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高校校园公示语英汉翻译

2019-07-19赖雯洁吴小龙王鑫蔡沛芳

活力 2019年7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英汉翻译生态翻译学

赖雯洁 吴小龙 王鑫 蔡沛芳

【摘要】随着中外学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高校形象的一张名片,其翻译的准确性也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于校园公示语的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广西各高校校园公示语英译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为校园公示语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广西高校;校园公示语;英汉翻译

引言

“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其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外学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高校形象的一张名片,其翻译的准确性也显得极为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公示语现状并不乐观,未能较好地实现校园公示语的基本功能。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模式,尝试从生态学的视角去描述和解释翻译过程。它从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三维”转换角度,达到“多维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使翻译水平可以达到多维转化,生产高质量的公示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以达到顺畅地对外交流与沟通。因此,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校园公示语的英译,希望为校园公示语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一、广西高校校园公示语现状及问题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通过问卷法,对广西高校在校学生对校园公示语的认识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旨在了解同学们对本校校园公示语的态度。通过实地调查法,从而研究当前校园公示语翻译现状,归纳总结校园公示语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实地考察法及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在广西区内高校,包括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10所大学进行考察,采集校园内公示语的照片。

2.问卷法及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问卷652份。

(三)调查结果

目前所调查的学校都有公示语,分布于教学楼、图书馆、路牌等地,可以说公示语无处不在。大部分学校是双语公示语,有个别学校由于是新校区,設施不完善,故双语公示语较少,仅出现在路牌上。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有65.03%的学生留意过校园公示语中,有49.85%的学生注意到其所在高校的公示语配有英文翻译。有65.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校园公示语进行翻译,28.53%持无所谓的态度,剩下6.1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且有68.56%的同学认为校园公示语翻译错误会对学校形象有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中外学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高校形象的一张名片,不仅关系到校内留学生、外教的日常学习生活,还影响到学校的对外形象。高校的同学们也关心学校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形象。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的公示语存在语法、单词拼写等错误,没有达到“准确”这一标准。因此,学校应该更注重校园公示语的翻译,提高校园公示语的规范程度,提升学校的对外形象。

二、生态翻译学对公示语翻译的启发

(一)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和“适中尚和”理念相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翻译过程,翻译被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二)校园公示语的英汉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合适的译文。”

1.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译文所处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方式等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在大学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本国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要照顾外国文化的语言习惯。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对译文进行调整。以下将举例具体说明:

例(1)双创实验实验室“Double-invasive Laboratory”

分析:在校园公示语翻译中,大多数的错误体现在用词不当。“双创实验室”中的“双创”指创新,而“invasive”的意思是“侵略性的”,此处用词不当,应该用“innovation”代替。建议改成:Double-innovation Laboratory。

例(2)不可回收“ORGANISM”

分析:ORGANISM译为“有机体,生物”,是生物专业用语。“ORGANISM”不适用于垃圾箱公示语翻译,会让人产生歧义。因此,不可回收的翻译用“NON.RECYCLABLE”较为贴切,且与“RECYCLABLE”相对应。

2.文化维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重视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以免导致读者对译语文化的误解。因此在校园公示语翻译中,不仅要求译者具有扎实的功底,还要对英汉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以下将举例具体说明:

例(3)创客室“VIPworkshop”

分析:“VIP”是“Very Important People”的缩写,意思为:贵宾。创客源自英文单词“Maker”,指的是努力把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室是一个让创客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建议译为:“Makerspace”或者“Hackerspace”。

例(4)加油!Fighting!

分析:在英文中“fighting”意思是“战斗的”“好战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受到了韩国文化的印象。“fighting”一词经常在韩剧中出现,是一个典型的“韩式英语”。但在英语中没有专门的词语来形容“加油”,因此会给校园中未接触过韩国文化的留学生们带来困惑,建议译为:“Goodluck!”。英语中“祝你好运”也带有加油的意思,可以让留学生们直接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3.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轉换强调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将转换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是否得以体现”。如果译文没有实现交际效果,那就完全没有用了。然而在校园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方面。以下将举例具体说明:

例(5)图书馆路“TUSHUGUAN Road”

分析:该公示语采用汉语拼音和英文混写的方式进行翻译。学习过汉语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们能看懂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在未学过拼音的情况下,对其则是一头雾水,这就无法体现出公示语的指示作用。图书馆有它自身对应的英语单词,外国友人一看便能知晓。公示语应尽量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的信息,因此,建议改为“Library Road”更有利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们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

例(6)学术报告厅“LectureHall”

分析:“Lecture”侧重于演讲、讲课。此处需要注意学术二字。“Lecture Hall”容易传达错误的语义,留学生们或者外教老师可能会将其理解为演讲厅。因此建议译为“Academic Hall”。

结语

校园公示语作为高校形象的一张名片,其准确性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广西高校校园公示语翻译为例,通过实例,分析了当前校园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且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校园公示语翻译错误会对学校形象有影响。因此,各大高校应注重校园公示语的翻译情况。如果不对那些拼写错误、误译的公示语进行更正,不但会引来本校学生的嘲笑,还会有损学校形象。但翻译不是简单的逐字翻译,而是需要译者适应生态环境,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者之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高大学校园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英汉翻译生态翻译学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