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本土电影创作概述(下)

2019-07-17吴玉霞

新疆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制片厂新疆

□ 吴玉霞

6、主旋律类型片的尝试之作:《风雪狼道》

该片根据1993年发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特大雪灾为素材创作而成,影片成功塑造了以忘我精神舍身挽救淘金客生命的海拉提等大无畏的公安干警的感人形象。影片真实展现了我们党、政、军、民在严峻的自然灾害面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全力以赴救助生命的动人形象,唱响了英雄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在当时,《风雪狼道》是新疆本土电影投资规模最大、电脑特技手段运用最多、视感冲击力最强、制作工艺标准最高的一部主旋律影片。《风雪狼道》巧妙地对类型片进行了改造,从构建类型片的重要元素如人物设置、情节冲突、场景、镜头语言等进行了探索,在灾难片模式中加进了“警匪片”的元素,将新疆独特的电影元素与好莱坞“西部片”中的元素对接,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奇美的新疆景致。“《风雪狼道》虽然仍旧是一个主旋律电影中救助弱者的题材,却借鉴了好莱坞式的警匪片模式,当然它并没有按照纯粹的警匪片设计,而是在警匪动作的基础上加上了主旋律电影的思想内核。《风雪狼道》中高大的白桦林、追逐的马队、美丽的草原、巍峨的雪山、马背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新疆风情的民族音乐,都给影片带来了许多新鲜而新奇、赏心又悦目的因素。”①主旋律影片具有宣传教育功能,但是要达到这种宣教效果,就必须通过影片本身的吸引力才能实现。因而,增强娱乐性和观赏性,借鉴商业片的类型元素,强化造型、叙事上的兴奋点和视觉、心理上的冲击力,实现类型化改造,就成为《风雪狼道》的重要策略。影片属抗灾救援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但由于借鉴了惊险、灾难片的类型化策略,又兼具警匪片、西部片的元素,使得这部成本不高(550 万元人民币)的主旋律电影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改造,为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类型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②因此国家广电总局把它列入“十七大”影片展映档期,向全国大力宣传推介。《风雪狼道》先后应邀参加了第11 届朝鲜平壤国际电影节、香港“中国电影展——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影展”、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展”放映活动。影片还参加哈萨克斯坦国阿拉木图2008“夏肯之星”国际电影节,引起了强烈反响,经过与15个国家参评影片的角逐,一举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风雪狼道》还入选中宣部、广电总局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全国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风雪狼道》是新疆本土电影形式多样化的又一最新成果,在新疆电影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是新疆首部全面进入国内主流院线发行放映的影片,是新疆本土电影的质量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的一个例证。

7、新中国60年献礼片——《大河》

电影《大河》海报

2009年,天影厂拍摄了建国60年的献礼片《大河》。该片主要讲述了解放初期来到新疆,怀着建设祖国大西北梦想的水利学校毕业生陈大河与苏联专家冬妮娅的异国爱情故事,表现一对跨国恋人之间在共同治理塔里木河时发生的动人的故事。同时通过对陈大河父子两代水利工作者的情感与命运的展示,也反映和折射出两代水利工作者近半个世纪为建设、治理塔里木河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通过呈现塔里木河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映照出新疆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这部影片不仅展示了新疆塔里木河沿途的优美风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传达出了新疆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以及共建家园的美好情感,展现出了新疆各民族的淳朴感情和崇高精神,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雄浑壮观、深情浓郁的史诗气韵。为了提升影片的观赏性,该片特意加入了一些吸引人的商业元素,无论是凄美悲壮的跨国界、跨民族的爱情故事,或者是跨国界演员的挑选,无论是横跨夏、秋、冬三季、历时2年的拍摄,还是先后四次集合近2000 人所进行的大规模拍摄,抑或是影片所采用的航空拍摄方式,以及精心制作的洪水泛滥、沙漠风暴等特效,都创下了天影厂出品影片的投资、拍摄规模的新纪录,在当时都是天影厂新的尝试,这一切努力探索产生出了一部超水平的精品佳作,影片中的一些场面代表了当时新疆电影的最高水准。国家电影审查委员评价该片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这部影片拍摄出来后,深受各方面的好评,许多专家认为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力作,堪称经典。③可以说,《大河》标志着新疆本土电影在逐步向市场主流电影靠拢,不再单纯强调影片的主旋律意识,而是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吸引观众去接受,让故事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中纠结,使观众认同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籍的人物之间共同的情感关系。《大河》这部影片2009年5月5日在新疆举办了全国首映式,随后在全国播放,观众对这部影片评价也很高。基于《大河》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该片2009年获“华表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提名,以不到600 万元的投资与几千万、上亿元投资的大片导演角逐,这本身就是新疆本土电影的荣耀,更是新疆本土电影人的荣耀。

