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的任性
2019-07-19岳炜
岳炜
〔关键词〕水浒传;解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8-0074-03
在《水浒传》的前半部分中,“天贵星”小旋风柴进,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这柴进,乃沧州横海郡人,精通武艺,人称柴大官人,为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嫡派子孙。因祖上陈桥让位有德,宋太祖敕赐丹书铁券在家中。其人仗义疏财,喜爱交结天下英雄。
当年在江湖上闹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连宋江都对他佩服得不得了。可以说,论江湖地位,小旋风柴进和及时雨宋江这一风一雨,那是难分伯仲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前朝皇室的身份、富甲一方的家产,更因为这位柴大官人为人仗义疏财,接济、收留了不少江湖上的英雄好汉。
然而,正是因为他喜欢结交江湖好汉,拉拢江洋大盗,才为自己招来了祸端,最后不得不上梁山落草。仔细回味柴进的前半生,我们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太爱冒险的孩子。按理说,爱冒险不是什么致命的缺点,甚至还可以说是优点。但这位柴大官人,对“寻刺激”到了痴迷的状态,仗着自己家世代相传的所谓“丹书铁券”,屡屡蔑视法律,不断挑战规则,最终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沉重代价。
这就像今天的一些孩子,生活条件虽优越,但生命中缺少三样东西:欲望节制、底线教育和人生目标。
我们来看原著。
一
《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首次登场。作者通过服刑途中的林冲之眼,描绘了柴进的样子:
只见远远的从林子深处,一簇人马奔庄上来;中间捧著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齿皓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带一张弓,插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
上眼一看,不得了!这人不仅衣着打扮透着富贵,而且长得俊俏,龙眉凤目,天生一副皇族气象。这样一位有钱有势的公子哥儿、富二代,不爱泡吧,不爱名车,不爱电竞,不爱网红,却只有一个爱好——“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
而且,还不忘嘱咐周边酒店的人:
“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看上去,这位柴大官人真的很喜欢结交江湖好汉。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柴进对这些江湖好汉们的喜爱,并不是真正朋友间的惺惺相惜。在他眼里,这些流亡江湖的好汉,不过是一件件“玩具”罢了。凭借自己殷实的家底,他可以不停地施舍、收留这些亡命天涯的草莽汉子,让他们对自己的慷慨感恩戴德。而一旦相处时间长了,新鲜劲儿过了,他就会把他们丢在一旁,就像孩子丢掉不再感兴趣的玩具一样。
在原著第二十一回的结尾,刚刚登场的武松发了一句牢骚,就赤裸裸地点出了这个问题:
“‘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最相待过。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
其实,不是什么“庄客搬口”,而是以武松为代表的这些好汉,本来就是柴进的“玩具”。时间久了,难免生腻。
但这位柴大官人呢,又是个没有节制的人,一直不停地在江湖上搜集这些“玩具”。于是,也就有人投其所好,冒充好汉,到柴家庄里蹭吃蹭喝。就像第八回里,那位洪教头所说:
“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
洪教头是个浑人,可从他的话里,倒是可以看到柴进对接济、收留江湖好汉这事儿的需索无度,且盲目失辨。书里没提柴进的父母是啥样的人。可柴少爷身上存在的这个问题,其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教会柴进“节制”。
不懂节制的孩子,不仅做事没有计划性,而且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任何一件事,如果完全没有节制,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哪怕是再好的兴趣和爱好。
美国有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大家对此都很熟悉。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
能够克制欲望的学生,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受不了糖果诱惑的学生好很多;参加工作后,他们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可以说,学会节制,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第一课。有节制,才会有思考,才会有计划,才会有期待,才会付出努力。
二
原著第二十一回,宋江杀了阎婆惜后,躲在柴进庄上。柴进见他后,说了一句话:“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莊里。”
这句话,可以入选“《水浒传》最狂语录”了,而且还得高居榜首。通过这样的话,我们也能看到,这位王孙贵族的命运,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有人说,柴进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家里有太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又叫“免死金牌”。可这“丹书铁券”的威力,到底有几斤几两,柴进应该是知道的——自己毕竟只是前朝皇族,这牌子也不过是朝廷抚慰柴氏家族的一个工具而已。
而且,你是前朝皇族不假,可你生活在大宋朝,就得遵守大宋朝的法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的罪人,都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庇护,那只能说明柴进太傻太天真了。他压根儿就没把法律放在眼里。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是缺少“底线教育”的。“底线教育”的实质,是“规则教育”,也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边界教育”。
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待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放任自流,任孩子一错再错,一路发展下去,最终酿成大错。要么管得太多,不允许孩子犯一丁点错。结果孩子不犯错则已,一旦犯错,就再难以挽回。两者都是缺乏“底线教育”的表现。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犯错。可犯错,又是难以避免的。没有犯错,就难以成长。作为家长,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利用孩子犯错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其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真正走向社会之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错误可以犯,哪些错误一旦犯了,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以此帮助他们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避免“踏破红线”。
这就是“底线教育”。
三
论社会资源,柴进才是《水浒传》中最有实力的一个,比宋江强得多。尽管结识了一批又一批的江湖人士,但柴进没有野心,也不想像宋江那样,先啸聚山林,积累资本,再回归体制,光宗耀祖。
柴进的人生,基本都是在“玩”。根本没有什么人生志向,更别提人生规划了。这是他和宋江最本质的区别。如此一来,导致这个拥有最好社会资源的人,最终被裹挟在“梁山的悲剧”里,沦为别人的配角。
所以,人生规划教育,不容忽视。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一文中说:“教育应该帮助你了解你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在你的一生中,你会努力去做你认为值得又富有意义的事。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很悲惨!你不知道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的心陷入一种例行公事状态中,其中只有无聊、衰败及死亡。”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太小,太早做人生规划,会不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其实,规划人生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完全可以随着孩子人生经验的累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做更多元、更开放性的选择。
这里需要注意:很多强势的家长,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把孩子的人生变成了自己的规划。能力越强、越有成就的家长越容易走进这个误区。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情绪,或者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独立的思考。
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不是帮他规划人生。家长应多听取孩子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适当地碰碰壁,也是一种成长。作为家长,还要注意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而且可以与孩子谈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孩子做必要的参考。
四
柴进一生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甚至,他的狂妄,还导致自己身陷囹圄,性命攸关。柴家先祖如果看到后人是如此模样,不知该作何感想?皇族身份,万贯家财,到底有什么用呢?
柴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孩子合理控制欲望,建立规则意识,做好人生规划,才是留给他们一生最好的财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