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育真谛 争做幸福教师
2019-07-19汪均裕
汪均裕
[摘 要]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讲述他用爱心与智慧,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第56号教室。面对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学生,雷夫老师以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陈述了如何创造教育的奇迹。同时,雷夫老师展示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让读者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需要以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以智慧化解教育矛盾,以反思获取进步动力,最终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关键词]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创新;智慧;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8-0075-03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看似平淡卻充满教育智慧的书。雷夫老师用短短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从当初的懵懂孩童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阅读此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惊奇、感动、喜悦的过程,也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所创造的无限可能。
雷夫老师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讶的教育奇迹,原因在于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每一个学生,并用爱心、耐心与信任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走向新的人生。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对教育的热爱,他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充满着幸福感。在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只会埋怨学生不听话、家长不配合、学校不支持的“苦行僧式”教师,而是一个全身心投入教育,给学生带来温暖与希望,时刻感受到温馨与满足,充满幸福感的教师。雷夫老师以他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不是牺牲,而是收获;不是抱怨,而是感动;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是工作,教师或许会失去很多乐趣,应该以教育为乐,在教书中品味人生的乐趣,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便是拥有阳光的心态,好好地享受教书的过程。只有我们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快乐的体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以创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激情;以智慧化解各种矛盾,清除教学路上的障碍;以反思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功,才能成为幸福的教师!
一、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
身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他们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这意味着我们需具备前瞻性,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各种差异性。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雷夫老师所带的班级绝不是什么天才少年,相反,他们是一群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甚至连英语也不会说。他们在来到第56号教室之前,大多数都是成绩差、品行恶劣的“问题学生”。即便如此,雷夫老师也能凭借独特的教育方法,把他们培养成热爱阅读、谦虚有礼的人,并且其中的许多学生在将来甚至会进入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那雷夫老师到底是怎样做,以至于使这些学生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呢?我认为,这应该与雷夫老师打造的独特课程密切相关。在56号教室,除了开设数学、自然、历史、体育等常规课程外,学生还能享受到织挂毯、玩乐器、排练莎士比亚戏剧、观看棒球赛、外出旅游等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雷夫老师一直致力于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因而他的课堂总是趣味无穷,教学效果显著。
以写作课为例。众所周知,写作课是最让老师一筹莫展、让学生害怕的,但雷夫老师却能使其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他采取了四种方法:每天语法练习、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少年创作计划。利用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前半小时练习语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每周五布置作文,让学生利用周末写作,让他们学会在玩乐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每月学生自行选择阅读作品,然后撰写读书心得。“少年创作计划”贯穿整个学年,通常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完成此项任务。雷夫老师尽量让学生在教室里创作,确保作品出自学生之手。在写作过程中,他也会不时帮助学生改正语法和单词错误。尽管写作刚开始时学生会出现不少错误,但若能真正做好,用不了多久,他们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提升,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蕴含着知识无穷的力量及探索的乐趣。可惜的是,许多教师本末倒置,他们仅仅把课程视为帮助学生获得考试技巧的工具。如此一来,课程的魅力被极大地削弱,且带着极强的功利性,试问这样的课程,乐趣何在?想要学生真正喜欢上一门课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探索的热情。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教师有创新的意识。
中学语文课本有许多名著,如何让学生真正品味它们的独特魅力,可不这么简单。《雷雨》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描写周朴园一家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家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困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师通常是先介绍关于戏剧的常识,然后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背景资料,谈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高中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更深刻的理解和多角度的解读,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而言益处不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换一种思路,为学生搭建一个戏剧的舞台,效果或许就截然不同了。在学习之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给他们一些关于戏剧知识的指导,鼓励他们尝试把文字搬到舞台上,演成一出戏。通过自导自演,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在排练话剧时,学生为了能更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必定会对作品加以研读,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最终只会被社会淘汰。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应善于营造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革新课堂教学,开辟新课堂。因此,具有自我超越、与时俱进精神,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挖掘教育魅力,走向诗意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二、智慧——让教育矛盾化解
学校教育,主要是教师利用学校环境、课程资源或师生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引导教育。然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独立个体,因存在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碰撞或矛盾。教师在处理这些教育中的矛盾时,使用的方法也会不同,有的易于化解,有的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雷夫老师用自己近乎疯狂的爱与智慧创造出了56号教室奇迹,奇迹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努力与艰辛,以及他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教育智慧。教育的过程或许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许多难题。例如,学生基础薄弱,缺交作业次数多;课堂纪律差,难管教;行为粗鲁,不讲礼貌等。雷夫老师也曾经遇到过许多棘手的问题,也曾经为这些问题而烦恼。
艾利克斯和丽莎来自不同的班级,但两人都有一个毛病:喜欢乱放东西,做事缺乏条理性。艾利克斯的老师看到他脏乱的桌面后,带着嘲讽的口气,让全班同学以后都把垃圾扔到他的桌子上。结果是,艾利克斯深受打击,干脆放任自己,而老师也因此成为孩子们眼中的怪物。雷夫老师则替丽莎想办法克服这个毛病。他让丽莎找两位最要好的朋友,让她们帮自己收拾东西。几天后,丽莎已经把乱放东西的毛病改正了。这样一来,丽莎既学会了整理东西,也把雷夫教师当成自己信赖的人。经过此事,雷夫在班上树立了一个讲道理、尊重学生的好老师形象,学生乐意听他的话。同样的情况,因处理方式的不同,收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这使我想到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理论。“融错”,即包容孩子的错误,把错误融化、融合,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将其变为一种教育资源。可见犯错误并不可怕,因为这反而可以利用起来作为教育的补充资源。