8、“暖流派”的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

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海报

2011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建党90 周年的献礼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该片是新疆乃至全国第一部表现乌鲁木齐发展变化和乌鲁木齐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影片。本片取材于乌鲁木齐天山区的一个普通大院甜水巷一群小人物的温情故事,展现了这座城市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新疆各族民众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联系。影片通过小院里各民族之间和平相处的“小”场景,小细节,生动表现出各民族之间亲如一家的重大主题,以纯美的爱情和民族间的互助获得了众多观众的肯定。影片没有大笔墨地展示新疆的瑰丽风光与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将视角聚焦于平凡的城市平民生活,力求拍摄出一部带有怀旧色彩兼具时代性的都市影片,被称为“暖流派”风格的作品。④吴冠平(《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认为:“《天空》是一部典型的西部“暖流派”电影,叙事宏大且细致,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关怀和温情。犹如冰冷世界中的一丝暖流,拂过之处呈现一片生机盎然,这也许是将来西部电影发展的新方向。”⑤基于《乌鲁木齐的天空》特殊的艺术魅力,该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收益,该片以700万的低成本投资最终赢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迄今为止,这也是新疆乃至国内电影界小成本电影比较成功的一个典范。”

9、旅程电影——《幸福的向日葵》

2011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天山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摄制了一部风格清新的“旅程电影”——《幸福的向日葵》。《幸福的向日葵》通过一位维吾尔族老奶奶和她的外孙女一起寻找亲人的旅程中经历的事情,讲述人生、探索人生,以唯美浪漫的写意手法表现主观意念之美,本片真实、可信、质朴、自然、唯美,故事的内涵丰富,引领观众深入思考,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幸福的向日葵》是一部兼具朴实现实主义与唯美浪漫色彩的影片。影片的中心主线是神秘的向日葵,导演运用了魔幻手法,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阿曼古丽所看见的每一个好人都幻化成一株盛开的向日葵。故事结束时,向日葵跟着行驶的班车开满了整个银幕,导演用这无数朵向日葵来隐喻世间处处有好人,人间充满情和爱,这种艺术手法很新颖独特,充满了阳光和温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含蓄表达了现代社会中“幸福”的真谛,颂扬了新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灿烂的人性之美。《幸福的向日葵》获得了2011年的华表奖最佳儿童片提名,片中小演员荣获“最佳儿童女演员奖”。影片还获得了2011年的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提名,以及2012年的“中国影协杯”优秀剧本奖。

10、“十八大”献礼片——《生死罗布泊》

2011年9月26日天山电影制片厂在新疆巴州若羌县开机拍摄了影片《生死罗布泊》,该片是自治区2011年的重点文化创作项目,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列入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电影《生死罗布泊》投资约1300 余万元、演职人员近120 余人,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当时投资最大、演职人员阵容最强的一部电影。该片讲述了70年代末,一支由八人组成的地质科考队进入罗布泊,为国家寻找钾盐的故事,影片以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寻找宝藏、无私奉献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一组地质科学家英雄群像,以它的大气磅礴重新铸造了地质人之魂!为了制造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在电影《生死罗布泊》中天山电影制片厂第一次采用了胶片双机、升降双炮进行拍摄,影片无论在视觉张力、音效混响及音乐呈现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掘。影片在罗布泊实景拍摄,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大量的航拍方式,将大西部荒无人烟的戈壁碱滩、引人遐想的雅丹地貌、等罗布泊神秘莫测自然景观直观呈现,营造出天地空旷、寂寥粗犷的西部风情,同时影片将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元素与各民族地质工作者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的科学精神结合,做到情景相融,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大量航拍镜头为影片营造出一种大气、质朴、粗犷、阳刚的艺术风格。影片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

11、民族团结的赞歌——《真爱》

2013年9月天山电影制片厂独立摄制自治区重点影片《真爱》。《真爱》是根据我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抚养6 个民族19 名孤儿的真人真事改编。影片讲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一位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妈妈从三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之间历经千辛万苦,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收养了六个民族的十名孤儿(共抚养19 个孩子),并将他们抚养成人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阿尼帕·阿力马洪用深沉的母爱,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为了更好地展示出影片独特的艺术美、思想美,导演谢尔扎提经过反复地研讨与思考,最终决定全片风格确定为真实再现和情感抒发、写实与散文诗化写意相结合的叙事风格。影片分别在阿勒泰青河县和乌鲁木齐选景拍摄,采用了双机拍摄、秋天和初冬季节的抢拍、航拍,把主人公阿尼帕从30 多岁到80 多岁之间各种感人的故事通过屏幕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电影《真爱》不仅展现了人性之美,还将新疆地域的大美一一展现,⑥电影于2014年5月13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全国首映仪式,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5 周年,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确定了20 部重点电影和23 部重点电视剧,影片《真爱》位列重点电影片目第四位,被确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 周年重点影视剧”选题片目。

