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间曲艺传承发展思考

2019-07-17周建国

新疆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曲种曲艺新疆

□ 周建国

新疆大量历史悠久的曲艺存在于民间。目前已经列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有15 个曲种,没有列入保护的还有22 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来没有以曲艺为终生职业的、有固定演出时间、场所的专业曲艺演员。基于上述情况,关于新疆民间曲艺的传承发展,笔者提出以下意见。

一、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观念

观念转变是创新发展的第一步。没有创新发展的观念,就没有创新的曲目、创新的表演,也就没有曲艺的发展。

鉴于舞台的曲艺节目大部分都是十来分钟,几个演员表演,没有炫目的灯光和乐队,比较简单。曲艺应属于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说唱叙述故事,讲述民族、部落的历史、英雄人物。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产生于古希腊,新疆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23 万余行,产生在8 至16 世纪,蒙古族史诗《江格尔》19 万余行,产生年代大约在13 世纪,哈萨克族的达斯坦(叙事长诗),有200 多部,大约产生于公元八、九世纪。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民间艺人用讲说、用弹唱的形式流传下来,广义上说笔者认为属于曲艺的范畴。

恰克恰克国家级传承人伊沙木·库尔班

新疆曲子国家级传承人侯毓敏

阿依特斯国家级传承人布比玛丽·贾合斯拜

现在这些被列为保护对象的曲种,多为民间艺人传承,根据演唱背诵(唱)曲目的多少,民间艺人被评为各级传承人,向他们的学生传授这些曲目。但是,一代一代地传唱这些曲目能不能就使这些曲目、曲种传流下去?2007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传承人,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或20 世纪50年代就从事说唱,那时候,他们在牧区放牧,在农村种地,把说唱史诗、叙事诗当作主要的文化娱乐形式:劳动当中说唱,晚上回到毡房、住处,邻居们坐在一起,也说唱。那时候既有传承者,也有听众,传承条件比较具备。现在这种说唱环境正在消失。年轻人已不安于传统生活方式了,有的通过上学,走出草原、农村;有的科学放牧、种植,勤劳致富,不想再过那种传统的农耕游牧生活。现在,几乎找不到在背诵传统曲目的年轻人、中年人。即使有人在学,也不能期望他们像老一辈那样背唱那么多篇章,所以现在评选传承人的条件也不得不降低。像《江格尔》国家级传承人加·朱乃,80年代普查时提供了25 章、24000 余行唱词。这位老人2016年已经去世了。现在按照贾木查教授的标准,能背唱七章就有评选传承人的资格了。“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后,在小学里传承《江格尔》的内容,主要还是演唱对于江格尔及其12 个英雄的赞词,而不是故事情节,这与传承史诗《江格尔》还有不少差距。

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哈孜木老人80 多岁了,是哈萨克达斯坦国家级传承人,能演唱100多部达斯坦,且都录了音。但是现在年青人里,能唱五、六部就不错了。

其他曲种,凡是曲目唱(说)词有几百行、上千行的,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曲种还在,曲目的流传在萎缩。这些曲种,还要不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容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任何一个曲艺形式都是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发展的。在“非遗”工作中,我们强调继承、保护比较多,因为这是发展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曲目特点、形态来创新。所以,首先强调学说、学唱,否则无从谈传承。但是传统曲目、传统表演形式的局限,我们也应当十分清楚,应当思考如何扬长补短,思考长远发展。有些传统曲目不仅故事陈旧,年轻人可能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有些语言也是过时的。《江格尔》发源于新疆,新疆蒙古族文字叫托忒蒙古文,适合新疆蒙古族日常用语。内蒙古文字是胡都木蒙古文,适合内蒙古日常用语,而现在新疆蒙古族学的是胡都木蒙文,对《江格尔》的唱词就不能完全理解。

就内容来说,也有不太适合的。比如,有的曲目涉及民族之间的矛盾;有的曲目有宗教极端思想;有的反映封建迷信思想等等。这些内容也是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

与时俱进的创作思想是文艺发展规律。《文心雕龙》开篇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心何以生出丰富的语言、文章呢?出自作者对天、地、人的感悟,天、地、人这些客观事物,哪个不是随着时代在发展变化?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这些文艺发展过程就是与时俱进的自然历程。所以对于史诗、叙事长诗、传统曲目,传承传统文本固然重要,应当鼓励,同时也应当重视新的民间长诗、曲目的创作、演唱,特别重视从传统文本中发掘有益的思想、艺术价值,将其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激发艺术灵感,运用曲艺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创作出新的优秀作品。