我们除了要处理学生的问题,有时还要处理家长的问题。雷夫班上曾有个学生偷东西,于是雷夫把他的家长请来学校。雷夫告诉家长问题的严重性,希望他們能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家长竟然认为偷东西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每个人都会偷东西。雷夫老师瞬间无语,他觉得对这个孩子无能为力了。还有一个例子是,雷夫老师开设了一门理财课,建立56号教室的虚拟经济制度,以帮助学生学会聪明地花钱,懂得做事要提前规划和有条不紊。班上大多数家长都非常赞同这个虚拟的金钱奖励制度,但有一个家长例外。她非常生气地冲到学校,朝雷夫老师大喊大叫,说金钱并不重要,她也不希望她的孩子为未来的财务而担心,所以她的孩子不需要参与虚拟金钱管理游戏。在这位家长面前,雷夫老师尽量保持沉默,避免起争执,他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所能来教育孩子,效果如何,我们可想而知。
在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中,教师的准确定位很重要。现实中有不少教师迷迷糊糊地把自己当成了家长的“上级”,或者把家长看成自己的“助教”,给家长提要求、布置任务。事实上完全不应该这样。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家长应是主角,教师只是辅助者,是教师帮助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人,而不是家长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常常把角色弄反了。遇到不可理喻的家长,我们要学习雷夫老师那样,懂得“沉默是金”。明智的教师其实对家长的要求并不高,也不会幻想所有家长都能配合自己的工作。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怨天尤人,只专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犯错误,切不可嘲笑或无视,而要用智慧帮助他们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面对不可理喻的家长,更不可一争高下,盛气凌人。作为教师,需要站在比家长、学生认识更高的角度上,采取正确的方法,构建学生、家长与教师的和谐关系。同样,我们行走在人生之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矛盾,切莫怨天尤人或把希望全寄托在他人身上。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智慧帮助我们化解矛盾,使人生路上开满幸福的鲜花。
三、反思——让教师走向成功
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变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当代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呢?我认为,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心与热情,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不能仅仅是我们向学生奉献青春、精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取得的成功而喜悦、欣慰,我们还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使自己的能力、素养等得到提高,实现自我成长。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自己走向成功,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求知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应该只是奉献,也应该是获取,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教师不是一支燃烧自己的蜡烛,而是一座灯塔,既照亮了学生,也照亮了自己。因此,我们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就是通过深入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获得提升与进步。反思的过程充满艰辛,有追问、审视、质疑、批判、否定……但结果一定会让人回味无穷。
雷夫老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是一个善学、善思的人。他执教之初,也曾像大部分的老师一样——追求好成绩。他用各种方法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上课只教考试的内容,甚至连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也剥夺了。直到有一天,妻子芭芭拉告诉他,成绩不是全部,他应该教给孩子受益终身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并尝试做出改变。学生一学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应付各科目的考试,这本身已让学生疲惫、厌倦。很多教师的课堂也永远只围绕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一目标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东西。测试旨在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以便为下阶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这无可厚非,可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成绩上,即使取得暂时的成功,也不值得提倡。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成绩,还需要有更多的东西,比如品格、修养。面对这种情况,雷夫老师提出了“怎样读比读多少更重要”的观点。他会模拟考场情况,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应有的心态以及提高应试的技巧。同时,他也会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片、参观博物馆、排练莎剧、看球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团结协作、专心致志等重要素养。
书中还写到一件对雷夫影响很大的事情。雷夫老师有一天邀请了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从事肿瘤研究工作的女儿来听他上一节自然课。他自认为这节自然课上得很不错,课堂生动有趣,他能正确回答学生的问题,带领学生认识了细胞的各个部分,学生全程积极参与。但他的女儿给了他当头一棒:这是最糟糕的自然课。雷夫老师百思不得其解,这分明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啊!直到后来,他才想明白,真正的自然课不应该在教室里和课本中,而应该在实验室。学生学习知识不是靠教师教给的,而应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分析得来,其中或许还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
若雷夫老师得过且过,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又怎会有后来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呢?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认为,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不断”,即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思考。
不断阅读。反思型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终身阅读。一要读教育名著、专著等专业书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二要广泛阅读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书籍,徜徉在人类文明的长廊中,在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中领悟真谛。
不断实践。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之中,投入学生之中,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保持有童心和求知欲。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是一次挑战,不回避、不敷衍,以研究的心态找到解决的方法,努力超越自己。
不断思考。教育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应具备思考的精神。没有思考,思维就会停滞不前,工作效率就会低下。只有不断地思考、总结、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但对教育工作的反思,则能使教师更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因此,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在这个普通甚至简陋的教室里,雷夫老师以其过人的教育智慧、独特的人格魅力,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门。这些曾就读于第56号教室的学生,在雷夫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且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短暂的一年对他们影响非常大,他们在离开第56号教室后,带着这些优秀的品质,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雷夫老师打造的教室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
我们不禁感慨:原来每个人都可以做幸福的教师。把抱怨变为热爱,把懒惰变为勤奋,把不思进取变为不断反思。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可以是学生一句感谢的话语,也可以是事业带给我们的喜悦。教书育人不仅是我们的职业、工作,也是一个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过程。当我们真正从教书中体验到育人的快乐,就离幸福不远了。
有人说,幸福的意义不在于幸福本身,而在于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做一个幸福的教书人,以创新让课堂焕发新活力,以智慧化解各种矛盾,以反思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就已经在幸福的路上了!
[ 参 考 文 献 ]
[1] 雷夫·艾斯奎斯著,李弘善译.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