薹用油菜育苗移栽技术
2019-07-16郑文邓力超田祖庆周精华
郑文 邓力超 田祖庆 周精华
油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冬季作物,常用来榨油[1]。近年来,油菜薹由于风味独特、口感细嫩,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都很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2]。薹用油菜作为菜心、白菜薹和红菜薹等蔬菜品种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薹用油菜作为蔬菜,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种植效益高,每667 m2可获纯收入 1 800~2 000元;二是在与前后茬搭配时,可缓解季节与市场供应之间的矛盾;三是苗床面积小,便于栽培管理,利于培育壮苗等。该技术适于种植面积不大、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较低的区域采用。其主要操作技术如下。
1 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菜薹风味独特、口感细嫩、商品性好、菜薹产量高的优质油菜品种。沣绿1号和狮山2017为较好的早熟品种,大约播种后60 d可采薹;油薹928和油薹929为较好的晚熟品种,大约播种后70 d可采薹。
2 苗床整理
苗床应选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土或菜园土,播种前将床土翻耕,整细整平无杂草。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1 d用吡虫啉拌种,每1 kg种子用70%吡虫啉拌种剂20 mL拌匀,摊开晾干待播。
4 适期播种
根据前茬成熟情况,结合菜薹最佳销售季节,一般以9月上旬播种为宜。
5 芽前除草
苗床需进行芽前除草,播种后的当天或第2天趁土湿每667 m2用 90%乙草胺乳油 80~120 mL对水15 kg对地面喷雾。
2018年1月,王汉忠院士(右二)来安乡品鉴油菜薹
2018年秋播专用油菜薹苗期长势
2018年11月,时任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粮油处副处长余培玉(右二)来安乡调研油菜薹生产
6 灌水防秋旱
若遇干旱天气,应做到“三湿”播种,即床土湿、种子湿、覆盖物湿,边出苗边揭覆盖物,防止出现高脚苗。或者播种后灌水平厢面,待水浸透土壤,让其自然落干。
7 苗床培管
苗床翻耕后每667 m2基施腐熟有机肥500~600 kg、碳酸氢铵 30~40 kg、过磷酸钙 40~50 kg。注意立枯病、霜霉病、蚜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等病虫害防治。
8 适时移栽
播种28~32 d, 苗高15 cm左右,叶龄5~6叶时,选择苗体大小一致、叶色深绿、叶肉肥厚、矮壮有力,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3]进行移栽。株行距33 cm×33 cm,移栽后淋定根水。活蔸后及时补苗,保证密度约6 000 株/667 m2。
2018年12月,湖南省油菜多功能利用(油菜薹)开发现场会在安乡召开
9 科学施肥
大田在移栽之前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作底肥,移栽活蔸后每 667 m2施尿素 5~8 kg,现蕾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促主薹生长,平头期(花蕾与最上面叶片平齐)采收主薹后,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以利侧薹萌发,一次薹采收后再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以利二次薹萌发。
10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采取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病虫同防,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专用农药进行防控。
①农业防治 重点抓好培育壮苗;清沟沥水促进根系生长;清除病叶及残枝败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菌源;严格控制氮肥等措施。
②物理防治 包括悬挂粘虫板,安装频振式诱蛾杀虫灯等措施。
③生物防治 包括释放蚜茧蜂等天敌措施。
④药剂防治 应符合GB 4285-1989和GB/T 8321.10-2018的相关规定,注意各种农药交替使用,合理混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及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及高残留农药。
11 适时收获
为确保侧薹早发、粗壮,应在主薹20 cm左右时采摘,采摘菜薹长度10 cm;一次薹和二次薹平头时采摘,采摘菜薹长度15 cm。采主薹时在采摘部位以下薹茎段统一留4片绿叶,采一次薹和二次薹时则在采摘部位以下薹茎段留2片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