二、新疆民间曲艺有着与时俱进的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古往今来,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达斯坦国家级传承人夏赫·买买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反映在各民族创作的曲艺作品中,在曲艺讴歌共产党、讴歌新时代、讴歌新生活的同时,曲艺这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传承发展。比如阿凡提的故事,这个虚构的角色流传很广,他的机智、诙谐、抑恶扬善、嘲讽愚顽落后,成为一个超越时空的符号。伊犁有位伊萨木·库尔班被称为“当代阿凡提”,是恰克恰克(说笑话)的国家级传承人,他讲的笑话,就不是重复过去的故事,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新疆杂话是流传于民间用汉语讲说的一种曲艺形式,由一人表演,不要道具,也无须化妆,演员汲取生活中的典型事物,运用群众喜爱的方言俚语,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嘲讽假恶丑,歌颂真善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新疆杂话传承人赵国柱创作的几个段子流传很广,很受观众喜爱。在《坚决刹住吃喝风》中,他讽刺有的检查团以检查之名下乡,“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一杯酒一桶油,一顿饭一头牛。”当问公牛为什么跑时,公牛答“乡里来了检查团,检查完了要会餐。这些人嘴太馋,鸡鸭鱼肉全吃烦,海参鱿鱼也吃腻,现在兴下的吃牛鞭。”当问母牛为什么跑时,母牛答“这帮人没法提,臭味相投真可气。他们不光吃牛鞭,吃了牛鞭还吹牛皮。”“牛们”的回答,让我们欲笑不能,我们想到的只有一句话:中央“正风肃纪”何其必要!

《格萨〈斯〉尔》国家级传承人鲁尔甫·布克山

达斯坦国家级传承人哈孜木·阿勒曼

《江格尔》国家级传承人李日甫

现实题材的创作曲目里,还有一种是歌颂性质的曲目。这类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群众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真诚拥护,对“一带一路”、“建设小康社会”、“批判三股势力”的正面歌颂。它真实地反映了各族群众的思想情感,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作用。比如哈萨克族托勒敖《歌唱伊犁》,就以弹唱形式歌颂了伊犁美丽的风光和富足的小康生活:“在自治州州庆的日子,唱起优美的歌声。茂密的花丛如海,无边的森林郁郁葱葱。美丽的姑娘扬鞭策马,托起草原一道彩虹。牛羊肥壮马奶飘香,阿吾勒也亮起了长明灯……”其实利用原有曲种形式创作新的现实题材作品,很多曲种都在实践,这些曲种有个共同特点,都以短小见长、短小精悍,切中要害。这些作品,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史诗类的曲目,长诗类的曲目,在城乡舞台很少有机会表演,因为一台晚会时间有限,不可能只让一个人弹唱一部长诗。有的艺人背诵了几千行、几万行,想证明自己能唱这么多都很困难。在专项曲目、曲种演唱大赛中,事前规定几章作为比赛范围,演唱自己抽签的段落,时间也有一定限制,没有发挥的余地。另一方面,几百行的长诗要由民间艺人创作出来而且以说唱、弹唱形式在民间流传也很难,能不能创作出来和有无听众都是问题。至于文人创作的长诗,主要依靠发表、出版,作品停留在纸媒上。

《玛纳斯》国家级传承人买买提阿力·阿拉马提

三、新疆民间曲艺的发展提高

(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

首先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当代重要问题的最新成果,体现在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学懂学透,才能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思想根源。它也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民间曲艺面对基层大众,担负着更加直接的宣传责任,是凝聚民心、提高共识、形成向上力量的重要形式。比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观念,只有切实理解了,才能贯穿到曲艺作品当中。还要认真地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因为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正在生活中贯彻施行、发挥着实际效应。民间艺人一辈子生活在基层,知道百姓最需要什么,想什么。只有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了,才能把握准生活的脉搏,创作演唱的作品也才更易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 因此,对民间艺人的培训,不应只讲业务内容,还应重视政治思想的宣讲,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这对他们创作很有益处。比如,伊宁市在举办传承人培训班时,请党校老师讲课,学员普遍反映收获不小。

