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稻抛秧高产技术管理要到位

2019-07-19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413100曹立耘

新农村(浙江)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蘖期稻飞虱晚稻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413100)曹立耘

晚稻抛秧栽培已推广多年,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关键的技术仍然未被重视,以致晚稻产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有哪些技术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呢?

1.抛栽不能过迟

晚稻抛秧栽培育秧方式与常规栽培相比,秧床面积要小得多,塑料软盘面积一般只有12~15平方米。如果抛栽过迟,秧苗营养条件和光照条件恶化,会严重影响秧苗生长,造成素质明显下降,引起老化拔节。因此,在育秧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培育出适龄健壮的抛栽秧苗。特别要注意培育秧苗的适宜叶龄和秧龄期,按照不同熟期品种定出适宜的育秧标准。抛后实行浅水勤灌,防高温引起秧苗死亡。

2.追肥不能过迟

抛栽晚稻高产施肥,要求前期促分蘖,因此必须重施基肥和面肥,耙烂整平,花泥水或遮泥水抛秧、立苗、浅水分蘖。晚稻抛栽由于秧苗弹性小,故一般采用早中熟组合,为了获得高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如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450~500千克,要求每亩有效穗达到20~22万,以多穗取胜,而早中熟组合感温性强,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在8月份高温条件下,发育加快,幼穗分化早,有效分蘖期短,另外,抛秧田基本苗也较移栽田少。为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在前期一定要早追肥、促发分蘖。一般抛栽后4~5天,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一些严重潜育化的稻田,还可以用0.5%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液叶面追肥2~3次,尽量促进抛栽晚稻的前期早发夺高产。

3.除草不能过迟

抛栽晚稻的化学除草,一般在抛栽后4~5天,即抛秧完全立苗后施药除草。施药时田间保持3~4厘米深的水层,如水层过浅,药剂接触根系造成伤根,施药后保持水层7天左右,不排出。除草药剂最好选用抛秧除草剂,如施用丁苄、田青、抛秧净、抛秧草克、好轻松等,并严格按照标准用药,严格控制用量。不用含乙草胺和甲磺隆的除草剂,防止产生药害。

4.施药不能过迟

生产上抛秧田的禾苗比较繁茂,一般封行比移栽晚稻早,故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且抛栽晚稻田病虫发生期要提前。由于采用早中熟组合,发育进度快,破口抽穗期来得早,一般穗颈稻瘟病发生早;又因抛秧晚稻田叶色青,容易遭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前峰成虫产卵,导致抛秧晚稻田害虫幼虫发生一般早于或重于移栽晚稻田。因此,抛秧晚稻的病虫防治,要立足一个早字,加强田间调查观察,当纹枯病病蔸率达30%以上时立即防治。在破口至齐穗期及早防治稻瘟病。防治稻纵卷叶螟则在每百蔸有幼虫2~3龄幼虫,分蘖期50头、孕穗期30~40头时进行;二化螟分蘖期枯鞘率达5%~8%,稻飞虱在穗期每百蔸有成虫1 500~2 000只时,必须选用对口的农药防治。

5.防分蘖抽穗过迟

抛秧由于定植不够均匀一致,前后可能相差10天甚至更长时期。一部分抽穗迟的植株易受后期低温影响而严重降低结实率,也不利于适时收获。因此,抛栽晚稻在抽穗30%左右时,可用“920”或谷粒饱“催产”,使抽穗期尽可能一致,达到补肥补激素,防止早衰的。方法是:亩用“920”1~1.5克(用浓酒溶解)或谷粒饱一包(50克),加尿素、磷酸二氢钾各250克,兑水45千克叶面喷施,促使分蘖抽穗均衡一致。

6.防后期倒伏

抛秧栽培的晚稻,其倒伏问题应该是可以克服的。但生产上常常会因管理不善出现倒伏或部分倒伏现象,严重影响抛秧栽培增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抛秧栽培晚稻田后期管理上,尤其要注意防干旱脱水和防治病虫害。后期干旱或脱水过早,茎秆失水变软,不能支撑稻穗,遇上大风大雨极易倒伏。因此,干旱时必须抗旱,后期千万不能脱水过早,要通过灌“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抛秧晚稻田田间比较荫蔽,利于稻飞虱发生。田间湿度大,光照条件差,纹枯病发生严重,容易引起烂秆倒伏。因此,齐穗后仍要注意防治好纹枯病,当病害呈上升趋势时,及时用井冈霉素防治。齐穗到收获前要注意田间调查,防治稻飞虱抬头,即使在收获前几天也不能大意,因为稻飞虱大发生时成灾迅速,成熟前几天危害仍可造成大的损失。当每100蔸有稻飞虱若虫1 500~2 000头时,及时用吡呀酮等农药防治,同时注意防治其他害虫。在暴风雨多的年份,被水淹过的晚稻,都有可能发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要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竞水50千克普遍喷雾防治,控制病害发生。

猜你喜欢

分蘖期稻飞虱晚稻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分蘖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变化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