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方向
2019-07-19刘瀚博
刘瀚博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始终被摆在重要位置。而在众多宣传报道形式当中,电视时政新闻是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报道政治领域新闻事件的重要形式,是国家大事的权威发布,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意志,因此电视时政新闻的内容往往是社會大众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
中国电视时政新闻发展了几十年,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几年,随着数字革命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也面临颠覆性的媒体转变。媒体从业者不断调整理念、角度、方式,逐渐摆脱了新闻报道内容拘谨、报道形式单一、报道文字刻板的弊端,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思维,让“硬新闻”软起来,让“硬报道”活起来,使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呈现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一、相互助力整合化
这种融合包含组织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等方面。尤其是在面对国家重大活动、会议的时候,都是全国电视一家亲的通力合作。2017年中央电视台联合全国31家省级电视机构制作的大型新闻直播报道《还看今朝》,在新闻频道推出31期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报道内容,不仅形成了强大影响力,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而且增强了快速反应和协同作站能力,真正实现了化零为整。地方城市台依托央视品牌影响力,把本地特色通过央视渠道对外传播,形成一条便捷有效的宣传途径,实现了资源和优势的互补与共享,既解决了央视海量节目的资源需求,又使地方台影响力走出瓶颈,取得双赢的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央视与国家新闻通讯社新华社、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强强联合,实现自消息源采集到终端呈现的全媒体、多媒介、“现在时”的大会实况,三家机构开展了《聚焦十九大记者观察》《新时代,新征程》《辉煌中国》《十九大时光》等专题节目形式,对党的十九大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大容量的动态跟进和报告专题解读,立足深度,从国家与时代的宏观视角进行审视,采用“直播厅+现场报道+地方画面回传”的创作手法,彰显了传媒媒体强大的信息收集和解析能力,形成议题连贯、内容完整、注重数据、覆盖面广、解读深入、具有话题性的新闻报道矩阵。
二、纵深平衡全景化
十九大系列报道期间,央视特别推出了《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这五年》《十九大代表风采》《我是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等,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观察角度丰富多样,涵盖人物、历史、国外媒体观点等。在题材方面广泛采用访谈、人物通讯、调查报道、小故事、纪实等多种方式,增强了时政报道的生活性、基层性、和亲和力,既全息化地呈现了十八大闭幕五年来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又深化了议题价值的内涵,优化了观众收看体验,为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借鉴丰富融合化
面对新技术、新媒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丰富报道方式。在时政报道中创新语态,紧贴观众需求,以观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网络化表达方式,实现与时政导道的有机统一。2015年“9·3胜利日大阅兵”直播,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并机播出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盛况,与此同时,央视新闻体与电视直播互为补充,在直播阅兵式的同时,推出“v观大阅兵”“双屏互动阅兵”“抗战日历之我的胜利日”等新媒体产品,让观众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及时了解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央视新闻”新媒体还搭建微博、微信、客户端统一工作平台,以短视频、漫评、图解等方式解读时政报道,并联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商业平台扩大报道覆盖范围。
四、思路创作革新化
电视时政新闻是群众和国家高层相互连接的纽带,党中央的决策行为会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转变。新闻从业者一定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人寻常百姓家”。改变过去单调且机械化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深入挖掘群众的需求,帮助群众了解到时政新闻中所想表达的重点内容,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并且寻找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时代感和创新点,增强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通过比较中央电视台党的十九大与十八大的新闻专题设置,不难发现党的十九大专题更加注重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报道,不论在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结合点的数量、新闻材料选定,还是报道篇幅亦或是时政新闻叙事语言和现场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让时政新闻表现出浓厚的“民生”气息。从党的十九大期间央视播出的《十九大时光》《聚焦十九大》等专题栏目中不难看出,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越来越水乳交融、不可割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未来,要想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