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育”视域下高中化学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

2014-05-24周洋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油渍小苏打

周洋

“生活即教育”.源于生活的现象和知识比静态的课本知识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加上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笔者认为化学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出发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用课堂所学知识思考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意识,提升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以学生熟悉的“厨房”为视角,搜索与“美味”共生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进行适当地拓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一、美味食物中的化学

厨房既是美味食物的诞生地,同时又是发挥化学魅力的小天地.煮饭烧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堆生菜,经过烹、炸、炊、闷后,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除了离不开掌勺人的手艺外,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味精的鲜味

味精能增添食物的鲜味,所以大多数人做菜时,都喜欢放少许味精.为什么味精能添鲜呢?这和味精的成分有关.味精是谷氦酸(又叫麸氨酸)的钠盐,一旦和唾液接触,迅速刺激舌头味蕾上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把鲜味信息传给大脑,人就立刻感到事物鲜味可口的感觉.

2.调味品的顺序

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有先后的,而不是凭操作者的兴趣,否则色、香、味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炒菜时应先加糖,随后是食盐、醋、酱油,最后是味精.如果顺序颠倒,会让原本可口的食物难以下咽.这是由于食盐有脱水作用,先放食盐会阻碍糖的扩散,促使蛋白质凝固,让食物表面发硬且有韧性,糖的甜味渗入很困难.除此之外,谷氨酸钠受不了烹调的高温,所以味精只能在最后加入.

3.酒解除腥味

营养丰富的鱼类,是厨房做菜的首选之一.但由于其体内含有叫做三甲胺的物质,会产生腥味.烧鱼时加些酒,就可以去除腥味.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能溶解鱼体内的三甲胺.做菜时烹饪的温度较高,乙醇的沸点较低,三甲胺便随乙醇一起挥发出去.

4.糖醋鱼的美味

烹饪的食材选鱼类的时候,不仅要放酒而且需要加入少许醋,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酒中含有乙醇,醋里含有乙酸,乙醇和乙酸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美味的乙酸乙酯.

二、厨房用品的妙用

厨房的调味品不仅可以烹调出鲜美的食物,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小烦恼.

1.祛除油渍

人类每天都在和很多物质打交道,顽固的污渍总是让漂亮的衣服变得难看,同时很难祛除.这时可以运用一些化学知识,轻松解决问题.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温水浸泡衣服的油渍处,然后用肥皂清洗.这种方法非常常见,原理也很简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即水解反应,生成C2H2COONa与丙三醇(甘油).丙三醇溶于水,而C2H2COONa中含有亲水基,这时就可以简单出去了.

第二种方法可以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在衣服的油渍处滴上酒精和汽油,再随着这些物质的挥发,油渍也随之出去.相似,指的是溶质和溶剂在结构上非常相似;相溶,指的溶质和溶剂可以互溶.一般的油渍,都是不饱和的,大多存在三键或者双键.此时,水这种极性分子很难将它溶解.酒精和汽油可以与油脂中的亲水基相溶,从而轻松去除油脂.

2.小苏打的妙用

小苏打不仅是食物发酵剂,还具有神奇的清洁功能.NaHCO2溶液呈碱性,这是因为HCO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利用较浓的小苏打水,清洗玻璃制品、银器以及不锈钢用具等,将会比其他洗洁剂要更胜一筹.将油腻的器物浸泡在小苏打的稀溶液中30分钟后再洗,效果更佳.

在蜜蜂叮人后,可用小苏打和冷开水调成浆状,敷在痛的部位,会立刻止痛.因为致人疼痛感觉的是由蜜蜂产生的蚁酸(甲酸,HCOOH),小苏打溶液的碱性可以使酸碱中和,从而缓解疼痛感.

三、食品的食用化学

明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例如,螃蟹不能和柿子一起吃,吃海鲜的时候不能食用大量维生素C等.这些也不是全无道理,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

柿子内含有大量单宁酸,螃蟹则富含蛋白质.如果同食又过多,单宁酸与蛋白质会在胃肠内结合,易形成胃柿石.胃柿石长期存留在胃内,必然腐败变质产生毒素,使人全身酸困不适、头昏脑涨、腹泻腹痛,甚至呕吐等.

总之,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厨房是小小的空间,却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厨房化学进行探索,了解与之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从而达到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油渍小苏打
小苏打及纯碱结构快速鉴别研究
厨房里去油渍,我用小苏打粉
清洗衣服上油渍的小窍门
以“生活”为眼,定格美好瞬间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使用小苏打消除异味
构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
纸质文物油渍的模拟及清洗剂的研究
降低小苏打生产中蒸汽消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