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的疗效

2019-07-17何显峰吕淼王丽婷马晓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筋膜痉挛中风

何显峰 吕淼 王丽婷 马晓南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残疾率越来越高,对老年群体的威胁比较大,有70%~8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该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1-2]。欧美国家对肌筋膜触发点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开展了分析,出现了能量代谢危机和肌梭异常电位学说,肌纤维收缩是不正常兴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的,研究显示[3],骨骼肌功能失调导致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有效率高,多样化,持续无害,针刺触发点,需要将针留置半小时,根据部位使用不同的针法,留针时间需要调整。此次就肌筋膜触发点的治疗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效果理想,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对75例脑卒中痉挛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使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组有23例男性和15例女性患者。平均(53.56±11.22)岁;对照组有22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平均(52.27±11.57)岁;两组普通资料对比对结果不产生影响,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通过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脑栓塞的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主症:神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兼症: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选择的患者符合此次诊断标准,年龄不超过75岁,不小于45岁,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自愿参与研究。排除脏器功能衰竭和神志不清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按照患者的痉挛部位和疼痛情况,选择穴位,主要是大陵、尺泽、肩髃、肩缪、少海、手三里、阳池等穴位;下肢则选取膝阳关、商丘、梁丘、血海等相关穴位。要求患者侧卧,将穴位曝露,方便入针,进行常规的消毒后进针。取毫针(直径0.25 mm,长40~75 mm)透皮后向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穴位斜刺,快速进针,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每次留针30 min,1次/d,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2 对照组 采用国内常用的针刺方法,从下往上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委中、尺泽、太冲、合谷、外关、人中、百会等。快速进针,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每次留针30 min,1次/d,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表1 两组总体痉挛状态综合疗效比较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 个疗程 治疗2 个疗程治疗组 38 18.98±6.38 12.25±7.82 9.67±5.34对照组 37 19.84±6.50 15.73±6.63 12.74±5.63 t 值 - 0.251 3.658 6.854 P 值 - >0.05 <0.05 <0.05

1.5 评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统计。痉挛的诊断标准是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主,基本恢复:患者的痉挛症状完全消失,症状改善率达到了85%以上;显效:患者的痉挛症状得到了缓解,改善情况在50%~85%;有效:患者的痉挛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改善情况为20%~49%;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改善情况不足20%。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5分,越高则病情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1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5.68%,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6.521,P<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和痉挛情况均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的各个阶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中风在中医领域有卒中,非风等称呼,中风有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痉挛是比较多见的后遗症,发病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4-7]。痉挛是中医领域的“肢体拘急”,痉挛的发病是阴阳失衡,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导致的疾病。发病后治疗不当,延误治疗,导致了痉挛性瘫,患者行走不便,生活和自理能力受到了影响,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抑郁,对家庭和谐产生了影响,带来了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8],中风偏瘫痉挛是大脑高级运动中枢调控失败,肢体肌张力增加,也叫作运动神经元瘫痪,患者的肌肉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痉挛其的症状最为突出,偏瘫痉挛的防治在中风治疗中始终贯穿,尽早治疗是恢复的前提。在我国的以往历史文献中,有对中风偏瘫的描述,中医对偏瘫的认知比较早,对该疾病的病机和病因研究比较多,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治疗应该 “泻阴补阳”,对少阳、太阳、阳维、阴维等经络进行治疗,从肝肾脾进行调节治疗[9-10]。在上世纪末期,欧美国家对肌筋膜触发点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开展了分析,出现了能量代谢危机和肌梭异常电位学说,肌纤维收缩是不正常兴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的。研究显示[11-12],骨骼肌功能失调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密切相关。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有效率高,多样化,持续无害,针刺触发点,需要将针留置半小时,根据部位使用不同的针法,留针时间需要调整[13-14]。此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和痉挛情况均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治疗后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均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1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5.68%,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因此急性缺血性卒中痉挛使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该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理想,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筋膜痉挛中风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