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发展探究

2019-07-19杜昀蕙

活力 2019年7期
关键词:现实性科学化档案馆

杜昀蕙

【摘要】在新时期,档案馆作用日渐明显,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政府信息公开中心,更是档案资源利用服务中心,为了优化档案资源利用率,凸显档案资源多元化作用,各级档案馆需要积极重视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科学架构。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以“新时期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发展”為主题,从档案馆架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分析入手,进而在档案馆角度下,对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梳理,提出新时期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建议。

【关键词】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档案馆;特色性;现实性;科学化

一、新时期档案馆架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档案馆被赋予了“五位一体”功能定位。为此,各级档案馆积极架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具有较为鲜明的实施重要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完善档案馆馆藏资源,提高档案综合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优化档案资源建设,强调专门档案、特色档案、现实档案的规范化归档,完善体系建设,不仅可以逐步增强馆藏资源的日渐完善,而且还能够以此为基础,逐步促使档案利用率的综合提升。其次,是更好实现档案馆多元化功能定位,为社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的关键路径。“五位一体”功能定位下的档案馆,作用更为多元,各级档案馆通过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不断顺应“五位一体”定位发展,展现档案馆在档案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档案利用、机关团体业务支持、公民个人利用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更好实现和谐发展形成较多保障。总而言之,国内不同档案馆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架构。

档案馆角度下,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现存问题以档案馆为研究载体,其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仍然存在结构失衡、特点缺失、现实性不足等现实问题,诸如:党政文书档案多,专门档案少;千篇一律,缺乏民族、地区档案;历史性档案多,反映现实档案少等问题具体表现,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很多档案馆档案资源的有序、高效建设。

(一)结构失衡:党政文书档案多,专门档案少

专门档案,是反映不同业务部门工作的档案,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机关团体利用率较高,其归档与管理往往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对于档案馆的工作要求较高。很多档案馆专门档案少,且受限于归档动态化,部分专门档案甚至存在时间缺失的问题,利用价值不高。与此同时,很多档案馆的党政文书档案数量庞大、内容繁多,归档及时则管理高效。专门档案与文书档案两者形成明显对比,综上所述,党政文书档案多、专门档案偏少所形成的档案资源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对部分国内档案馆真正展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形成了较大的实际困扰,不仅不利于机关团体更为充分地利用专门档案,更无法体现公民个人层面上的档案利用价值。

(二)特点缺失:千篇一律,缺乏民族、地区档案

不同地区的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缺乏民族档案、地区档案等特色档案资料,往往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不良发展状态,具体来说,很多地区性档案馆特色档案较少,工作人员不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也没有将历史票证、民间工艺品、国家节日纪念品、家族家谱、民族文化活动等特色资源真正规模化地纳入到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之中,当地少数民族发展档案、地区差异性发展档案相对缺失,使得档案馆馆藏资源内容过于单一,甚而一些国内档案馆的特色馆藏资源较为混乱,没有分门别类予以归档,管理低效,不具备实际的档案利用价值,进而使得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特点缺失。

(三)现实性不足:历史性档案多,反映现实档案少

很多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架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过程中,受限于工作认知,过于重视历史性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却相对忽视了能够反映现实情况档案资源的归纳与留存,结果很容易形成历史性档案多,反映现实档案少的现实性不足问题。具体来说,一些档案馆对于能够反映现实档案的收集、归纳,处于明显的滞后性状态,甚至出现档案收集缺失性现象,定期送交制度、联系催要制度落实并不理想。

二、档案馆角度下。新时期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建议

在新时期发展情况下,各级档案馆需要正视现存问题,积极从重视档案资源结构科学化,展现体系建设内容;融入档案资源特色性,丰富体系建设内涵;凸显档案资源现实性,把握体系建设精髓等方面人手,对档案资源建设体系良好架构进行较多有益探索。

(一)重视档案资源结构科学化,展现体系建设内容

各级档案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逐步从上而下重视档案资源结构科学化发展,展现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核心内容。具体措施在于,一方面,各级档案馆工作人员强化与同级机关团体的实时联系,建立专门档案收集机制,使得档案馆馆藏专门档案在逐步分门别类的基础上,保持数量、质量优势,以此扭转原有的“党政文书档案多、专门档案少”问题现象。另一方面,各级档案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丰富档案表现形式,更多地向照片档案、录像档案、录音档案等进行倾斜,从而在档案资源结构上呈现形式多样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二)融入档案资源特色性,构成体系建设内涵

各地档案馆在架构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时,不能干篇一律,“千馆一面”,而是需要立足当地客观存在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探索馆藏资源的特色性价值,将特色档案融入体系建设之中,从而逐步展现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发展内涵。具体措施在于,各地档案馆工作人员需要正视特色档案客观存在对于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体系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将历史票证、家族家谱等历史档案资源,将民间工艺品、民俗文化活动等民俗档案资源,将地域发展纪念品、地域文化活动等地区性档案资源,都分门别类地纳入到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之中,使得各地档案馆的馆藏资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三)凸显档案资源现实性,把握体系建设精髓

为顺应新时期“五位一体”功能定位发展,档案馆的作用需要更多地向现实性、指导性倾斜,为此,各级档案馆需要逐步凸显馆藏档案资源的现实性,真正把握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的发展精髓。具体措施在于,各级档案馆立足实际,注重能够反映现实档案的收集、归纳,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同级机关团体定期送交制度、联系催要制度,第一,在定期送交制度方面,档案馆安排专人,分别对接不同机关团体,每周联系相关团体档案室工作人员,督促、引导这些人员将需要归档的档案准时送到,进而由档案馆的对接人员,将实时反映不同机关团体现实工作的档案按照归档流程分发至不同部门,优化档案管理。第二,在联系催要制度方面,由档案馆对接人员负责,一旦相应的机关团体没有按时将档案送到,就由工作人员按照既定催要流程,根据紧急程度,选择电话、面对面、微信等不同方式,向其进行催收,保障需归档档案到达情况准确无误。

结语

对于各级档案馆来说,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科学架构,不仅是提高档案综合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更好实现档案馆多元化功能定位的关键路径,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不足,制约着很多档案馆多元化作用的充分发挥,由此,各级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要正视现存系列问题,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呈现特色性、现实性、科学化发展趋势,进而为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架构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现实性科学化档案馆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