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健康,让别人也健康
——记天津广康医院院长袁普
2019-07-19文并摄影陈晓明
文并摄影/本刊记者 陈晓明
早就听说天津广康医院院长袁普对患者如亲人的事迹,一直想采访他,但因为他的工作很忙,直到不久前,记者才通过朋友联系到他。
今年81岁的袁老体型瘦削,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热情健谈,一点儿也不像这么大岁数的人。他和医院的工作人员招呼记者坐定后,便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袁老年轻时从山西医科大学(原山西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退休后他就利用所学专长,继续为大众的健康服务。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就来到医院,先在各科室转一遭,看看大家的准备情况,询问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全院各科室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他自己也要出门诊,他的专业是普通外科。他一周要来医院七天,没有休息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医院的工作上。
陪同采访的两位医生争先恐后地向记者介绍了袁老的高尚情操和精湛的医术,崇仰之情溢于言表。
“只要患者在袁院长面前一坐下,他就与患者结成了亲人般的关系。他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然后进行细致的检查,待有了结果后,他又会详细地向患者讲授此病的来龙去脉,告诉患者如何治疗以及以后防止复发的方法,同时又会严谨、明白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匡正患者的一些不正确认识,给患者指明获得健康的道路,直到患者满意地离去。这一天他要说多少话,没人给统计过,但我相信,绝不比授课老师少。”王医生说。
袁老接过话头,真诚地说:“人家患者花了钱来找你看病,那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权、健康权交给你了,你就要好好给人家看,对得起人家,把你所学的知识奉献给患者,这样才能吃得香、睡得着。”
“袁院长对待贫困的患者也非常负责任,他从不因为患者没有钱而冷落了患者。他给贫穷患者开最廉价而高效的药,努力让患者用最少的钱而获得最大的效益。实在治不了的病,也给患者指明一条就诊的道路,让患者别耽误病情。他是具有佛心的人啊!”李医生说。
袁老说:“我们做医生的,必须有大爱,对患者一视同仁,就像孙思邈所说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救含灵之苦。’那种企图通过治病而发财的人,是不适合做医生的。”
记者问:“您这样的年龄,还像小伙子一样地工作,听说天天来医院,您不觉得疲劳吗?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
袁老说:“我也没什么养生之道,但是要想为患者多服务几年,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健康,这样才能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注意身体和为患者多服务几年,这两个事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跟我同年龄段的人,很多人已经去世了,活着的人有一部分也是亚健康甚至是不能自理的,这样怎能为患者服务?当然,光注意自己的身体,从不为社会做奉献,那活着的意义也不大。我认为,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生才是辉煌的。”
在座众人拊掌大赞。
袁老接着说:“我是搞医的,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也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注意自己的身体。首先我生活有规律,每天晚上10点多准时入睡,早晨6点多自然醒,从不熬夜,多少年都是如此。其次我一日三餐从不凑合,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合理,吃些容易消化的东西,以保证身体消耗所需的营养。我不吃保健品,我认为吃好一日三餐就可以了。再次,我居住的地方离单位较远,一路上要乘地铁,再换乘公交车,下了公交车还要走上十几分钟。所以,我认为我的运动量够大了,于是不再做其他运动。养生的方式包括运动,适合自己才是好的。最后是要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作为医生更要如此。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许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信息更新很快,如果不学习,满足于过去的知识,那就容易落伍,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像手机购物、手机银行理财、微信支付宝乘车、滴滴打车等,它们一问世我就会了。我的亲戚朋友学医的很多,我们有一个微信群,大家每天都在群里交流,互通情报,把医疗的一些最新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大家,这是加强学习极好的方法。”
李医生补充说:“其实,袁院长还有一个最好的品格,就是心态平和。多少年来,没见他跟人着过一次急、生过一次气,他永远都是那么和蔼可亲,说话和风细雨。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自己健康,也努力让别人健康,这不就是古人倡导的为医之道吗?袁老正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