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网络直播现象加强高校思政工作路径的研究
2019-07-16宋阳
宋阳
摘 要:当代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现状,最终在价值引领、监管合力、精准服务和弘扬文化等4个方面形成具体做法,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方法,探讨基于现实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直播
一、研究背景
国家网信办颁布的规定中,互联网直播指“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而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短视频应用分流了部分网络直播用户;另一方面,行业进入市场结构调整和业务重塑时期,发展趋于稳定。①直播的兴起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二、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现状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所有年级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6份,有效回收率为87.6%。样本中,男生328人,占37.44%,女 生548人,占62.56%;大一学生307人,占35.05%, 大二学生187人,占21.35%,大三学生121人,占 13.81%,大四学生129人,占14.73%,大五學生23人,占2.63%,硕士一年级 67人,占7.65%,研究生二年级25人,占2.85%,研究生三年级17人,占1.94%;器乐演奏类专业学生237人,占27.05%,作曲专业88人,占10.05%,音乐学专业41人,占4.68%,声乐演唱专业129人,占14.73%,戏剧相关专业157人,占17.92%,舞蹈表演和理论专业12人,占1.37%;音乐教育35人,占3.99%,艺术管理专业123人,占14.04%,其他54人,占6.16%。
(一)观看直播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场景
随着4G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直播,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周观看直播1-2个小时直播的学生占19.06%。大学生观看直播的频次和时长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因为观看而影响到学习。观看时间的更多的分布在晚上的时间,说明相当一部分学大学生晚上还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这样对第二天早上上课的出勤和上课状态都会有影响。学生在社交软件对自己观看直播的分享,也将引发同伴的带动效应。
(二)大学生更喜欢偏娱乐化的直播内容
对学生喜欢看哪种类型的直播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观看内容比较多元,涉及到生活、娱乐、学习等各种方面,喜欢看化妆教程、体育赛事、穿搭教程、网络综艺、外语教程、乐器教程、游戏直播、烹饪教程、歌舞教程的比例分别为:37.44%、21.35%、28.31%、30.94%、26.48%、36.87%、38.01%、24.2%、26.94%。
(三)主播互动的方式有助于吸引更多学生观众
学生更注重互动的频率,26.94%的学生认为如果主播互动性不强,会让他们感觉到网络直播不够吸引人。主播们在网上通过才艺展示、情绪的发泄“喊麦”以及跟观众像日常聊天等方式,通过弹幕、打赏来进行互动,可以让他们排遣空虚无聊和孤独的情绪。
(四)大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网络直播
在国家整治网络直播乱象以及直播行业内部的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于网络直播的态度趋于理性。29.91%的被访者对网络直播持支持的态度;面对迅猛发展的短视频app,81.16%的学生都观看过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app,他们也很理智的表示要针对里面低俗、不利于大学生三观养成的内容进行整治。
三、针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现象的应对策略研究
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既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同时也带了许多的困境与挑战。针对网络监管的真空地带,如何引导学生加强网络素养,通过直播展现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思路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利用网络直播创新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寻找新路径,将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实践的内容。
(一)加强价值引领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迅速的直播和短视频行业,高校要顺应潮流,对这些新生事物要有包容心态、开放心态和鼓励支持的姿态,重视该群体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影响和对主流价值观的干预。
一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和公益活动,发挥网络的正向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二是发挥党团组织的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的力度,创新党团主题活动的形式,通过团组织日常的三会两制一课,不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价值引领。
三是培养学生中的主播和意见领袖,要将此事上升到学校层面,根据学生的日常网络活跃度,寻找、挑选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将工作关口前移,而并不是出了问题忙于善后,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形成监管合力
首先,在国家相关法规以及专项治理活动的同时,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网络行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明确自己的职责,学生是参与网络直播的主体和客体,但这并不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各相关智能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其次,要建立学生从事网络主播的校内报备制度,为更好的管理和监督,要在学校负责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部门进行备案工作,并且对网络主播进行动态管理,明确对他们的要求,确保他们的政治素养、品行修为和业务水准能够达到学校管理的要求。
再次,要出台针对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相关管理规定,并在学生手册中对于违反这一规定的做法做出明确要求。对于学生密切接触网络的行为,学校在管理制度中容易存在滞后现象,给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更好的保证工作底线,就必须要明确相关管理规定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对于违反规定的同学,要在处分等方面进行体现。
(三)提供精准服务
当前的大学生都已经是“网生代”,网络是他们生活的日常。因此要加强精准服务,方能有效引导。
1.将网络素养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保证全员覆盖,要跟学生积极开展关于政治理论学习和价值观引领,培养他们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案例分析,对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和引导,培养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醒学生增强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律意识、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
2.进行“主播培养”专项计划
对于学生网络主播或者短视频内容提供者,成立专门的学生社团,进行长期的诸如“主播培养”专项计划。以更好的为他們提供精准服务的出发点,积极对待互联网行业中潜在的学生就业可能性,从制度建设层面,给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个人生涯指导、职业规划、技术操作、才艺养成、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从业能力。
(四)弘扬先进文化
一是要充分重视直播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在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争相提供优质内容和资源给用户的同时,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当之无愧的内容提供者。从越来越多的大学,都会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节点进行直播,而校长的讲话也能够成为热搜内容等现象就可以表明高校也逐渐开始让网络直播技术为我所用。各高校的讲座、演出都是可以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广泛传播的优质内容。通过这种手段,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内容有更多的受众。
二是将传统文化在文化生产新空间再加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就必须面向未来,而不是不加创造将传统文化呈现出来。文化生产新空间具有面向未来并实现“以文化人”的功能。以B站为例,24岁以下的注册会员占到了90%。而青年学生认为利用网络直播弘扬先进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果利用文化生产新空间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加工、再传播,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将会有效改善传统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和吸收状况。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2018-08-20.
参考文献:
[1]廉思.90后的集体记忆和时代标签——北京网络主播群体和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8(04):47-52.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2018-08-20.
[3]周晓虹.从青年入手重塑中国人的价值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精神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8(3):35-40.
[4]乐晓蓉.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2):76-80.
[5]彭正银汪爽.青年网民移动社交网络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研[J].中国青年研究,2017(12):67-79.
[6]郑长忠.文化生产新空间中的传统文化再加工—对二次元、网上文化社区与弘扬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9):79-90.
[7]李涛.网络直播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原因与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