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分析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填列逻辑

2019-07-19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9年7期
关键词:附表资产负债现金流量

刘 薇

在资金链左右企业正常周转与否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或重组。现金流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投资者及其他报表应用者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关注甚至远远超过了其他报表。现金流量表编制起源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最开始编制资金来源及应用的报告,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准则随后也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及附表。如今,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都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完整财务报告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编制现金流量表意义在于披露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重要信息,附表的编制意义在于揭示利润与现金流之间的钩稽关系。

在填列现金流量表附表时,很多人机械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说明来填列,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勾稽关系,机械套用相关公式或从财务报表附注中直接获取数据,在编制过程中出现若干错误,也并未深刻理解该表的原理。笔者在工作中将现金流量表附表按照资产负债表观进行了整理,以供实际操作者编制过程中快捷地理解其编制逻辑。

一、现金流量表附表的来源及其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应优先选择直接法来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直接法(Direct method)是指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入和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来得出经营活动所带来耗费的现金净额的方法。间接(调节)法(Indirect ( reconciliation )method )是指在净收益(损失)中通过调整主体非现金交易、过去或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收支的递延或应付项目,以及与投资或筹资活动相关收益或费用项目的影响,来揭示主体经营活动带来耗费的现金净额的方法。

现金流量表附表是体现从净利润为起点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钩稽过程的表,也是体现一种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美国会计准则FAS 95规定,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必须附上一张附表反映从净收益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调节过程。按照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定义来说,如果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那么现金流量表附表实际上就是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

二、按资产负债表观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

资产负债表观(Financial Position approach)认为收益(利润)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收益是企业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从这个思路来说,税前经营活动净利润是由于经营活动涉及资产与负债变化的结果,相应的税前投资活动净利润是投资活动涉及资产与负债变化的结果,税前筹资活动净利润是筹资活动资产与变化的结果。

为了方便理解,本文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进行分割,以实际示例阐明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各个组成部分。下例将资产和负债按照三个产生利润的类别划分为经营、投资、筹资三类,当然也有极少数难以划分到以上类别的特殊情况。

举例:某公司2018年净资产较2017年增加了290万元,其原因为本期利润增加了290万元(不考虑其他特殊因素),详细数据见表1。按照公司的情况,拟作从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推导:

第一步(1):净资产增加=税后净利润增加(注:该公式不考虑直接投资等特殊情况);

第二步(2):(期末经营资产—期初经营资产)+(期末投资资产—期初投资资产)+(期末筹资资产—期初筹资资产)-(期末经营负债-期初经营负债)-(期末投资负债-期初投资负债)-(期末筹资负债-期初筹资负债)=本期税后经营利润+本期税后投资利润+本期税后筹资利润;

第三步(3)(经营现金期末—期初经营现金)+(投资现金期末—投资现金期初)+(筹资现金期末—筹资现金期初)+ 扣除了现金后的(期末经营资产—期初经营资产)+扣除了现金后的(期末投资资产—期初投资资产)+扣除了现金后的(期末筹资资产—期初筹资资产)-(期末经营负债-期初经营负债)-(期末投资负债-期初投资负债)-(期末筹资负债-期初筹资负债)=本期税后经营利润+本期税后投资利润+本期税后筹资利润。

根据这个思路,很容易得出间接法的推理过程,可以得出表2所示体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间接法推导过程。

表2中公式”税后经营活动利润”—“(除了现金外的)经营活动资产增加”+”经营活动负债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增加”就是资产负债观下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初步模型。但是此表中的“税后经营活动净利润”很难获取,一般由税后净利润减去税后筹资活动产生利润及税后投资活动产生利润获取该数据。则调整表如表3所示。

在表3中,需要考虑将投资及筹资形成的税后利润影响从表格中剔除,其中涉及的科目主要包括(但不完全限于):

(1)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减值;

(2)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增减(非经营部分)、应交税金(非经营部分);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发生的损益;

(4)固定资产报废损益;

(5)筹资发生财务费用损益;

(6)投资损失或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其中,其他经营类资产增减为:存货(经营产生不含资本化利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预付账款、长期应收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所得税资产(经营部分)中与经营活动有关部分;

其中经营活动负债中增加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经营部分)、应付利息、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经营部分)中与经营活动相关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从资产负债观处理现金流量表附表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用利润表观调整各利润表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从税后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付现的利润、剔除非经营利润,剔除影响利润表不影响现金流的各类项目)所得出的现金流量附表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表1 某公司基本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表2 现金流间接法推导过程

表3 税后经营活动净利润推导公式

三、以资产负债表观分析并编制现金流量附表的优缺点

从上述思路不难看出,从理论上把资产负债的所有科目分类为经营活动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投资活动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筹资活动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由其期末期初的变化从而引起税后经营活动利润、税后投资活动利润、税后筹资活动利润的变化,现金流量调节附表的思路就显而易见了。这个思路比《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从利润表的观点来推导解析附表各项目的构成更加清晰直接。

但是以资产负债表观分析现金流量表附表也有其缺点,其缺点在于实际操作中难以分割出税后投资活动、税后筹资活动的利润。且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而言,清晰划分经营性资产负债、投资性资产负债、筹资性资产负债也比较困难。所以仍然要做大量的分析,由此并未实际上减少实务工作量。但是从资产负债表观分析现金流量的形成对于理解现金流量表附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尤其是解释为什么现金流量附表编制时从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过程中,调节表中资产及负债的增减变化均只考虑经营类别资产及负债,附表中存货填制时需要剔除资本化利息及建造合同领用的存货等等疑问,从而减少实际编制过程中填列附表的误差。

猜你喜欢

附表资产负债现金流量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综述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制造型企业现金流量管控浅谈
浅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法估算企业价值——以青岛啤酒为例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未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