12、商业片的新探索——《钱在路上跑》

2013年9月28日,历经两年创作与打磨的新疆首部少数民族题材轻喜剧《钱在路上跑》在乌鲁木齐正式开机。2015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影片《钱在路上跑》封镜,该剧将触角和目光深入到“幸福与金钱”这个话题上,探讨了有关金钱、人性、亲情、爱情、友情的话题。通过三个淳朴憨厚的农民阿里木、克里木、赛里木无意中挖出的一袋旧钱币所演绎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引导人们去思索。《钱在路上跑》总投资近千万元,作为本土第一部少数民族轻喜剧,是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在创作题材多元化、新疆本土电影的市场化、商业化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电影《真爱》海报

13、新疆内高班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2014年新疆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以内地新疆高中班为素材的影片《梦开始的地方》,该片通过讲述内高班各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成长和成才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各族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尤其对新疆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通过一群走出边远地区的新疆孩子折射出新疆这片土地上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生活状态。为表现内高班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周期55 天,跨越秋、冬、春三个季节,拍摄主场景在新疆和上海两地开展,宽银幕、立体声,有很多的航拍和特技镜头,2015年9月16日首映。影片色彩清新明快、画面唯美浪漫,故事生动感人,在有限的空间与场景中向观众传递更浓郁的时代气息。

14、《塔克拉玛干的鼓声》

2017年新疆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该片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时代背景,以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下最终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访惠聚”工作的重大意义。《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充分利用了新疆独有的自然风光、利用多种机位拍摄,使影片呈现出一种精致甚至唯美的情韵。依靠航拍等各种拍摄手段所展现出的努尔鲁克河,美丽的树木、桥梁以及薄雾轻绕中的村落和大舞台等尽显新疆自然地域之美。此外,影片注重声画结合,对音乐的运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音乐中最具民族地域特色的运用是表现在鼓声上,鼓声代表着维吾尔族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代表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该片于2017年4月18日在全国上映,并于同年9月27日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2018年12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

15、新疆第一部巨幕电影——《远去的牧歌》

2016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远去的牧歌》,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开故事,演绎了40年来草原转场迁徙的生活、人物的情感心路历程,探讨了三十年间哈萨克人在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转变过程中复杂的感情,具有史诗感。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四季转场传统游牧方式,面对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文明进程中曾经非常重要的草原文化的载体,影片忠实记录了哈萨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转场的生动图景,谱写了一曲悠扬的牧人赞歌,描绘了一幅时代变迁的大美画卷——既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了一场草原牧人原生态生活的视觉盛宴,也为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影像切片,更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新疆沧桑巨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远去的牧歌》完成了一次抢救性的、带有记录使命的拍摄。历经三年精心拍摄和制作,新疆电影制片厂向观众奉献了这部具有史诗气韵的新疆第一部巨幕电影。

16、《昆仑兄弟》

2019年4月1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疆本土电影《昆仑兄弟》在北京举行首映式,4月26日晚在新疆人民剧场举行首映式,这是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题材的类型化主旋律影片,《昆仑兄弟》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时代背景,以“玉”为线索展开叙事,影片从小的视角反映民族团结大主题,展现人性美好,把诚信、友善融入民族团结的主题之中,讴歌了美好的人性,传递出正能量。⑦

影片借鉴类型片的叙事方式,以寻找“美玉”为线索进行叙事,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了使影片语义丰富,影片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美玉”的文化意蕴与人物的品质紧密结合,使得影片主题丰富,内蕴深厚。

从1993年开始,由于电影市场发生变化,新疆本土电影的创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行了多种形式和风格的探索,保持了旺盛的探索精神,因此使得新疆本土电影的发展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出现了一批风格迥异的艺术精品,相继推出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良心》《真心》《吐鲁番情歌》《望山》《大河》《梦开始的地方》《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等优秀影片,每一部影片都展示出天影厂在不同方向上的努力与创新,“艺术创新蔚然成风,形成了类型化、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新疆本土电影创作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装点着中国电影的百花园,丰富了民族电影创作的画廊。”

注释:

①胡克、邵瑜莲、王乃华《2007年国产电影剧作概述》,《当代电影》,2007,(12)42——43 页。

②《本土主流大片〈风雪狼道〉即将上映》[N],新疆广播电视报,2007年7月17日。

③《古丽巴努〈大河〉获专家一致好评》[N],《中国电影报》,2009年5月28日。

④专家研讨《乌鲁木齐的天空》:《展现人性之美》[N],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04:50,《中国电影报》。

⑤专家研讨《乌鲁木齐的天空》:《展现人性之美》[N].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04:50,《中国电影报》。

⑥李志刚,《电影〈真爱〉新疆首映》,2014-04-2900:05:00,《乌鲁木齐晚报》。

⑦《电影〈昆仑兄弟〉在京首映》〖C〗《新华新疆》,2019-04-20 12:46。

猜你喜欢

制片厂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后疫情时代摄影棚紧俏 影视公司博弈不可避免
《我为歌狂》将拍真人版电视剧
落寞或重生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