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歌的眼光教诗

2019-07-18龚凤鸣

新课程·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鉴赏高中语文诗歌

龚凤鸣

摘 要:在新课程培训中,提到了语文学科四个核心素养,即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在新课程语文教材里,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本质的一种回归,根据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诗歌能力”的目标要求,诗歌单元的教学自然成了一大重要内容。

作为最古老、最重要的文学形式,诗歌积淀了太多太多的内容和形式,凝结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折射着无数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形态。我们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讲解诗歌,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必须以诗歌的眼光教诗。一句话,诗歌的教学必须回归诗歌本身。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背诵中教学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诗歌教学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味诗歌的韵味,体味诗歌的节奏和旋律。同时,做好背诵,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并逐渐通过大量的有效积累,可以让学生建立广泛的联系,在一种不断比较、鉴别、咀嚼中,品味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口号是“背千年经典,强核心素养”。

二、在意境中教学

简单地讲,意境作为文学艺术的概念之一,在课本体系里,界定为情与景的交融。其实除此以外,还应包括心与物的契合,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领袖毛泽东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歌无不以意境给我们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无不以意境的形式传达着诗人的艺术感受和生命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典诗歌又有许许多多特定的意象昭示着特定的含义,形成诸多的审美定势,诸如“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的柳暗含着离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菊表达高洁傲岸,“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落叶是悲秋、失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月是思乡、相思,柳絮是愁结、飘零,暮春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捣衣、玉关是思念征夫,香草美人为忠臣,望月即怀远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的本质特点,就为把握诗这门特定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三、在文化中教学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并非不可把握。如果我们不能把具体的诗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生存状态、审美趋向、风气流派等参照中,我们就无法准确地、全面地、深刻地去把握诗歌的内在含义,我们就无法把握诗中流露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的某些特征,比如如果我们不了解魏晋时代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不了解玄学对士族的审美心理和生命态度的影响,我们就无法去深层次发掘玄言诗、游仙诗、山水诗、田园诗的内在流变和旨趣,我们就无法全面关照陶渊明的取舍,就无法感受到陶诗的静穆、平淡和朴拙,就无法感受到陶诗中一草一木给我们的精神慰藉和温暖,也就不会在千年之后追怀不已。再比如,我们不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背景,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解读初唐、盛唐、晚唐各个时期的诗歌。唐朝兴盛,唐诗繁盛;唐朝衰败,唐诗雄风不再:盛唐时期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这给了唐诗充分生存发展的空间,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诗人以诗抒怀、借诗言志,以解胸中块垒。到了晚唐,国君昏庸,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唐诗就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诗歌创作已经很难达到盛唐时期的高度。

四、在审美中教学

审美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人们就是不断在审美愉悦中,感受着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感受着文学作品的认识教化,感受着文学作品的生命和态度。没有审美意味的文学作品肯定就是无本质意义的,诗歌也不例外。不论是四言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整齐铿锵,还是七言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顿挫抑扬;不论是古风的长短随意,错落有致,还是律诗的严谨有度,气象森严;不论是古诗的典雅整齐,还是新诗的自由流畅,无不以各自的形式,传达着不同的美学风范。而《诗经》的纯朴天真,汉魏诗的浑然一体,唐诗的气象万千,宋词的纤丽精细,元曲的清新自然,再加上在创作过程中无数诗人的个性彰显,让诗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

五、在情感中教学

古人说“诗言志”,顾名思义,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诗歌的大旗上永远高扬着一个“情”字。情是诗的本质,情是诗的灵魂。不论是《诗经》中先民们对爱情的赞颂,对奴隶主贵族的不满,抑或屈原诗歌中对祖国的苦苦吟唱和对多艰的民生的同情;不论是乐府诗中劳者歌其事,饿者歌其食,还是陶诗中对田园的那份怡然自得;不论是李白的个性张扬,还是杜甫的沉郁顿挫;不论是徐志摩的细腻委婉,还是舒婷的深沉低徊,诗歌无不以“情”的巨大震撼力,深入民族文化的最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世界,浸润着一个又一个心灵。我们只有抓住了情,才算是抓住了诗的核心;我们只有抓住了情,我們才能品味诗歌自身的意蕴,在教学中起到陶冶和教化的作用。

总之,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无论以怎样的理念去学习、解读、鉴赏诗歌,但最基本的东西不能舍弃,这就是我对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鉴赏高中语文诗歌
诗歌不除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