(二)充分发挥曲艺嘲讽落后、针砭时弊、移风易俗、寓教于乐的特点

曲艺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提出了“谐”、“隐”的概念,所举的例子皆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如秦二世要用油漆漆长城,乐人优旃说,虽然百姓赋税又要增加不少,但是很好看。就是有个问题,油漆应该阴干,不能暴晒,这得建多大的房子罩住它们呢?秦二世听出了其中暗含的讽喻,取消了漆城的想法。这其中已经包含了曲艺的基本元素。“谐之言,皆也,词浅会俗,皆悦笑也。”谐是一种语言浅显、受众广大、引人发笑的表达方式。“隐者,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即以隐约的言辞来暗藏某种意思,用曲折的譬喻来暗指某种事物。老百姓的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语也多种多样。语言应该是老百姓的村谚俚语,而且是有内涵有意味有意思的。它的隐意,如同“漆城”的故事,决不是晦涩难懂的,琢磨回味便可会意一笑。相声《五官争功》中,五官各说自己最重要,忽视其他其实应当是五官各负其责,协同一致,那才趋向和谐完美。这是人生的启迪。

李渔在《闲情偶记》说:“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者,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机,就是机会、机遇,在这种环境中蕴含的精、气、神。趣,就是有趣、风趣。使听众有兴趣、有所期待地看下去,这就少不了诙谐、幽默。对于曲艺来说,诙谐、幽默是其特质。它表明了说唱者的鲜明价值取向,同时使听众在笑声中产生强烈共鸣和价值观的认同。曲艺的幽默语言,往往带有讽刺嘲笑的意味,传统戏曲中称为插科打诨。在说唱形式的曲艺中,通过唱词、表演体现出来。在语言的通俗、生动和夸张上韩生元的快板《王婆子骂鸡》比较典型,说的是王婆子养了二十四只芦花鸡,邻居嘴馋,趁她不在,偷吃了一只。王婆子发现,扯开嗓子“骂呢骂呢实骂呢。”由于使用了回族方言土语,特别生动。比如“铁匠偷吃老娘的鸡,火渣子蹦到个背心里,不过三天烧死去。石匠偷吃老娘的鸡,石渣子别到个眼窝里,不到三天磨死去。木匠偷吃老娘的鸡,锛子砍到个脚心里,不过三天疼死去。”

自治区级传承人苏来曼·肉孜和苏迪尔·马合木提

在蒙古族史诗《江格尔》里,有很多对江格尔及其骏马、兵器、战斗场面极具夸张的描绘,这样的描绘超乎常人的想象,也会激起听众好奇倾慕的心理。比如对阿盖沙布德拉公主的描绘:“在她发出的辉光下,女人可以穿针引线。在她闪出的光芒下,男人可以打更放马。即使黑夜里裁衣,也不会失手裁坏,即使袖子里纳靴,也不会错针纳坏。”款待江格尔、古哲根时,有这样的描写:“二十个人抬来大方木盘,大方木盘里盛上两岁马驹的德林(马鬃下面的肥肉),四岁骒马的阿尔冰,端来放在客人面前。吃吧千万不要客气。二人大口大口地吃,小骨头从鼻孔里吐掉,大骨头从嘴角边吐掉。”在这样夸张的描绘里,江格尔的雄伟高大也就可以想象了。这样一个江格尔怎能不让听众对他产生强烈兴趣呢?

有作品在情节设计上的奇幻诡异,非同一般,展示了民间艺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蒙古史诗《格斯尔》里,说格斯尔还是个拖着鼻涕的小孩子的时候,就娶了三个夫人,有一天他出去打猎,碰到一个女孩,射箭比赛他输了,摔跤比赛摔了个平手,接着他们跳进水中较量。格斯尔判定她是龙王女儿莫尔根,便令神马施展魔法刮起寒风,使河水瞬间结冰。格斯尔先跑上岸,躺在马鞍垫上,盖上了衣服。摩尔根耐不住寒冷,爬上岸来,衣服又被大风吹走了,只好钻进格斯尔的衣服里,以身相许。这个想象力非常大胆、有趣。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男女即兴对唱的曲艺形式。在对唱中互相诘难,比赛应变能力,直到使对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在这种斗智斗勇中,常有出乎意料的发问、表达,使对方难堪、尴尬,也激发听众兴趣。在旧社会有一场比尔江和女艺人萨拉的对唱,比尔江为了挽回败局,采取了揭短的办法:“你即将嫁给吉安那个狗东西,你不可能与男人平起平坐。吉安是个老气横秋的老头,和你根本不相配。”他还让吉安当众站起来,吉安猥琐地站起来,一个又老又丑、已有两个老婆的老头,立刻引起一阵哄笑。萨拉羞愧难当,唱道:“我的花季如灰尘般飞逝。我可以和阿勒泰最好的阿肯对唱,但命中注定不如一条野狗。”唱完以后,扔掉冬不拉,像驼羔般哭嚎着认输了。谑而不虐、以攻为守、绝地反击,在阿依特斯中、在曲艺中仍是屡见不鲜的。

