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让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
2019-07-17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进入6月,上海居民开始迎来一项日常生活的重大改变:垃圾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扔了之了。
根据《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工作推进流程,6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定时定点投放,全市所有居民小区和居住点都实施了“撤桶并点”。
可以说,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为7月1日正式迈进生活垃圾全面分類投放的新阶段做好了准备,也为今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表率。
垃圾分类是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世界上人居环境最好的部分发达国家及其城市,都是很早就实行垃圾分类、分类类别十分精细的地区。从小处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清洁美丽宜居程度。往大处说,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关系到我国能否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道理人人都懂,但长期以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在我国难以真正落实,相关工作的推进一直无从入手。事实上,垃圾分类看起来不起眼,却是城市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的一次革命,是践行生态与资源循环理念的关键举措。今天,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迈进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上海迈出的第一步,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标志着中国的城市治理水平开始迈上新台阶。
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城市垃圾分类“革命”,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动无疑是先导性动力。只有各地政府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视垃圾分类并把落实推进作为重要工作组织和动员起来,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进程才可能启动。
要以法治为基础,以政府推动带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地建立各地的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城市管理者要科学地研究、评估、规划、设计符合各个城市自身特点、切合国情市情区情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和方案,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垃圾处理领域市民生活方式和城市运营模式的革命性转变。同时,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难度和时间跨度,避免不讲科学依据、不辨人情冷暖的“一刀切”。
垃圾分类之所以是一场“革命”,是因为它涉及每一位城市居民生活习惯、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的成败,根本上系于全体市民的参与和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不可能永远靠政府集中大量行政资源进行推动和保障,最终还是要靠广大市民的自觉遵守和亲身践行。
当前,要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和渠道,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推广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的理念。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充分在大学生、年轻人等群体中推广垃圾分类理念,让“垃圾分类”和低碳出行、运动健身、志愿服务等一样,成为备受全社会推崇的“新时尚”。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火热革命”中来,一起来为建设环保城市、宜居家园,实现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