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思聪写意荷花的艺术特色探究

2019-07-19许琦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许琦

摘要:周思聪开创了荷花创作的表现主义画风,在中国画变革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从创作元素的写意性、构图形式的突破性与表现技法的特殊性角度分析了周思聪写意荷花的艺术特色,围绕渗透笔墨技法、创新肌理效果、融入神韵抒情三个层面,探究了周思聪写意荷花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周思聪;写意荷花;艺术特色;创作手段

引言:

周思聪的写意荷花,这一系列共涵盖一百余幅作品,是周思聪艺术生涯中的创作高峰。周思聪认为选取荷花作为创作主体更能够契合她的心境,将荷花视为自身精神与情感的寄托,标志着其心路历程中一个新篇章的开启,其中蕴含的创作艺术与情感体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寻。

一、周思聪写意荷花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创作元素的写意性

周思聪在绘画技法上深受日本画家丸木夫妇与蒋兆和写实主义风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融汇自身心境感受进行了创作思路的拓宽,在创作荷花系列作品中创新融入了写意创作理念,着重凸显出自身的真实情感,利用墨与水塑造出富于变化的点、线、面等创作元素,运用矾水处理纸张,将广告黑、丙烯等与墨相结合,借助创作用料的独有特性在纸张上营造出各具差异的渗透效果,配合干笔皴擦创作出朦胧的肌理效果,更能凸显出作品的写意性特色。

(二)构图形式的突破性

在构图形式上,周思聪的写意荷花系列作品中运用了对角线、倒三角、“S”型、倾斜式等构图样式,在传统二维平面构图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的动感节奏,强化整体画面的韵律感与意境色彩,渗透出创作者独有的个性精神与创意思维,使作品画面更富有个性气质与生动鲜活特征。

(三)表现技法的特殊性

在表现技法层面,周思聪创新采用了揉纸法、撒盐法等特殊表现技法,同时还创造性地将墨、广告黑、丙烯、胶、矾等材料进行巧妙搭配,使墨色更加富于变化,在纸张上烘托出独有的画面气氛,营造出虚实结合、对比分明、透视性、层次感等视觉欣赏体验[1]。

二、周思聪写意荷花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一)结合材料特性,渗透笔墨技法

鉴于中国水墨画创作着重强调笔墨技法的运用,对于纸张材质、纸张吸水性、水墨配比、下笔力度、行笔速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周思聪在创作写意荷花系列作品时创造性地将墨、广告黑与丙烯相结合,三种绘画介质的透明度、渗透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墨与水混合后的透明度较高,而广告黑、丙烯与水混合后会留下沉淀,将三种材料与水混合作为创作颜料,可以更好地提升绘画作品在视觉感官上的层次感与变化感。

以周思聪的《荷塘》为例,整幅作品中仅能够观察到墨色与朱砂色,而通过将墨、广告黑、丙烯三种材料混合,能够使画作凸显出虚实结合的层次效果,加之运用胶与矾两种物质凸显出荷叶的颗粒感,配合皴笔技法与干墨赋予荷叶以粗犷与清新相结合的特色,使画面中的每一片荷叶都体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共同构成一个饱含透视关系的荷塘景象,使画面意境更加广远,带给人意犹未尽的欣赏体验。

(二)运用特殊技法,创新肌理效果

为创造出画面不同的肌理效果,周思聪在创作荷花系列作品中运用了多种特殊的创作技法,例如弹粉法、揉纸法、撒盐法等。其中弹粉法在融合墨、广告黑、丙烯的基础上,利用毛笔蘸有浓淡、干湿不同的白色或广告色分别弹在用墨处,塑造出雪的质感,更加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与运动感。而在将胶与矾水相结合时先将明矾压碎,再利用热水浸泡、用笔杆将胶粒搅拌至融化,以此調节两种材料的浓度并将其混合,利用羊毛、尼龙、猪鬃等不同材质的毛笔蘸有混合物弹至画面中,塑造出近似冰川的画面,为荷花增添富有变化的肌理效果[2]。

还可以借鉴揉纸法强化画面的肌理效果,一方面可以选取纸张进行随意揉搓,揉完的纸张表面出现了较多褶皱,将其平铺在案上利用侧锋描摹出纸皱的纹路,在作画过程中注意时刻控制画面效果,避免多余纹路破坏荷花或荷叶创作;另一方面还可以选取纸张上的一点作为圆心,围绕圆心呈放射状将纸张攥紧,以此模拟出荷叶形状效果,配合皴擦技法形成荷叶的脉络,待纸张变干后利用淡墨勾勒出荷叶效果。例如《红荷》中便运用了撒盐技法凸显出荷叶、荷杆的颗粒状效果,利用较深墨色描摹下方荷杆,与位于上部的半个荷叶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和谐一致、淡雅朦胧的视觉效果。

(三)融入神韵抒情,表达内心感受

除绘画材料与笔墨技法的创新外,周思聪的写意荷花系列作品中还融入了画家本身的内在精神与心境感悟,侧重于将内在观照转化为创作情感,通过剖解个体生命强化与世界的联结,进而在荷花作品中寻求生命的休憩与个体解脱。在荷花系列作品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周思聪创作风格的转型,在早期阴翳潮湿、悲怆麻木、沉重苦涩风格的基础上,转变为清濛萧寂、纯净清幽的虚无意境,在规避个性锋芒的同时更加强调作品的写意性与形神兼备,使观者可从其画作中体会到脱离生命桎梏的释然感与随性感,凸显出其独有的艺术态度与志趣风韵。

例如,在《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幅作品中,其运用了“S”型构图技巧与没骨画法,借助富于墨色变化的远山拉伸整体画作的空间感,并利用S型曲线凸显出残荷的节奏感,雨中残荷逐渐消散至远处深山中,更像是消散至画家的心灵深处,使整幅画作在奇绝中又能够凸显出画家本身的情感体味。

结论:

荷花系列作品成就了周思聪艺术生涯的辉煌,其中不仅蕴含着周思聪毕生对绘画技法的钻研与创新,更融入了画家本人对个体生命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的深思,使其在继承、发扬写实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运用写意为艺术创作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为中国水墨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史驿琦.当代语境中对周思聪绘画形式语言的转型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5.

[2]韦文翔,佘丹丹.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探求周思聪创作中的“似”[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 (3):158-160.

指导老师:徐文生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