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适切任务,让“小老师”尽情表现

2019-07-19何倩顾文亚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老师

何倩 顾文亚

【摘   要】“数字与信息”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与常用的角度,给了学生足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也就是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自学课本、上网搜索等众多途径获得很多信息,给了学生以不同角色“小老师”表现自己的可能。预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底气;研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人气;实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生气。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表现性任务设计;扮演小老师

【教学实录】

一、当好“小小调查员”,初步感知数字与信息

1.我们身边有很多编码,请你找一找,记下来,并想一想表达了什么信息。

2.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记下来,并了解身份证号码表达的信息。]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学习,请小组代表上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生1:我家的门牌号是704,7就是说我家住在7楼,704就是7楼4号门。

生2:我家住在5楼2号门,我家的门牌号是502。

生3:我还知道电话号码120。120是急救电话,当有人生病了,只要打这个电话,救护车就会来抢救病人了。

生4:110是报警电话。

生5:119是火警电话。

生6:114是查询电话。

生7:拨打114还可以叫人挪车。

生8:我知道身份证号码前面6位是地址码,中间8位是出生日期码,后面三位是顺序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师:是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0~9这10个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表达信息。我们就从比较复杂的身份证号码开始,走进“任务二”。

二、当好“小小解读员”,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

这里有8个身份证号码,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同学就藏在这里,他是几号同学呢?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要求:

信封里有几条提示,请同学们先取出其中一条,根据这条提示,找一找可能是几号同学;如果仅仅根据一条提示不能确定是几号,再取出第二条……]

生1:我们组拿出来的第一条是“我是男生”,身份證号码倒数第二位为奇数是男性,偶数是女性,所以,我们就可以排除3号、5号、7号;第二次拿出来的信息是“我是小学生”,排除了8号;最后根据“我家住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排除了1号、4号和6号。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2(提问):你怎么知道8号不是小学生?

生1(解释):只要算一算,2018-2000=18,这个人18岁了,不可能是小学生了。

生3(提问):哪里来的2000呢?

生1(解释):你看,身份证号码的这里几位(指身份证号码的7~14位)表示出生日期,“20001123”,说明这个人的出生日期就是2000年11月23日。

生4(肯定):对的,我是2009年出生的,今年9岁,2008年出生的就是10岁,只有8号不是小学生。

生1:明白了吗?还有什么要问的?

生5(提问):你怎么知道1号、4号和6号不是锡山区的?

生1(解释):课前我在网上搜了,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是地址码,后面8位是出生日期码,再后面3位是顺序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只要看前面6位就知道是不是锡山区的了。

生6(疑惑):可是,前面6位只告诉我们是地址码,没有说320205一定是锡山区的呀?

生7(支持):我爸爸、妈妈身份证号码的前面六位就是320205,我们都是锡山区的。

生8(反对):不对,我爷爷、奶奶也是锡山区的,可是他们的前面6位是320222。

生9(疑惑):我也觉得不对,我家都是锡山区的,可是有的是320205,有的是320222。这是怎么回事呢?

(看着下面同学的辩论,生1“教”不下去了,向教师求助)

师:这是因为咱们这里是由原来的无锡县、锡山市合并成现在的锡山区,所以区域调整后的编码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生:哦。

师:还有其他拿法吗?

生10:我们拿出来的第一条提示是“我是小学生”,然后是“我家住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最后是“我是男生”,我们找到的也是2号。

师:他就是何老师现在班里的同学。(出示照片)

生11:我认识,我知道,他是王××。

生12:不对,王××是哥哥,这是弟弟,我也认识的。

师:何老师班里有一对双胞胎,这是哥哥,叫王××。那么他的双胞胎弟弟的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的呢?

生(齐):32020520080727……

生13:我觉得前面的是一样的,后面的是不一样的。

生14(补充):地址码、出生日期码是一样的,后面的顺序码和校验码不一样。

生15(支持):我也认为是这样。即使是双胞胎,生出来也是有先后的,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不然两个人就是同一个人了。

师:来吧,揭晓谜底(出示弟弟的图片及身份证号码)。还有什么不明白和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纷纷摇头)

三、当好“小小编写员”,感受数字编码的价值

给全校同学编号。]

生1:我们编的号码是“201540608”,要表达的信息是“2015年入学,四年级6班的8号同学”。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2(提问):为什么要写入学年份?

生1(解释):因为知道了入学年份就能算出他是几年级的。

生2(质疑):根据入学年份可以算出几年级,后面的“4”也表示四年级,不是重复了吗?

生3(支持):对的,重复了,不简洁,把“2015”去掉,一看就知道是四年级,不要算的。

生4(反对):不对,我觉得应该去掉“4”。因为今年是四年级,明年是五年级,如果写4的话,我们的编码每年都要改。

生5(肯定):对,写20150608更清楚。

生6(补充):我觉得还可以简洁一些,“06”前面的“0”也可以去掉。

生7(反对):四年级如果有十几个班级怎么办呢?我们马上要搬新学校了,学生更多了,班级肯定也会更加多。

生6(同意):好吧,用0占位。

生1: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8(质疑):我觉得不怎么对,要是别的学校也有这个班级呢?

生1(解答):那就在前面再加个数字表示学校。

生8(追问):那如果在全中国呢,不是有很多学校,很多四年级6班吗?

生9(补充):我知道了。我记得体检的时候,看见我的学籍号是一串很长的数字,好像是我的身份证号。

生1(赞同):对!用身份证号码不就没有重复了吗?我们的学籍号到底是怎样的呢?问问何老师吧。

……

【评析】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与常用的角度,给了学生足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自学课本、上网搜索等众多途徑获得很多信息,给了学生以不同角色“小老师”表现自己的可能。

一、预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底气

课前通过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在熟悉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小小调查员”的表现性任务设计,驱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意愿,又驱动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了解编码的特点,对在课堂中当“小老师”生发期待之情。

二、研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人气

关于相对较复杂的身份证号码的编写规则,教师基于学生的课前“已知”,设计“小小解读员”的表现性任务,让课前预习的成果充分展现,而对一些尚未知道的信息,则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甚至相互辩论中生成。在“小老师”的组织教学中,在“学生”的相互提问、不断追问和不断质问中,使得信息越来越清晰、知识越来越明晰,有了不同于研学之前的深度认知。

三、实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生气

实践应用环节,“小老师”不断追问:“你还有问题吗?”这样的“问题”含意有二:一是问“学生”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二是问“学生”这样的编写是否存在问题。实习任务的设计,让学生的创新表现更尽情。在“小老师”组织的大讨论中,编码逐步趋向合理、规范、简洁、唯一。

从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出场是“被动”的,当学生说“我们问问老师吧”,此时,教师才会出场: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或者直接解答,或者提供相关信息,雪中送炭;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或者设计相关任务,再次引问、设问,或者拓展延伸,锦上添花。

教学中,教师出场的位置、顺序是可以变化的,可以在学生的前头,可以在学生的旁边,也可以在学生的后边,还可以“不在场”,关键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放手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学习。可以说,教师“不在场”,学生也会学习,这应该是最好的教师,也是最好的教学。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尽情表现,是教师最大的教育智慧,从这一点看,教师最终是“在场”的。

(江苏省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   214194)

猜你喜欢

小老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小老师”的价值
在语文课堂中让“小老师”“动起来”
“小老师”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学讲方式下对高中英语“小老师”的评价
“小老师”大作用
实施“小老师”制,预防过度分化
湖南保靖县:“小老师”派下去农村校活起来
家里也有“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