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的训练与创新
2019-07-15王馨怡,曹海滨
王馨怡,曹海滨
【摘 要】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的训练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少儿身体的运动中起着承上启下、配合上下身协调的桥梁作用。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少儿腰部的骨骼与肌肉结构,以及预防少儿腰部运动的损伤,使少儿进行腰部科学性训练,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第二部分在少儿腰部组合的情境创设创新上,促使少兒主动参与进来,做到主观能动性,通过情境创设的编排将其更好地融入其中,将少儿在舞蹈时自然的流露出其真实的情感,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少儿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第三部分通过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的动作形态、情感表达两方面进行训练反思与评价。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腰部;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157-02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的结构与运用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的骨骼肌肉结构
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包括胸腰部位与腰部位。胸腰处于胸椎部。胸椎,上位胸椎的形态近似于颈椎,下位胸椎的形态近似于腰椎。少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 骨骼中水分子较多且骨骼韧性较好,不容易发生骨骼断裂,但不科学的训练姿势却容易发生骨骼的弯曲变形。腰部位处于腰椎部。腰椎,处于人体脊柱的下部分,共占其五块。棘突和横突是肌肉的结合部分,椎体大而坚硬,在脊椎当中这五块腰椎在人体脊柱中是最大最坚固的,腰椎坚实的外部骨骼结构在少儿舞蹈训练中极大地满足了其负重要求。腰椎是躯干上肢与下肢的连接点,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通过腰部骨骼柔韧性来展现少儿的舞蹈动作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包括躯干肌中的背肌、胸肌以及腹肌。背肌,通俗来讲为背部上的肌肉,是处于躯干后面的肌肉群。其中可分为浅、深两个肌肉群,而且肌肉的排列分层,数目众多。少儿舞蹈教学中背肌主要体现在竖脊肌的夹肌上,其中深层肌肉群起着重要的作用。胸肌,通俗来讲就是胸部上方的肌肉,其中包含胸固有肌和胸上肢肌。胸上肢肌能使手臂举起时肩部关节保持灵活,并且它能够提升肋骨的上升幅度,可辅助少儿舞蹈时呼吸中的吸气。胸固有肌则能够下降肋骨的下拉幅度,用于辅助少儿舞蹈时呼吸中的呼气。胸肌可辅助少儿做一些以肩为轴的手臂动作,比如手臂旁举、上举、水平面上的摆臂等一些舞蹈动作。腹肌,是位于骨盆与胸廓之间腹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儿舞蹈教学与训练中,主要在腹直肌、腹外斜肌以及腹内斜肌上得到训练体现。腹肌对于收腹以及保护少儿中段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少儿舞蹈教学中仰卧起坐是体现少儿腹肌功能的最佳方式。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预防腰部运动损伤的运用
在少儿腰部相关的骨骼运动中,胸腰部位的脊椎较短小,因此向后弯曲的弧度会相对较小。当胸腰做到足够的舒展性与优美性时,并不是以向后伸展胸段为主,而是主要通过开肩,并且注重头颈部位向后伸展的合作,这样才能使动作开发到极致。少儿舞蹈教学中要求少儿感受到脊柱一节一节向后卷且拉开,并且胸部上提,因此更好地展开加强胸腰的伸展性。在少儿腰部训练中,若只考虑下腰的幅度大小,只会给腰部骨骼肌肉带来不必要的运动伤害,与少儿舞蹈教学的运动规律不相契合。平时腰部损伤的儿童,极大一部分是因为外力过大使腰椎变形,按压力度过大形成的。如此可见,少儿舞蹈教学中科学的训练方法尤为重要。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训练时,少儿的骨骼与韧带需要教师着重注意其训练的方法,少儿的韧带和骨骼质度相对较软,因此少儿时期腰部的运动幅度更容易开发,例如下腰、后软翻等。毋庸置疑的是,少儿的骨密度相对较低且骨质度较软,脊柱虽不易发生断、裂现象,但容易发生脊柱变形等状况。这也就解释了少儿更容易做一些腰部柔韧性动作但腰部容易受到关节扭伤的原因。少儿韧带的舒展性和开发性较大,因此少儿关节的柔韧性高于成人。由此可见,在少儿舞蹈教学与训练中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少儿发生意外,有效起到了少儿关节骨骼和韧带的生长。这样不光提高了少儿的形象气质,而且还对少儿的脊柱发育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训练的创新意识与情境创设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训练的创新意识
关于传统的腰部训练,有一些非常常见的训练方法,例如少儿身体平躺在地面上胸腰带起来训练胸腰的控制力量;少儿趴在地面上从头顶尖带领脖颈到胸腰来进行卷胸腰运动,增强胸腰的柔韧性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把杆来展开训练,双臂水平抬起轻轻搭在把杆上,双手双脚打开一个肩的距离,上半身向下折平,老师则用手适度推动孩子的肩胛骨并往下按压,这样有助于少儿胸腰部借助外来力量的开发,但不足之处在于因年龄问题,少儿缺乏控制自己身体肌肉的能力,容易跪膝盖,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严格监督。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训练方法,教学内容、形式都过于简单,缺少创新意识,不能有效达到提高少儿舞蹈水平,提高审美能力的要求。其实在枯燥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启发少儿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对少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仿来更好地达到对少儿腰部的训练。例如在编排胸腰的训练组合时,可以让孩子将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鱼,用向后下胸腰来表演小鱼向水面吐泡泡;用向旁下胸腰来表演小鱼在水里左右摆动着游来游去。就是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以及情节的设定,以更好地将少儿在枯燥的训练中主动寻找乐趣,从而激发少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做到真正从少儿情感表达上出发。
