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19-07-19谈声鸿
谈声鸿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逐渐进入课堂,许多教师开始使用微课。目前,网络上各类微课平台的崛起、各种微课的比赛都反映了人们对在线教育这种新型学习模式的追捧,但是教师在充分享用其独特的有利条件之外,更应看到与之俱来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困惑 对策
从2015年起,笔者开始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近四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微课非常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使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体现。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选择适合微课的教学内容
江苏省高考方案提出信息技术属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成绩只需要合格,就可以参加高考,这导致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而微课正是其中一种。
基于微课特点,笔者认为下列几种内容适合使用微课教学:①微课适合讲解简单、明确,不是很复杂的知识和原理,如网络拓扑结构分类、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等;②在讲解具体任务或操作时,微课可以包含设计清晰的处理程序或步骤,让学生一目了然,如Excel的筛选、分类汇总等;③微课适合分享一些实用技能、经验、诀窍,能够让学生加深记忆,如算法流程等。
将重点、难点或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制成微课,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为学生营造更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制作微课是否加重教师负担
很多教师是上课的好手,却不擅长制作课件和微课。微课真正兴起不过几年,在网上能搜索到的相关微课内容也不多,教师即使找到了,但由于具体学情不同,也不能直接使用。教师如果要使用适合自己的微课,还是要自己制作。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不管从选择主题、制作课件、规划教学活动,到最后的录制往往需要好几天乃至更长时间,而一线教师的课务繁重,长期由教师制作微课不太现实。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鼓励教师之间合理分工,利用每位教师的优势,各司其职,各显所长,最终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如在制作微课时,有的教师负责搜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有的教师负责分析学情;还有的教师负责上网学习一些同行专家的做法。然后,由备课组集中讨论和分析,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案及微课设计方案。教师组成备课组后,不仅能够在合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优化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方案,融洽同组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能使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使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微课质量,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在微课中体现师生的互动与评价
笔者做过许多微课,也经常到网上观看一些微课,发现大多数微课都是以播放一小段视频为主,其中教师每一次讲完所有内容或部分操作后都让学生进行练习。而这就需要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抢记,如果记不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时就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其实,教师在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时,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设想,在微课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点的讲解后,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几道相关随堂练习或调查问卷,等学生全部答完后,教师再继续播放视频。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师生间的互动和评价。课后,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百度云盘或者其他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下载学习,然后将遇到的问题在线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和上课两种方式进行解答。这样,教师既能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进行个别点评,又极大地保证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四、设计制作微课的策略
受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各类比赛影响,教师过多地重视微课的制作技术,忽视了对学情、教学内容的分析,导致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微课的可视化和动态化,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过度使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内容转移到了图片、动画和视频的呈现形式上,导致微课存在结构性缺失,缺乏导入、小结、练习、扩展和迁移等重要环节。这些常见问题导致微课资源不系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使微课设计与制作严重偏离教学。
筆者觉得,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上优秀的微课获奖作品,从微课创意、设计理念、内容展示、制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可以是精彩的讲解,可以是细致地分析问题,也可以是情真意切的情感,还可以是创新的教学方式,最终让微课有了独特的亮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要提升微课视频拍摄的水平,加强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课虽微,然微也足道,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重大。微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所以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微课教学。但是要制作一节好的微课,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微课的魅力,体现微课独特的作用。对于微课,笔者一直在学习、观摩、思考、尝试,也一直在努力制作,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笔者相信,微课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郑小军.从“信息化热”到教学常态:教育技术人的范式转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