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新形势下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措施

2019-07-19杜婧刘成梁娟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困境新形势高校

杜婧 刘成 梁娟

摘要:近年来,我国艾滋病人数猛增,并且向高校学生群体蔓延,更有《中国高校已沦为“艾滋重灾区”》的报道文章,这说明预防艾滋病面临严峻地工作形势,而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原因在于高校的艾滋病预防教育不深入,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自爱思想。为改善这一局面,需要高校切实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本文对当前艾滋病在高校预防教育中的现状概述,并分析如何加强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希望高校学生健康的渡过大学生涯,以良好的姿态进入社会。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困境;措施

高校艾滋病的扩散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安定。随着社会环境不断改变,新形势下的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在面对新问题的同时,也凸显出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高校学生艾滋病人数增多,而男性同性性传播比例更大,主要是性行为和毒品所致,高校为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当前艾滋病在高校预防教育中的现状

(一)高校和家庭性教育的缺失

受传统伦理和道德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充满罪恶感,认为HIV感染等同于不洁性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体现出高校性教育的缺失,然而当代大学生更加希望学校开设性教育教学,使学生对性爱和艾滋病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我国性教育课程以及艾滋病教育课程开设寥寥无几[1]。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圈的改变

在网络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受“无国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出现错误思想,而低级色情信息也在侵蚀着大学生大脑,在微信、QQ、论坛等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交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客观上增加了艾滋病的发病几率。然而,我国现有专业、权威、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新媒体平台,导致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三)高校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

由于当前开放的性观念,很多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不以为然,而男女关系确定后再交往异性、与外国留学生在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性行为也会增加艾滋病的发生几率。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并且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有绝大比重。同时,对感染HIV的认知程度较为欠缺,男同学在安全套使用率上较低,男男同性恋更是如此[2]。

二、如何加强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

(一)完善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法律体系

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颁布超过十年,但是面对艾滋病防控的新形势,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在全国人大提案中制定針对高校的艾滋病防治法,为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师资和物资支持,使高校在重视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二)加强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

面对严峻的艾滋病防控形势,建议卫生办、教育部门、行政部门和疾病防控机构深入执行艾滋病疫情通报机制,并且建立监督考核责任机制。同时,各地的部门和机构也应逐步完善机制,提升资源整合力度,进而建立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体系。各大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的决议,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展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

(二)开设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

鉴于高校缺乏相关课程的开设,建议高校通过增加专题讲座,向学生发放宣传手册的形式让高校学生对性行为和艾滋病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建议高校应把预防艾滋病的课程纳入选修课,并且通过考试的形式与学分挂钩。此外,高校还要加大专业课程教师培训,丰富教学方法,避免枯燥的讲解,可利用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的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加强网站和APP等多媒体平台建设

当前,碎片化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内容开展性教育和艾滋病教育,发挥网络语言便于学生阅读,容易产生共鸣的优势。同时,国家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多媒体宣传平台,让大学生更加直观的、易懂的了解性知识和艾滋病知识,要提升知识的宣传效果。依靠高校本身的力量显然成效不大,要发挥出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作用,为大学生群体打造专业的、生动的、可互动的交流平台,为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保驾护航[3]。

(五)高校要加强相关教育工作

在每学期的开学期间,高校要开设至少一课时的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以通过视频短片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下会更有代入感,学习之后还要求学生全员参加课后简单的卷面考试。同时,高校的各大社团也应该发挥出作用,在学生群体开展同伴教育,使学生整体上对艾滋病有良好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随着学生交往渠道的增多,以及自身观念更加开放,婚前性行为开始增多。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主要以性行为居多,并且易感人群以男性为主,而感染艾滋病会让大学生丧失深造的动力不仅荒废了学业,更是国家的损失。因此,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加强合作,进而打好高校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战役。

参考文献:

[1]吴文君,邓腊梅,陈卫建,etal.新形势下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 (9):765-766.

[2]王晓冰,吴玉琼,杨小英.地方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医,2017 (4).

[3]岳静宇,李强.艾滋病预防知识在高校中健康教育情况分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猜你喜欢

困境新形势高校
跟踪导练(一)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