在编排腰部的训练组合时,可以将孩子下腰的动作想象成一座座小桥,其他小朋友从“桥底”爬过,再依次轮流做一座“小桥”。通过这种游戏的形式同样可以培养孩子对于本该很枯燥的动作产生兴趣,不仅可以训练到腰部的柔韧性和力量性,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真正喜欢上舞蹈。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意,虽然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训练,但动作的规范性也要严格进行。通过这些例子可见,少儿对各个脊椎的伸展肌肉记忆得到了提高,不仅在柔韧性方面得到提高,并且少儿能够更好地融入舞蹈训练之中,真正追寻最适合少儿的身体与心理发展的训练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成果。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训练的情境创设
少儿舞蹈由于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本项研究将少儿腰部训练的形式分为两种:表演性组合训练与角色性组合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主要通過对少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仿与表演,来达到正确认识腰部的运动方式;训练少儿腰部的柔韧性;正确识别音乐节拍,培养少儿节奏感以及提高少儿表演性等目的。角色性组合训练主要通过对于角色的扮演以及情节的设定,来更好地将少儿在进行枯燥的训练中主动地寻找乐趣,从而激发少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培养少儿舞蹈时的模仿能力,做到真正从少儿情感表达上出发。例如在编排腰部的角色性组合训练时,可以让孩子将自己想像成一位年迈的老人,用向前屈和向后伸的下腰动作来表演老人的姿态,同时更好地结合老人的神态来进行情感表达。在编排腰部的表演性组合训练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颗海草,在水里随波飘摇。通过前、后、左、右的伸展来进行对腰部的练习,感受其动律以更好的表演。这样的形式不仅练习了腰部的柔韧性,更能够感受腰部带来的动律,从而提高孩子的舞蹈表演表现能力。
通过组合里一些情境的创设,舞蹈对于少儿来说更具吸引力,从而达到一个真实表达内心情感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训练到少儿腰部的柔韧性以及灵活性,并且通过少儿情感主动能动性来增强少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最重要的是使孩子爱上舞蹈,彻以教师为主导、少儿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达到训练与兴趣处于共赢的状态。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训练的反思与评价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动作形态的反思与评价
很多舞者认为,在女性翩翩起舞时,胸腰的展现是极其富有表现力的。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胸腰的训练虽然可以促进少儿骨骼的生长,但大强度过量负荷训练会刺激骨骼提前固化,影响骨骼生长。因此,少儿舞蹈科学性的胸腰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对于少儿舞蹈教学中胸腰的动作形态训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胸腰的动作形态中有一些容易出现误区,比如,一为肩胛骨没有向后夹住导致胸腰挑不上去;二为夹肌等各个肌肉没有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导致端肩不能够完全伸展出来等。因此,胸腰动作形态的训练科学性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至关重要。
少儿舞蹈教学中训练腰部从科学训练腰部的软度开始,不论是向后下腰还是向前下腰有需要软度的基本功作为基础。进行少儿腰部训练时,要先从腰部肌肉、骨骼的热身开始,再从地面向后卷腰,再到地面跪下腰,再到站下腰,同时可以借助把杆的力量来辅助少儿动作形态的完成,最后进行腰部较难的技巧训练。这些训练动作离不开老师的督促与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少儿在正确的动作形态训练上得到保证,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少儿腰部的损伤。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动作形态的训练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腰部情感表达的反思与评价
在少儿舞蹈教学组合的编排上,要尤其注重符合少儿年龄段的思想以及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少儿更好地融入其中,自然流露出情感。情境创设有助于提高少儿舞蹈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要发挥其有效作用,明确目的指向,就是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以及情境的创设,来更好地将少儿在进行枯燥的训练中主动地寻找乐趣,从而激发少儿在学习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做到真正从少儿舞蹈教学的情感表达上出发。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主体是少儿,因此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在少儿舞蹈教学组合的编排上,一定要让少儿主动参与进来,做到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舞蹈编排的兴趣更好地融入其中,将少儿在舞蹈时的情感表达做到极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过度娱乐性,而失去舞蹈训练的本质,积极发挥正向情绪的作用,使少儿不仅学到技能,还进一步增强舞蹈学习的信心。通过组合情境的创设,舞蹈对于少儿来说会更加具有吸引力,使训练与兴趣处于共赢的状态,从而达到一个真实表达内心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