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16温海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应用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有两个基本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地理新课改的要求。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总结归纳出一般地理事物演变的规律,再把总结的规律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应用;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温海涛,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104-02

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对于大多数高中地理老师来说,认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及具体实施过程很有必要。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设问、分析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总结规律并用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我们用多媒体等不同的方式把案例呈现出来,能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和观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最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独立思考,通过不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获得知识,这样会持续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不断激发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案例中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案例中的同一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的观点见解在这里碰撞,使学生获得启发,也开阔了视野,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最终的目的是把所掌握的知识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3.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讨论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和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渐完成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营造一个融洽、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效果。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是被动地听,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低。而案例教学是将学生导入案列设置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身临其境独立自主地深入研究案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通过自己的分析、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案例选取。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和设计,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案例的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选取案例的难度应与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相适应,案例素材的难度过大,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将无法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探究,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实际性,地理学科探讨的对象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选取的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案例的選取和设计应增加趣味性,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趣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逐步养成乐于研究、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2.案例呈现的方式。地理案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的多种形式不同的地理素材,它可以是文字、图像、视频、地图、数据、景观等多种形式。在把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案例的特点选取最合适的方式,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以提高课堂效率。

3.案例探究分析。该过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通过精心准备的案例将学生引入案例设置的情景,并通过设置的不同层次问题把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材料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再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方式,去解决设置的问题,并最终发现案例与所学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案例设置的情景,通过组织、调控把握课堂节奏和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成为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总结出相关地理事物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

4.案例总结。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教师要及时地总结点评。既要对学生前面几个阶段的表现进行点评,也要对案例本身蕴涵的规律或问题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达到激励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归纳总结出相关规律。案例教学的原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其作用就是总结出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原理,再实现应用方式上的迁移。因此,启发性是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征。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规律,才能做到知识上的迁移和举一反三,以解决学习中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5.案例应用。课后作业是检验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案列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等综合素养,并运用从案例中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从案例中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并通过对课后作业的评阅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情况,为以后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结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深化和内化所学的地理知识及相关理论,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合理地选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有利于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地理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杨静.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7):178.

[3] 李程.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4] 杨立荣.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之所想[J]. 2016,(5):32.

[5] 肖红.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137-138.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