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2019-07-16鲁程程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思政工作工匠精神

鲁程程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未来工匠”的摇篮,在以质量为本的“工匠精神”视阈下,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问题,树立思政工作质量关、把握思政工作质量现状、创新思政工作质量提升思路,是新形势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要求我们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提质、创优、增效。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

2017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质量提升为有力抓手,从目标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实施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旨在全方位构建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体系,从而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求我们自觉树立起科学的思政工作“质量观”。高职院校作为“未来工匠”的摇篮,在以质量为本的“工匠精神”视阈下,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问题,树立思政工作质量关、把握思政工作质量现状、创新思政工作质量提升思路,是新形势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

一、“工匠精神”传承:严把高职思政工作质量关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对产品和作品质量的执着追求,从传统手工业劳动者到现代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了传统工匠对职业的价值坚守,不懈追求的实践精神,核心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工匠精神”不断丰富的时代内涵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质量提升工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强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需要我们以匠人的态度对待“高校思政工作这门‘微雕艺术”,由大入微、精益求精、细致雕琢。若教匠,必先成为匠。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匠人”,他们“匠心”“匠艺”决定了思政工作的品质和水准,学生作为思政工作的特殊“匠品”,学生的质量决定了思政工作质量的最终高度。

质量始终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生命线,高质量的思政工作造就高品质、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严把思政工作的质量关。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质量观”,即对思政工作的看法和观念,“质量观”对构建高职院校质量提升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的好坏优劣,“取决于思政工作本身的性能、品质和水平”,集中表现为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能否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其衡量的主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了切实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质量,还需以“优质、精良、高效”为追求,在“质量观”的基础上设定严格的“质量关”,即优质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精良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出,以这些标准来审视当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质量状况。

二、“工匠精神”视阈:管窥高职思政工作质量现状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全社会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优质和高效的产出,强烈需求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存在着高质量供给不足以及有效供给不够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教学缺乏时代性。当前,高职院校内思政工作未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导致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陈旧、呆板,降低了对当下“95后”“0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思政工作便难以有效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思政工作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思政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性。思想政治队伍的专业性不仅包括思政理论知识,也包含了其他职业素质、社会经验、价值观念的要求。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都是从学校走到学校的教师,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外,缺少到社会和进企业的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缺乏“双师”素质,对高职学生实习和工作所要面对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企业单位等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很难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指导,更无法及时帮学生解答在实践、实习和实训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冲突和矛盾,进行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

三是思政工作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难见实效,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缺乏针对性,脱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导致理论教育与教学现实“两张皮”。从学生层次看,高职学生理论水平薄弱,知识面偏窄,但他们务实求真、踏实能干,高职学生虽然不是理论型、学术型的人才,但却是动手型、实用型的人才,是未来高级工匠的储备人才资源。从学制上看,高职学生大都为三年或两年学制,要求一年时间在校外顶岗实习,因此,高职院校通常只在大一阶段开设思政课,而实习期间往往缺少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享受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工匠精神”耦合:创新思政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之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既要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效益,需要我们厚植“工匠精神”时代内涵,创新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综合全面向前发展。

(一)独具“匠心”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高素质“未来工匠”的主要陣地,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课堂。“做思政工作如同‘烹小鲜‘制大餐,既要营养健康,又要新鲜美味”,思政教师要独具匠心通过新配方、新包装,深入浅出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课堂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思政教师也可广泛搜集鲜活生动的“匠人”案例,“运用活的理论、引用活的案例、使用活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助益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领悟和培养。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在“大思政”格局中,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引导专业课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原本“沉闷闷”的思政课堂变得“热腾腾”。

(二)锤炼“匠艺”优化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强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自身性能,我们需要打造一支优质、精良的思政工作队伍,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要以“工匠精神”要求自我,不仅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不断用党的全新理论成果引领高校思政工作。思政教师要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时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要找准情感的“触动点”、思想的“共鸣点”,提升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吸引力,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熔铸“匠品”促进思政工作增效

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要始终围绕服务学生的根本宗旨,把握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的需求。基于高职院校学制的限制,在毕业实习期,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制,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优秀员工的尽职尽责、高效务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顶岗实习期间感悟和体会“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这才是强化思政工作质量的最终目的所在。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匠”态度严把思政工作质量关,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性、艺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迈向全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7-8-4.

[2]沈壮海,董祥宾.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018(8).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思政工作工匠精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