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研究述评
2019-07-15万木英李军李佳桐
万木英 李军 李佳桐
摘 要:自2015年全面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以来,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从驻村扶贫现状、理论探讨及驻村扶贫作用等方面梳理了学界有关第一书记的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就未来研究进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驻村第一书记;贫困村寨;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68
1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现状分析
2015年4月中组部、中农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推行,是国家为实现贫困村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在2019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多万公里,同时部署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这说明驻村扶贫成效显著。
陈诺(2015)指出目前全国各地已向贫困村选派12.79万个工作队,驻村干部达48万人。王亚华,舒全峰(2017)从农村领导供给力的视角分析,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以较年轻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任期是两年多是机关事业单位派出且多为正科副处。许汉泽,李小云(2017)认为“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及村干多元主体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各主体对“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目标期盼与现实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结构性排斥,第一书记扶贫工作受到责权失衡的权利限制,后盾单位资源支持有限及村庄固有理念的影响;建议赋予权利、“因村派人”提高扶贫绩效、加大资源支持力度、处理好与乡镇干部和村干等多元主体的关系相互监督共同致力于脱贫工作。郭小聪,吴高辉(2018)从互动治理的视角,指出第一书记与村干关系的受“时间压力”和“利害关系”的影响,认为第一书记扶贫要处理好与村干的关系增强与贫困户的互动。
2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陈国申,唐京华(2015)对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理论詮释,作为外来帮扶力量,在经济建设、调节群干矛盾和培育村庄自治能力方面有促进作用,村民自治不是孤立的,外来帮扶力量的注入可以为村民自治创造发展条件,培育村庄自治能力,驻村第一书记要准确地自我定位,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从靠人帮扶到制度立村的转变,完善推进帮扶工作的路径选择。杨芳(2016)认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引发了村庄治理模式的变革,表现为治理主体由内生型转向嵌入型、治理目标从维护到重建、治理方式从权威到参与,以实现公共价值的达成、制度规范、产业再造、力量整合等方式来提升村庄治理水平和加强农村建设。谢小芹(2016)提出“接点治理”新概念,从明确为什么要“接点”,“接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怎样完善“接点治理”四大方面进行了分析。谢小芹(2017)还提出了“双轨治理”新概念,即第一书记代表国家一轨,中央治理的本意是想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而实现治贫和发展的组织目标,让第一书记充当领头雁角色,另一轨则以村支书代表的基层政治,是改革开放后设置的政治制度。覃志敏,岑家峰(2017)认为干部驻村帮扶的减贫逻辑分为两种:一是从制度化的政府扶贫角度通过精准识别和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间接贫困干预;二是从非制度化的社会扶贫范畴而言,强调结对帮扶和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的直接贫困干预,扶贫资源供给制度化和村庄内源发展促进整体减贫。兰奎,王洪辉(2018)提出了精准扶贫效能理念,指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效能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认为“人”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李利宏,郑甜甜(2018)指出嵌入理论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中运用实际上是党和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互动,精准扶贫过程是政策、利益、组织和关系嵌入的过程。
3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作用分析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几点:其一,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有助于培养锻炼干部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强基层党建。韩广富,周耕(2013)从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三方面阐述了“第一书记”的作用。吴玉刚(2017)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国家在农村扶贫的“代理人”应具有抓党建、促脱的使命,具体表现为推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基层党建、提升治理水平及增进政治信任;其二,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有利于提升贫困村治理水平。李春华(2018)认为第一书记驻村解决了农村一些突出性和长期存在问题,从新观念的引入、完善社会机制和建强基层队伍等方面分别扮演者引领者、领路人和指导者。贾姝宁(2018)指出“第一书记”引导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是以自治为本,法治为要,德治为基;其三,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有利于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蒋永甫,莫荣姝(2016)认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在进行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寻找市场渠道等具有带动作用,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要与村寨自身内部资源有机结合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明确第一书记作用和职责,理清利益分配主体保护农民利益,为第一书记入村创造条件通过产业扶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但也有学者指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有待完善:一是村庄社会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和主动脱贫意识;二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具有短暂性,很可能存在“人走政熄”的局面;其三,对村寨原有社会秩序、治理方式和人情社会关系造成一定影响。曾丹(2018)认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从基础建设、资源的联结、公共设施的改善以及项目的引进方面改善了贫困村落后的局面,但第一书记带来的资源打破乡村原有生活状态,引起一场资源争夺。谢小芹(2016,2017)指出第一书记对乡村社会的嵌入具有投机性,农村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对外来力量的高依附性,“双头政治”的博弈导致村庄治理能力的削减。同时也存在形式主义与参假共谋,使得农民边缘化和村庄公共性的瓦解。
4 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
综上,学者通过对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理论探讨、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以及驻村扶贫工作的近况等方面来阐述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理念、扶贫逻辑、分析所面临的困境、扶贫方式与路径的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对“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推进具有指导意义。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目前关于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对其他理论的借鉴和“模仿”建构,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本身的理论创新较少,大部分学者侧重于第一书记扶贫过程的动态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有关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初衷和意义研究不够深入;第二,贫困治理逻辑与村庄原有社会大背景下的契合度不够,对“第一书记”角色定位、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厘清及村庄场域的适应融入方面缺乏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第三,从哲学角度有关“第一书记”的研究成果较少,忽略哲学智慧对脱贫工作的指导意义。
“第一书记”作为中坚力量,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第一书记”扶贫研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和提升:第一,理论研究要基于“第一书记”扶贫视角探讨,明确第一书记扶贫的意义与价值积极拓展和理论创新,为脱贫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从多角度对“第一书记”扶贫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同时要注重外来帮扶力量与村庄内部社会的适应和融合;第三,注重哲学智慧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如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群众史观、价值的导向作用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哲学观点研究第一书记扶贫价值作用,分析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方法论上给予解决对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打赢脱贫攻坚战仍是当务之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将来如何提高村民和村庄自身发展能力,维持“脱贫效果”避免“返贫困”现象出现;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全领域的提升和发展,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盛若蔚.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N].人民日报,2015-05-01.
[2]吕亚娟,王英楠,许美芳,等.一图读懂2019政府工作报告[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03).
[3]王亚华,舒全峰.第一书记扶贫与农村领导力供给[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1).
[4]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03).
[5]郭小聪,吴高辉.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互动策略与影响因素——基于互动治理视角的考察[J].公共行政评论,2018,(04).
[6]陈果申,唐京华.试论外来“帮扶力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基于山东省S村“第一书记” 工作实践的调查[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06).
[7]杨芳.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庄治理变革[J].学习论坛,2016,(02).
[8]谢小芹.“接点治理”: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J].公共管理学院,2016,(03).
[9]谢小芹.“双轨治理”:“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广西圆村的田野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10]覃志敏,岑家峰.精准扶贫视域下干部驻村帮扶的减贫逻辑——以桂南S村的驻村帮扶实践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7,(01).
[11]蘭奎,王洪辉.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效能提升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W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12]李利宏,郑甜甜.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政治行为的嵌入逻辑[J].中共山西市委党校学报,2018,(01).
[13]韩广富,周耕.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J].理论学刊,2013,(11).
[14]吴玉刚.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与历史担当[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15]李春华.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发展中的独特作用[J].人民论坛,2018,(07).
[16]贾姝宁.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第一书记”引导乡村治理新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8,(02).
[17]蒋永甫,莫荣妹.干部下乡、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于“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
[18]曾丹.驻村第一书记对乡村治理的作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