适应未来家庭生活的需求,在每一个预设的场景中,创造学生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智障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这对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家庭生活、从事家庭劳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切实把握好上述“注重整合”“循序渐进”、 “开放时空”、“创设情境”这几个要点展开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化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走进农村、走进社会,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之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培峰.特殊儿童生活与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学报,2012,(01):76-84.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2,(09):5-10.

[3]杨敏.如何为智力障碍儿童送教[J].教育科学论坛,2017,(34):7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
改革教法 创新学法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以“生活”为眼,定格美好瞬间
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育的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建构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构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探讨
“生活化教育”视域下高中化学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