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也有中关村

2019-07-17毛振华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科技园滨海

毛振华

天津滨海- 中关村科技园

从北京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后,胡建龙对员工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不能错过”。

胡建龙是科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这里开始,这家专注于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找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发力点,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科芯所在的科技园区,位于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渤海湾畔,依河临海,一栋栋红砖小楼鳞次栉比。

600多年前,这里是北塘渔村,被史学家称作“一个小渔村,半部晚清史”。今天,这里是京津两地携手共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片走出一亩三分地、探索京津冀协同新模式的创新试验田。

走出一亩三分地

北京中关村,人们耳熟能详,那么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关村”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2016年9月18日,天津市主要领导到北塘调研,作出将10.3平方公里的北塘区域作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起步区和核心区的重大决策。

是年9月28日,京津两市政府在北京签署《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科技园将建设成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示范区。

2016年11月22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正式挂牌。这一带有突破意义的协同探索从蓝图走进了现实。

“应该说,这片区域充分利用了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合作模式上趟出了一条新路子,真正走出了一亩三分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續光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园区发展依靠的不是建造高楼大厦,关键是要构建“引得来、留得住”的产业发展软环境。在这一点上,园区上下思想很统一。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关村”的区位选择可谓诚意十足。

东临渤海,北面潮白河、永定新河、蓟运河三河交汇,西侧拥有水库和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够给企业一个在这里安下心来搞研发、做测试的创新创业环境。

这里有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直达北京,距滨海国际机场35公里,距京津城际滨海站10公里,距京滨城际滨海西站10公里,与天津市区和北京形成了便利的交通体系。建设中的滨海新区两条地铁线也将在此交汇。

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北创百联孵化器、砹立方产业加速器、中关村军民科技滨海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云集,中创信测、威努特、致导科技、深之蓝等优质项目也已入驻。

挂牌成立仅两年多,累计注册企业940余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超过240家,注册资金约104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吴秀山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之所以能结出累累硕果,是京津两地敞开胸怀的结果。

吴秀山介绍,自挂牌之日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就建立了双组长、双主任制度。京津双方不分你我,北京中关村派出精干团队驻扎在园区负责招揽企业入驻,滨海新区划出9万平方米载体。

滨海新区政府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制定《关于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作为行动指南,统一协调各部门,大刀阔斧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

“引得来、留得住”

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大街上,可以看到悬挂着北京牌照的车辆往来穿梭,各办公楼宇人员出入频繁,园区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天津卡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内,CEO尹利正带领研发团队奋战在创新一线,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机械手的抓取力量。

“我们是京津冀协同的受益者。”尹利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作为一家从事人工智能商用服务型机器人研发、集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卡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于 2014年在北京中关村创立,团队核心研发人员大都来自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型机器人软硬件系统。

2018年3月,尹利与核心团队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公司营业额自此跨上千万元台阶。

尹利介绍,公司统筹北京的商务、研发等优势,以及天津的硬件生产组装、售后等优势,通过集聚和利用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

如今,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硬件加速的深度双目视觉技术、服务型机器人负重机械手等一系列创新技术。

续光认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之所以能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除中关村得天独厚的品牌号召力及政策优势外,更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密不可分。

他对本刊记者说,从企业入驻开始,园区就马不停蹄地帮企业解决职工落户、修建白领公寓、加快人才引进等问题,真正做到了把企业家放在心坎上。

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王方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落户、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免除了外地员工的后顾之忧。

两年多来,科技园积极与北京中关村对接,先后组织了70余次中关村相关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成员企业到科技园参观考察、洽谈合作;与中关村共同推动成立了“京津冀众创联盟”,实施“百名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聘任了58位国内外一流的双创导师;与德国、美国硅谷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科技园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提供了良好支撑。

“企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对本刊记者说。

郑毅具有丰富的园区运营经验,由中关村管委会派到滨海新区。

在他看来,园区发展依靠的不是建造高楼大厦,关键是要构建“引得来、留得住”的产业发展软环境。在这一点上,园区上下思想统一。

尹利向本刊记者回忆,刚来天津时,园区不仅提供了落户、办公装修等补贴,还协助企业申请各种扶持资金。天津卡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累计获得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弥补了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缺口。

让净雪煌(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李楠念念不忘的,是公司自来到园区进入行政审批流程,到实验室开始装修,只用了一个半月。

李楠对本刊记者说,管委会给企业配备了一对一的客户经理,在行政审批的任何环节遇到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获得帮助,这让原计划要花2到3个月的办事时间得到极大压减。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园区还按照“引项目、搭平台、强服务、做示范”的运营思路,整合了创新政策、领军企业、高等院校、创新文化、高端人才以及金融资本六大创新要素,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具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了打造好这个生态体系,先后搭建了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资源的“科技服务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展览展示平台”“行政服务平台”及“孵化平台”五大特色公共服务平台。对于让企业来了还能愿意留下创业发展,郑毅信心十足。

来自北京的汉唐自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园区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

“企业更看重一个区域的发展环境和未来前景。”该公司总经理戚扬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企业的心声,他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基于对园区的信心,我们还计划在这里建展示中心,把全国的用户都汇集到滨海新区来,把‘蛋糕做大。”

两个效益的畅想

2019年春节后的一个多月,百度(滨海)创新中心运营总经理李振之一直在忙碌地梳理AI、大健康等领域的创业项目。

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扎根一年多来,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共迎来了80多个项目入驻孵化。

“我们要实现两个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引进的人才和专利迅速转化,推动社会进步;第二个是经济效益,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推动园区持续发展。”

“京津两地大批创业精英来此,正是希望开辟一片创新创业的新天地。”李振之对本刊记者说。

天津滨海-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一家研发水下机器人的科技公司展示的产品(白禹/ 摄)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18年底,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在园区正式揭牌。根据规划,示范基地将依托园区内9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链接北京乃至全球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

“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这里汇集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著名高校、三分之一的國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三分之二以上的两院院士,拥有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约20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聚集创新资源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为给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配套,不久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及滨海新区政府三方共同推动的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园区。

它将面向当地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企业,打造集知识产权申报、保护、运用、管理等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支撑。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后,给园区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还会吸引更多企业集聚到园区,提升园区的人气。”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执行主任王国良对本刊记者说。

如今,园区内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型创新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一个个初创型企业在这里落地开花。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将建设成什么样?郑毅有着这样的畅想:“我们要实现两个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引进的人才和专利迅速转化,推动社会进步;第二个是经济效益,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推动园区持续发展。”

续光表示,科技园将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政策交叉覆盖,探索产业协同与利益共享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个实现良性循环的高科技产业园,才能代表未来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从这一点来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然奔驰在路上。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科技园滨海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天津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盘活与统筹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推动滨海新区检察调研工作全面上水平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新年“希望球”
天津滨海新区形象认知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