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9-07-17魏素洁梁燕梅粟周全刘晓钿马玲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插管部位导管

魏素洁,梁燕梅,粟周全,刘晓钿,马玲燕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广东 开平 529300)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监测患者病情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方法,当前广泛应用于抢救危重病患中,具有操作简便、不限制病患活动、减轻痛苦、及时补充体液、改善微循环和方便给药等优点[1]。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能够实时了解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用来准确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提供胃肠外营养支持。但是在深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因素[2],深静脉置管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干扰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理难度大,因此深静脉置管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患者病情恶化。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行深静脉置管的300例患者,其中深静脉置管感染患者40例,占比13.33%,所有感染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24~81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84∶116,平均年龄为(49.725.63)岁,留置导管时间3~26 d,平均留置导管时间(13.280.71)d。其中股静脉穿刺18例、颈内静脉穿刺40例、PICC置管穿刺242例,共计插管300次,均按照《现代麻醉学》提出的插管方式实行。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讨论批准,获得研究权限。

1.2 深静脉置管感染判定标准

从20例深静脉置管感染患者中分析相关感染因素,根据以下标准判断,符合条件之一便确诊:(1)静脉插管部位有脓液流出,或有弥散性红斑;(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位置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且排除理化因素造成;(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中,体温高于38 ℃,导管置入静脉部位有压痛感,并无其他因素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主要包括插管过程污染、导管连接处理时污染、加注液体操作污染、导管内血块凝滞堵塞、患者为易感性体质和导管留置时间长等。详见表1。

表1 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2.2 穿刺部位对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分析

从深静脉置管感染患者的穿刺部位看,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颈内静脉置管在,最后为PICC置管,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ICC置管,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穿刺部位对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分析

3 讨 论

3.1 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一是插管过程污染。血管置管必然造成患者皮肤损伤,因此破坏了皮肤的保护屏障,病原体很容易侵袭到体内。表皮细菌可下沿插管植入于导管的尖端,并借助纤维蛋白在其内或鞘外繁殖,从而导致导管感染[5]。二是穿导管连接处理不当污染。根据资料文献报道,多数脓毒血症的发生来源于导管连接部位的细菌,在操作处理中违背了无菌原则,从而引发感染。本组7例感染患者是导管连接部位处理不当致导管感染,主要是由于中心静脉插管导管治疗初期对预防感染缺乏认知,处理导管不够严格造成污染[6]。三是加注液体操作污染。环境中的少量细菌在操作时进入患者体内,这一操作集中于加注药液、输血和取血环节中,造成患者感染。四是导管内血管凝滞阻塞。该现象的发生和错误封管方法有关,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患者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变慢,导致血液滞流甚至倒流发生,引起套管尖端血凝滞堵堵塞。五是患者为易感性体质。主要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脆弱,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同时自身热量不足患者[7],此时外界细菌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本组有6例患者发于该因素,其中5例为老年患者,极其容易受到细菌的威胁。六是导管留置时间长。正常人体的血管壁结构完整,在静脉穿刺时会遭到破坏,为找到准确的内通管道穿刺针会不停地移动,这种侵袭性操作必遭会机械性损伤患者血管,同时受到药液的刺激作用,内皮损伤尤其严重,造成较多血液聚集在损伤位置和导管插管位置。导管停留的时间越长,患者受到的损伤越严重,出现静脉炎的发生率更高[8]。此外,静脉穿刺位置和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有着密切关系。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股静脉插管感染发生率最高,其原因是股静脉导管置管部位靠近会阴部,在人体中最易遭受污染,且一旦护理难度较大;其次是导管开口方向朝下,在重力作用下,血液容易充满导管腔而凝血,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导管发生变形扭曲,因此在深静脉置管中要避免股静脉穿刺。

3.2 深静脉置管感染护理对策分析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深静脉插置管感染明显增加是导致医院引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深静脉置管过程中要及加强护理干预,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重点做好深静脉置管消毒隔离工作,对深静脉置管所用物品进行灭菌、消毒和隔离[9],预防导管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面临的诱发因素。因此深静脉置管过程中为防止导管感染的发生,护理对策总结如下:①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方法,首先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尤其是重点对新进护士加强培训,让其掌握标准化的置管方式、置管留置时间、规范的日常导管护理操作章程和拔管操作章程等,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深静脉导管留置流程,并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考核、评价,让新进护士首先系统观察和专人带教一段时间后,再行上岗,尤其是要强化护理人员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意识,提高对导管感染重要性的认识[10],加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慎独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导管的操作能力和管理。当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高时,要寻找诱发因素,考核护理人员的操作章程和专业技能,能够主动训练深静脉置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能力,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专业化护理技术。②选择质量好的导管,导管质量和医院采购部门有关,医院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导管供货渠道,因此在选择合作供货商时,要选择社会信誉好、生产经验丰富的厂商合作,同时注意导管价格合理得当,保证导管在有效期限内,有着优良的导管灭菌效果和使用性能,最大化降低由于导管质量引发的深静脉置管感染问题[11]。护理人员在使用导管前注意,有无劣质导管及质量问题,尤其在新一批导管使用时,要观察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情况,如果相比较之前发生率明显升高,极有可能和导管质量相关,因此要及时上报护士长,反映这一情况。③深静脉置管操作时为穿刺针头预留尽可能长的潜行隧道。护理人员在穿刺和护理实施前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按照消毒制度认真落实制度,严格遵循常规操作方法。导管留置期间护理人员要每日通过碘伏或碘酒、酒精等消毒导管口,并保证深静脉置管局部部位干燥,可用无菌纱布或灭菌透明膜覆盖到导管口位置上,有助于保持穿刺部位局部的干燥,预防空气对穿刺口的污染。④每次输液完成后运用肝素溶液稀释生理盐水作正压密封导管口,避免化学性静脉炎和血栓等的形成,防止导管凝滞堵塞,并选用无菌纱布包扎,妥善固定穿刺位置。根据患者留置导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留置导管时间长的患者选择使用抗生素溶液封管,以免由于穿刺部位护理不当引发相关并发症。⑤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股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远远高于颈内静脉穿刺与PICC置管穿刺,因此应避免使用股静脉穿刺,尽量选用PICC置管,这样可有效降低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根据患者导管内留置时间长这一诱发感染因素,应当最大化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一旦治疗结束护理人员应立即拔除导管,避免在患者穿刺部位的长时间停留,防止引发感染。⑥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中有患者自身为易感性体质诱发因素,这部分患者要重点加强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进展,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12],例如体温、脉搏、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体温是监测感染发生的有效指标,因此尤其要注意体温异常高的患者,因为这部分患者机体脆弱,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一旦受到病原菌的入侵,极其容易造成恶劣后果,一旦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寒战、高热等败血症时,在排除其他系统感染后应考虑到患上败血症的可能,对易感性体质患者的处理要及时快速,尽早拔管,并采集血样进行细菌培养,加用抗生素等进行处理。此外,在深静脉置管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并且时刻观察患者血液内杀霉菌物质含量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降低,意味着病菌感染的风险增加,这时需要停止输液,根据无菌操作拔出导管,并将残余的溶液放入到细菌培养皿中,细菌培养,观察其阴阳性。

综上所述,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护理中加强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护理人员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选择高质量的导管,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缩短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预防导管凝滞阻塞,减少深静脉置管感染诱发因素,严密监测患者病情进展及各项生命体征,从而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尽快促进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插管部位导管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