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养鸡安全管理六措施
2019-07-19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弦131300薛玉华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弦(131300) 薛玉华
最近,国内市场鸡蛋价格普遍看涨,这对广大养鸡生产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时机。夏秋交替时期保持鸡群高产稳产十分重要,生产管理中应抓好以下措施。
1.科学饲养,保持舍温稳定
夏秋交替季节气温容易出现突然变化,有时两天内温差可达7~8℃以上。温度的突然升降会引起鸡体应激,导致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下降。因此,平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轻鸡舍温度变化对鸡体造成的不良应激。
2.注意灭蚊,防止传播疾病
夏秋交替季节蚊蝇活动猖獗,不仅叮咬吸取鸡体营养,影响鸡群休息,还可传播疾病(如住白细胞原虫病等)。因此,注意灭蚊,对维持鸡群健康和高产十分重要。灭蚊工作,一般可每半月用驰骋蚊蝇一喷净或特制
蚊虫一扫光,喷雾一次,以减少蚊蝇危害。
3.清理料槽,防止饲料霉变
保证每天让鸡群将料槽内饲料当天吃净。夏秋交替季节,鸡舍常常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容易引起饲料发霉变质,如果料槽内饲料添加过多,槽底剩余饲料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导致饲料发霉变质。因此,饲养人员必须及时清理料槽,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4.光照管理,保持基本稳定
夏秋交替季节自然光照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不利于鸡群的稳定产蛋。采用自然光照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照明方式的鸡舍,必须注意开、关灯的时间,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基本稳定。
5.加强营养,增加鸡体抗病力
夏秋交替季节,环境气温仍然较高,鸡只食欲减退。为加强营养,应适当提高日粮浓度,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用“速补21”饮水(每月使用3~5天),以增强鸡体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6.常见疾病,及时对症治疗
夏秋交替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易引发鸡群多种疾病,为减少疾病发生,应从疫病防控入手,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鸡病一旦发生,要及时对症治疗。(1)新城疫 新城疫是养殖场(户)应重点防范的疫病之一,部分养殖场(户)由于免疫程序、免疫剂量、接种途径等问题,导致该病在部分养殖场中仍有散发流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下降等。病鸡剖检病变主要在呼吸道及消化道,喉头出血、充血、病程较长者可见喉头上有黄色干酪物附着或堵塞,直肠粘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出血。根据该病的发病特点,蛋鸡在开产前应进行一次新城疫油苗免疫,产蛋阶段每隔6~8周进行一次弱毒苗免疫,采用IV系2倍量气雾或饮水。如已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症状,一是应及时采取紧急免疫,可用新城疫IV系疫苗4倍量气雾或饮水。二是采用病毒灵饮水,抑制病毒复制。三是辅以“多维”饮水,提高抗病力。
(2)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各种年龄段的鸡都易感,尤以2~4周龄雏鸡多发。鸡舍卫生条件差,温差大、过分拥挤及营养不良等是本病的主要诱因。
实践证明,30日龄前的雏鸡感染越早,日后的产蛋性能越差,所以在传支高危地区免疫时机越早越好,最好在进雏第1日龄进行。产蛋阶段保持警惕,在没有检测抗体水平的情况下,可每2~3个月气雾一次新支二联弱毒苗以加强抗病力。同时可使用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
防控该病,一是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可肌注青霉素10万单位/羽、链霉素10万单位/羽,连用5天,疗效较好。二是饲料中可拌用0.1%病毒灵,连喂5天。三是可用中药,贝母、板蓝根、连翘、甘草等经开水浸泡后,拌料混饲。
(3)呼吸道与大肠杆菌病
初秋时节,昼夜温差较大,如不及时调整风机和进风口,常会导致鸡群受凉,受寒。引发呼吸道病,进而诱发大肠杆菌病。
防控该病,主要是搞好平时的预防工作,保持温度平稳过渡,昼夜温差控制在3~5℃之间。在强冷空气来袭前1天和后2天可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优质电解多维或投服抗生素(四环素或喹诺酮类按0.03%比例投放)。
(4)鸡痘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疾病。其临床症状根据侵害部位可分为皮肤、粘膜、混合三种类型。患鸡鸡冠、肉垂、眼脸、腿脚、粘膜表面可见痘疹,患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产性能下降。
防治措施:一是可用刺种法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鸡痘弱毒疫苗。二是病鸡可用维生素C、土霉素片(每片0.1克)同时内服,每天1~2次,每次各1片,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