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的文化美
——论紫砂壶“悟”的创作感想
2019-07-17王永新
王永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悟》
宜兴紫砂壶发展至今已经走过几百年的历史,它从传统实用器成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从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与个性,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境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紫砂文化,深受世人喜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以来,紫砂艺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模仿历代著名大师的作品,数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灵感,再融入时代内涵与审美,从中学习领悟,从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紫砂壶造型虽精彩纷呈、千变万化,但事物的发展皆有规律可循,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它们共同构成了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宝库。紫砂壶“悟”是典型的光素器,光素器以简约凝练的线条勾勒壶身,展现出质朴大方、朴素生动的美感,紫砂壶造型深受中国传统“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大多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体现出几何形体之美,紫砂壶“悟”属于光素圆器,遵循圆器“圆、稳、匀、正”造型思想的影响,线条圆润流畅、一气呵成,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彰显出曲线的柔和婉约之美。纵观整壶,身筒饱满圆润,上小下大,弧线简明利落、舒卷自如,重心沉稳,身筒极具张力;颈部转折自然,稍稍内凹、提升了作品的气势,给人以刚柔并济之感;壶盖为压盖,与壶身严丝合缝、通转流畅,盖面向上隆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完美契合,整体统一协调;壶钮刚柔并济,方中寓圆、圆中寓方,饱满而有力,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三弯流挺拔优雅,根部粗壮有力,平添壶身蓄势而起,壶流上部挺翘自然,给人以视觉上的拉伸感;圈把与之相辅相成,彰显出清朗峻拔之感,流、把架子过渡自然,对整壶气质的呈现极为重要,彰显出作品的骨力。此壶采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其色醇厚紫润,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意味,奠定了整壶的基调,古色古香,恍若穿越历史而来。此外,作品采用陶刻的装饰技法,壶身陶刻“心经”,字体端庄有力、横平竖直、纵横有致,陶刻作品采用描金装饰,颇具金石韵味,给人以神圣庄重、吉祥和谐的美感。整壶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造型一派正气,古风氤氲,整壶质朴简约而不乏诗书气韵,禅意呼之欲出。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除了优越的实用价值和精湛的工艺,还应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性,只有具备了文化性,紫砂壶才有灵魂和生命力。紫砂壶“悟”通过造型与装饰的相辅相成,延伸出独特的艺术人文魅力,通过有形的实物象征,呈现出无限的意境,耐人寻味。品读其中抽象的佛文化意境,感受身心的放松与安静,让人无形中产生由内而外的美的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一边忙于追求物质,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迷失了本心,一边又无奈地感怀,渴望放下一切、渴望得到心灵的平静。而佛教文化随遇而安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这种境况下,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紫砂作品就深受人们喜爱。
《心经》是佛学的集大成之作,集结了佛家思想的精髓。佛经有如诗歌般的语言、意境和韵律之美,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读来朗朗上口,适宜诵读,让人在修习时不知不觉平静下来。佛教集艺术大成之美,无论是敦煌彩绘,还是龙门石窟的石雕,还是少林寺的武术,抑或是佛教的礼乐等等,无处不显示艺术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此外,佛家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仁慈之心,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之美。佛教文化让人们积极地去拥抱生活,教导人们如何去追寻健康、追寻快乐,如何与社会自然相处,如何安身立命。佛经既是宗教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的社会科学,也是阐述生命科学、心理科学、宇宙科学的自然科学,其博大精深让人叹为观止。执此壶品茗,让人凝神静气,放下世间的一切纷扰,专心体会清静超脱。
壶中有茶,茶中有禅,紫砂壶“悟”体现出茶禅一味的意境。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很多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大诗人苏东坡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说的就是茶中有禅,禅茶一味。而紫砂壶又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如此看来,紫砂壶对禅宗而言,即是养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径,更是体道法门。
人的灵魂总是被太多的琐事束缚着,只要静心坐下,排除杂念,体味如茶道一般的禅道,就能顿悟。人世间,浮华的诱惑也好,功名的利禄也罢,多一份淡泊就会多一分宁静。紫砂壶“悟”深受中国传统佛文化的浸润,无声胜有声,传递出正向的精神力量,让人从中得到生活的感悟,实现人与壶的共鸣,从而升华了作品的艺术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