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地理思想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体现

2019-07-19李娜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要素差异区域

摘要: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地理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利用活动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对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地理思想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思想;活动教学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其本身具有独特、明确、精炼的学科意义和价值,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带领学生挖掘活动中蕴含的地理思想。

一、整体性思想

整体性不仅仅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一,它还是地理学科中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有三方面:第一,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气候、地形、生物、土壤、水文等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也正是如此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地理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作为一个系统,在原有的各项功能基础之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功能,如生产、平衡等。第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而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又是同一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变化进行。

以“荒漠化形成过程中个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这一活动为例,该活动在分析荒漠化的形成過程时,体现了植被、气候与土壤等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通过教材中的思维导图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生成和演化的因果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分析其中各地理因素的作用,探究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形成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意识,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1、找到荒漠化会对哪些地理要素产生作用;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要素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如导致植被蒸腾作用减弱、蓄水能力下降等等,这些作用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如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弱导致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从而导致土壤干燥等等;最后,引导学生综合各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壤干燥进一步加剧荒漠化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想。

二、区域性思想

高中地理教材中大部分课程活动都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思想。例如,在“南北方建筑物差异对比分析”中,通过北方建筑物较强的方微观、民居厚重的墙体以及屋顶坡度的逐渐增大、房檐加宽等方面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南北方居民生活和生产行为上的一些习惯差异。对于北方来说,各地理环境要素与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协调一致的,而这个活动既体现了从大方面来观察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也体现了从细节看区域内部均质性的地理区域性思想。因此在这一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回忆区域地理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认识不同尺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首先,启发学生分析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的不同状态和性质;其次,引导学生对该区域的区域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再者,引导学生探究该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对该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综合培养学生的区域研究方法。

在“南北方建筑物差异对比分析”这个活动中,通过南北方的民居来引导学生观察直观材料,加深对南北方民居差异的形象认知,接着启发学生对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思考,最后结合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内容进一步对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区域性地理思维。

三、人地协调思想

人地协调思想即人地关系,主要包含人与自然环境对空间的占据,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两方面。例如,在“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现代都市的图片体现了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断地对城市进行扩大建设,这体现的是人对地理空间的占据;同样,矿山开采这张图片展示了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需求增长,对空间的不断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被过度毁坏等现象的产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表象,还要使其深入探究其中的内涵,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地理思想。再如,在“不同土地的利用”活动中,教材给出了两幅插图,图1是为中职所准备的小块土地;图2是1824年英国的早期工业中心,图1展示了由于贫穷,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粮食,对土地进行了过度的掠夺性使用,致使土地生产率逐渐下降,最后由于土地退化导致弃耕。在图2中可以看出,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物质生产,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源为代价,使用了非清洁生产技术,最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两幅图都诠释了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旨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地关系中尖锐的一面。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正确开发方式会直接导致人地关系的矛盾激化,具体影响分为五个方面:1、加速物质的机械化搬迁;2、地表的水平衡受到干预;3、生物平衡受到影响;4、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5、地表的热量平衡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教材是传递地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教学来引导学生挖掘地理学科的本质,透过“活动”渗透地理基本思想,有效培养学生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晓俊.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8.

[2]陈争艳.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 (06):151.

作者简介:李娜(1983.8.4)女,籍贯:天津市滨海新区,所在地甘肃定西市,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要素差异区域
相似与差异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区域发展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