这些例子生动展示了传统曲艺为了博取听众的眼球,吸引听众注意力而采取的一些手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曲艺当中的谐趣类似戏曲中的插科打诨,不论是小丑,还是小生、小旦,在道白、表演中,都时不时会抖出这样的东西。李渔把这种技巧称为善驱睡魔、提振听众精神的“人参汤。”这种“人参汤”曲艺也同样需要。

(三)民间曲艺形式的创新发展

新疆各民族民间曲艺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已经相对固化了的。各种曲艺形式都没有专业创作者、表演者,它们实际上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走向市场,缺少竞争,发展乏力。

《玛纳斯》也好,《江格尔》也好,其他长诗的说唱、弹唱也好,都是在草地上一坐,在毡房里一坐就开始演唱了。因为坐在那里,双手又拿着乐器,就没有表演动作,听众只是听唱词而已,这样未免太单调。其实,有些弹唱形式、讲说形式艺术效果好,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评书、快板、大鼓书,都是一人说古、表演,不仅文本讲究,而且演员的声调、表情、动作,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艺术”。

锡伯族的朱伦呼兰比是自治区级的保护项目,它的表演形式是念诵译成了锡伯文的《三国演义》之类古典名著,休闲时人们凑在一起,听一位老先生念诵古书。这在文化娱乐稀少的年代还有人听,现在电视、电影、手机信息发达,“名著”都搬上了荧屏,谁还要听念诵古书呢?这种“保护”有多大现实意义呢?

已经故去的新疆曲子盲艺人张生才,能弹唱324 个曲子、秦腔、道情,是新疆民间曲艺仅有的职业艺人。现在,这样的弹唱者几乎没有了。一个原因是,三弦难学。“千日的琵琶当日的琴,三弦子挖断脊梁根”。不会弹三弦,就没法子唱。二是虽然内容出新,唱的还是老腔老调,想吸引年轻人比较困难。音乐怎么出新?要怎样融入新疆民歌小调?再一个,一个人弹唱也好,几个人走唱也好,形式单调,不如连歌带舞表演热闹,也不如靠情节吸引人、靠表演施展才能的小戏更受观众青睐。所以,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已经逐渐被歌舞表演、被小戏取代。

人们常说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它扎根于百姓之中,连通着人民的精神血脉,是人民的精神“湿地”。1949年7月,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上说:“曲艺和劳动人民的关系最密切,它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说明劳动人民喜欢它。”专业化的、流行的曲艺形式,都是在民间艺术中孕育出来的。近代相声据说是同治年间京剧丑角朱少文(艺名“穷不怕”)因“国丧”不能演戏,就改说“单春”(单口相声),后收两个徒弟,逐渐形成对口相声。山东梨花大鼓是农民在田间地头休息时说唱的,用破碎的犁铧片伴奏,后来发展成有板式变化体结构的成套唱腔。所以,专业曲艺工作者应当重视学习、研究民间曲艺,尤其是研究、解决民间曲艺面临的问题。这既是传统曲艺传承所亟需的,也是曲艺事业发展所需要。新的曲艺品种就孕育在处于困境中的民间曲艺之中,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民间曲艺日渐萎缩、消亡了,我们欣赏到的曲艺,也许就只有现在舞台上可怜的几种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间曲艺提升到具有活力的专业化的水平,重要的途径是民间艺人与专家、与文人学士的相互结合。这对新疆曲艺而言是迫切的。曲种的提高,主要依靠曲种的艺人,同时也少不了熟悉曲种的专家、文化人士的关注和帮助,研究曲种的优点和不足、特色和规律,确定发展创新方向,并且参与文本的创作、修改,在音乐、表演上给予指导,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尝试新形式,推出新曲目,使其日臻完善,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相声发展到今天,少不了侯宝林等艺术家,也少不了老舍这样的作家。其他影响较大的曲艺种类也是如此。如鲁迅所言:既要“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又要“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原有的民间曲种从内容到技巧、形式有质的变化和提升。

猜你喜欢

曲种曲艺新疆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查环节诸问题浅谈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