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

2019-07-17陆璐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事业单位思考

陆璐

摘要: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劳工保障等方方面面,在机关、企业、社会个体成员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辽宁省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在实施,社会保障工作又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文章主要对在辽宁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之际,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变化,党和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在发生着变化。2018年,辽宁省各地区政府接连组织召开了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动员大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确保全省各地区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各地区要求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必须要大刀阔斧、真刀真槍,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为“一带五基地”建设和辽宁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并在辽宁省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东北振兴发展,必须要更加关注民生领域,要完善社会保障、求助体系,要确保各养老保险落实到位。当前,辽宁省正值经济振兴、机构改革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相关社会保障工作至关重要。

一、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是取得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之举。

当前,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交给辽宁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精简机构编制,构建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职工最关心、最贴近职工个人利益的工作内容,必须严肃对待。社会保障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在工作思路和具体方法上进行探索,在维护稳定的同时求新求变,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改革工作取得扎实成果。

其次,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是实现以人为本、人才管理的内在要求。

事业单位人员流动频繁,人才管理对于一个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个别事业单位还存在人事管理工作不细致,社会保险不按时缴纳,聘用合同签订不及时,合同管理流于形式,退休人员无法领取退休金,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无法领取失业保障金等问题。单位与职工之间双方制约性不强,发生问题就翻旧账、推责任,纠纷不断。人才管理本应当被放置在单位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而现实中却往往被忽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切实关注职工需求,保障职工利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人有所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再次,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发挥着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的作用,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加快,“铁饭碗”被打破,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有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群众拍手称快,认为喊了多年的打破事业单位“三铁”问题终于解决了;有的群众则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人员之间真正的公平还没有实现;而身在改革之中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利益如何保障、身份如何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职工面对改革人心惶惶,此时,如果不能够在改革的进程中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将引起社会舆论和不和谐因素升级。

二、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

全省各市应结合本地事业单位改革形势及社会保障管理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有重点、分步骤地将各项制度予以落实、落细、落地。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办法、统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政策,为事业单位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做好保障。对于改革中涉及到的转隶人员,要出台相应的保险管理实施办法,确保相关人员各项社会保险有序变更,保障其个人利益。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相关制度,确保新形势下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有章可循。重点突破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规范缴费基数,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充分体现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社会保险原则。各地区还应该建立考核机制,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考核,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应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支持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推进技术创新、思路创新。国家及各省市应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加快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应加快推进部门内部及部门间、不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避免信息重复采集;实现跨地区、跨层级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减少信息孤岛;攻克跨省、跨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企事业之间保险转移接续问题,尽快解决异地就医难、跨地区医保卡无法联网、跨地区住房公积金无法使用和转移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再造业务流程,为人员流动做好保障。还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社会保障卡功能,使社会保障卡使用范围更广,业务功能更多,设计更加人性化,为做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根本支持。同时,还要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探索、分析和总结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数据,来支持宏观决策。

(三)加强业务培训

应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工作人员扎实掌握最新政策、制度及最新系统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各相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目前,有些事业单位存在负责社会保障工作的相关人员对社會保障工作政策和制度掌握不扎实、不全面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积极为事业单位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发放工作手册和相关政策、制度,帮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理清工作流程,熟悉社会保障工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学习网上办理审核社会保障业务流程。通过开展在线业务咨询、业务指导等服务,为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及职工答疑解惑,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业务人员要为本单位在职及退休人员做好社会保障知识培训和政策解读,使员工了解当前社会保障工作的意义及具体政策,加强其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了解。

(四)加强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改革后,经营性事业单位全部转为企业,公益性事业单位完成精简合并,职工身份、工作环境均面临巨大变化,这可能会造成事业单位职工心理上的变动,从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动。要从根本上维持事业单位稳定,各单位应立足于人才培养,完善权益保障,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各单位还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机制,建立淘汰机制,优化竞聘机制,让竞聘上岗不再是形式,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单位活力。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长远发展眼光,为有能力者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待遇,为有理想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要注重职工培训工作,安排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领导能力建设、科学文化培养、心理调节辅导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辽宁省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职工、单位、社会多方利益,在新形势下,只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个机关事业单位共同协作,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勇于开拓创新,加强宣传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扎实成果。

参考文献:

姚桂芝.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的探索[J].财经界,2018(03).

(作者单位:辽宁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事业单位思考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