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递进式职业能力塑造的“多层级交互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07-15李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教育

李平

摘 要:在对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塑造的“多层级交互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机制研究模型,从学生职业能力塑造、实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三个关键因素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从能力本位角度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有意义的探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養;职业能力;多层级交互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30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如何能适应就业竞争压力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成为困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然,基于当前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的素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对市场需求随时可能出现的实践机会和对人才的需求与学年制的学历教育基本模式仍存在显著的冲突,企业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训条件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受到了时间、空间、幅度、深度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用人单位和职业教育两方面都需要我们建立更加灵活多变、更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动态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本文尝试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塑造的“多层级交互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机制研究模型,总结目前应用现状,提出了如下的模型设想。

(1)模型主旨集中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

(2)模型的实施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分成多个层级组织实施,并通过多方交互式的沟通交流、运行监督机制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系统的提高。

(3)多层级表现在:职业能力多层级、实训教学组织多层级、培养步骤多层级、组织实施多层级、生产实训多层级等多个方面。

交互式则重点表现在及时的交流反馈调整贯穿学生职业能力塑造的整个阶段。

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

1 学生职业能力塑造的多层次形成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是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职业能力的塑造是实现知识能力向职业能力迁移的动态过程,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实践,本文认为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塑造与校企合作的实践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生从认知到职业能力养成的整个过程需要历经多个层级、多重交互、多方协调的多次循环过程。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整体理念,本文将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应贯穿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从入学初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职业能力的认知到毕业实习时整体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遭遇到瓶颈后的必然转变,更是适应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职业教育对应快节奏的网络经济的必然结果。

根据这一转变趋势,本文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起来,将能力本位理念下的职业能力构成解析为若干组成部分,包括职业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合作、公关、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塑造出符合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里要想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形成这些素质,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在校学习通过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尽早的引入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交互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共同建设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学习资源库成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必然选择。新的课程设置需要我们摆脱旧有的传统知识型教育模式,根据具体的企业岗位需求精简课程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并通过更新传统的考核模式,创新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旨在从考核评价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学生对于考核应试性的模式,重点加强针对实践工作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企业不断介入学校教学、考核的全过程,针对性的建设具有实战意义的教学考核资源库,并通过企业讲师开展学术讲座,内聘客座教授,组织企业实战业务的研讨和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通过多层次培养,旨在指导学生对自身能力和素质具备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职业实战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择业,实现人职匹配;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 实践教学组织的多层次循环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要培养一线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实务操作能力。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组织的多层次循环立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实践能力,着力形成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培养途径开拓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主渠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通过互动式、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能力形成的体验感,借助于实践情境的模拟、实践环节的增设增强学生在课程中互动;以打造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融入案例教学、模拟演示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大力加强虚拟的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对接企业的综合能力。

(2)实践能力与就业、创业结合度。

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从实践环节完整性、真实性、仿真性、可控性等多个角度切实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就业、创业的结合。与企业共同协商对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对学生专业业务技能做出系统性的解析和构建,通过实践教学的组织開展提升学生各种岗位能力,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聚力建设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训组织直接与未来面向的实际工作对接,并结合实际就业、创业的案例,尽可能的实现实践学习内容的真实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调研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充分参考企业对基地建设的意见,尽量做到模拟训练与业务实践“零距离”,以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建设过程中,实训环境的仿真性应尽可能包括岗位办公环境、业务谈判环境、样品推广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等等,使得实训仿真紧密联系真实岗位工作的全流程,并通过一些细节化的场景布置,营造实际岗位业务氛围,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体会实战的乐趣。

(3)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突出解决实践教学成功组织的关键,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应遵循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在形式上结合多介质、多媒体,支持全程教学环节,满足不同教学所需的立体化教学方案。引入企业共商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实践教学组织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设计适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教材、课件、教学案例、精品课程等资源库,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开发与企业实践配套的教材,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设计全新的教材体系,涵盖核心教材、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实训教程指导书以及课件讲义、电子资料、视频动画等配套教学资源。

(4)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对校企双方多层级交互式的合作模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并将作为纽带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主要举措包括: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企业业务的实践教学化的构建提升合作深度,搭建基于教科研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交流平台,信息化管理推进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跟踪、监督、指导。

学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完善学生自入学起开始的一系列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活动,通过穿插在课程教学中的实习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在企业业务流程中必须具备的沟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由于其真实的现场工作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对学生培养职业素养,了解职业规范和标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形成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好的形成职业操守,并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上岗奠定了基础。

3 师资团队建设的多层次构建

校企共建的教师队伍建设旨在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理论+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既能满足学校的理论课程授课,又能满足技能实践、项目实训的要求。同时配套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用以激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高职院校教师打造成具备良好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是学校办学实力的关键要素。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取决于一支“重技能,重实践”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成为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协作,推进专业整体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教师充分发挥在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结合向企业外聘教师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技能、生产流程等经验,寒暑期至企业顶岗实践,引入企业师资交流学习,通过校企双方不断深入的合作,进而构建出具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确保师资团队的建设,必然需要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派遣教师每年利用固定时间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践,顶岗实践教师深入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实践,对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知识点,以及相关岗位人员所需掌握的技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理论结合实际。同时,企业派遣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职业技能的项目经理、工程师进入学校,增强沟通和交流,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基础;派遣专业教师利用寒暑期时间,参与企业组织的职业教育高职教师培训,参训期间教师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方法与技巧,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了解最前沿的技术,提升老师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加快推行教师职业技能认证工作,切实提升师资团队的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递进式职业能力塑造的“多层级交互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旨在形成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进而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汤美安,杜泽超,韩涛.高职教育中的职业导向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5).

[2]李东君.关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11).

[3]徐朔,吴霏.职业能力及其培养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