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合唱教学中传承经典

2019-07-19蔺传涛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唱声部目标

蔺传涛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中的《送别》是一首学堂乐歌,属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该曲由李叔同填词。歌词清丽自然、蕴含深厚,一字一句,词曲契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首歌曲通过合唱所展现出的效果,以及其在经典乐曲中的地位和传承的中国文化,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送别》的教学现状

合唱对单一声部音的统一要求很高,并且声部之间要有和谐的旋律,是一种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的音乐演出形式。因此,面对音乐基础较浅的小学生,教与学都是有难度的。

《送别》就是这样一首有合唱教学目标的歌曲。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仍停留在“学生会唱即可”的目标上。上课也基本遵循“教师示范唱-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学生独立演唱”的模式,学生只要可以齐唱主旋律声部即为教学的终点。

《送别》合唱部分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确实是有难度的,其原因在于:其一,一旦主旋律声部在学生心目中成型,再学习另外一个声部就会让学生困惑,这时如果再要求将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是很难实现的,合唱时会因两个声部相互影响而造成走调;其二,每个学生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要实现合唱目标就需要2~3倍甚至更多的教学时间,这也会影响其他歌曲的教学进度。所以,很多情况下教师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上,就会选择打擦边球,让学生了解、知道即可,并不要求其必须掌握。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一首歌曲只是会唱而已,却不知道其创作背景,更不明白在歌曲背后可能有一段令人振奋的故事,而且事实上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创作背景的。

二、 《送别》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通过《送别》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合唱为歌曲带来的别样效果,并让学生知道歌曲背后那段引人深省的创作故事,从而了解每一部美妙的音乐作品都不只是独立的音符,更多的是创作者心情、心绪的表达。

通过欣赏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法的相互结合,实现合唱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理解经典传承。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设计理念,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及作者创作故事。

(2)唱好合唱部分,注重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提高学生在歌唱时的表现力。

(3)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合唱更好地演绎歌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李叔同。

(2)学会并且能够合唱《送别》。

难点:(1)对歌曲音准节奏的把握。

(2)能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离散伤别的感情。

(3)合声练习,注意“#re”的音准。

(4)课程整体框架。

《送别》是取调自由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由李叔同填词的歌曲,是学堂乐歌的经典代表。歌曲副歌部分为两个声部,通过合唱效果展现出歌曲整体意境,计划用两次课程实现合唱的教学目标。

课程导入阶段通过一首经典歌曲《童年》引出本堂课歌曲《送别》,让学生以同理心体会《送别》这首歌曲在其创作年代的地位;教学阶段指导学生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和理解歌词的内容,来感觉歌曲想表达的情感与心绪,进而准确地对歌曲进行演唱;通过让学生听齐唱与合唱的区别,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进而可以对合唱的学习更加向往并具有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自由选择与自我学习的机会,让其对学习歌曲更有兴趣。

三、《送别》教学目标实现的实施策略

1.欣赏法初识歌曲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听来感受歌曲的意境,通过播放歌曲视频、音频和教师现场弹奏来实现。在欣赏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发现歌曲的独特之处。如,歌曲的速度怎样?(中速、稍慢);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忧伤、惆怅、深情),并为学生讲解速度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欣赏法在运用时,不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听,教师要辅助其欣赏,这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讓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来体会歌曲意境;二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拓宽欣赏音乐作品的视野,提高欣赏音乐作品的水平,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

2.发现法结合讨论法引起学生对二声部的兴趣

在学习主旋律环节,还是采用“教唱——学唱”的模式,但是,在进行二声部与合唱的教学阶段建议使用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打破教师直接讲授与教唱等教学模式,而是在讲授与教唱之前,给学生分别听主旋律单声部齐唱的歌曲效果和二声部合唱的歌曲效果,并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发现并总结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对歌曲的诠释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并且想亲自尝试两声部合唱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既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美好事物、新事物的发现意识与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练习二声部与合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后,让学生学习二声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在选择二声部演唱成员的时候并不一定由教师安排,可以采用学生自愿原则,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会让学生对二声部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努力,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当学生自由分成两个声部后,教师可以运用教唱来演示二声部旋律,并给二声部成员更多的练习时间。但是,并不要急于让全班学生一起合唱,而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每六个人为一组,三人一声部,三人二声部,进行分组合作练习,以巩固二声部的学习成果。并让小组之间进行比拼,以促进各组的练习和小组内部的合作。

在合唱教学阶段运用小组合作法,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唱的精髓与真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法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合唱,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发掘个别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定更高的教学目标。

4.自主探究法发掘音乐背后的故事

《送别》作为经典曲目直入人心,不仅在上世纪电影《城南旧事》中贯穿全片,现在的影视作品中也广为使用。而且,这首歌曲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的内容,对于这个学年的学生来说,古诗词或者经典曲目已经接触很多。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发掘的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取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古诗词中表达送别的有哪些?相信学生会给教师超出想象的惊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经典,什么是传承。

随后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经典咏流传》中《送别》的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看后仍然是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总结通过视频获取的信息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对所学的歌曲有哪些新的认识?

只有通过自己认真探究得出的结果,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记忆与更深刻的体会。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经典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这就实现了本课程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

以上,即为《送别》这首歌曲实现合唱与文化传承教学目标的方法。这是一首经典的学堂乐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上主要采用了欣赏法、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自主学习,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音乐的美和合唱的美。在教师的讲授中实际掌握合唱的要领和技巧,在演练中感受合唱的魅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经典的传承,在欣赏中体会中国古代诗词与音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井冈山小学 )

编辑∕徐蕊

猜你喜欢

教唱声部目标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戏曲淮调中的唱念做打如何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中职校幼教专业幼儿歌曲教唱技巧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找朋友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