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2019-07-15郝思惠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内涵现状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也遇到了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对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找到更加科学、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内涵 现状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1.1媒介与其存在特点

从媒介的定义方面来看,其主要含义为使人或事物双方发生关联的人、事物。在麦克卢汉的眼中,万物都可以看作为媒介,媒介也可以是万物,其无处不在。媒介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传播性特点。目前世界中大部分信息都会利用多种媒介,从而完成傳播过程。第二,广泛性特点。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媒介具备十分多元化的类型,如手机、电视、报纸、广告、网络等,这些媒介都可以对信息进行传播。第三,不可抗拒性特点。媒介存在与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会由于人们对信息态度发生变化而变化,无论人们是否抵抗大众传媒或传播,只要通过媒介,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

1.2媒介素养的概念

媒介素养的主要含义就是,人们通过有目的、正确地使用大众传媒方式,同时利用其使自我获得完善,使社会获得进步与发展。媒介素养的主要内涵就是指个人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动机,利用其作为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态度,同时还会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存在的有效程度对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批判与判断。

1.3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

媒介素养教育的别称为媒体素养教育,主要含义为对学生媒介素养进行培养和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使阅听人掌握媒介文化知识,进而提升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最终形成阅听人正确合理的媒介文化行为的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对于阅听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个层面的教育和培养。从具体方面来看,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指教育他人如何高效使用媒介,也会对其媒介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充分掌握媒介的真实本质,熟练使用媒介的相关技能,从而对自身的传媒事物或管理传媒资源形成更好的处理,最终与大众传媒之间形成良好、有效、完整的互动关系。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2.1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第一,与媒介接触频率较高。高校作为学生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会对学生的第二性格产生一定的塑造作用。高校中的学生通过与他人、社会中进行交流,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与心理需求。学生也会在潜意识里希望获取更多的文化与信息,因此媒介就会成为学生与信息接触、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高校与社会很有较多共同点,同时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持续开放,使媒介在校园中快速传播,使学生与媒介形成高频的基础。

第二,媒介使用动机具备娱乐性、通俗性。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极高,超过90%的高校学生都会使用手机,其中的主流产品为安卓系统手机与苹果系统手机。高校学生会利用手机完成各种操作,如手游、刷微博、刷短视频软件等。手机中具备的通话、视频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上网、游戏、社交,在购买手机的过程中也会重点考虑手机的网络功能是否流畅。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于手机这种媒介的使用频率极高,也使媒介的使用动机更加具备娱乐性与通俗性。例如在同一寝室中生活的学生,若一名室友在打游戏,其他室友也想体验一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面临低俗信息、虚假信息的侵害。

第三,媒介参与意识强,但无法正确辨别媒介信息。高校学生在进行各种媒介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从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其无法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例如,目前在微信中经常有人造谣,通过微信群转发、朋友圈转发等方式传播,由于虚构事实只是网民的个人行为,并没有获得权威媒介提供的支持与事实证明,但在转发过程中,高校学生并没有充分研究内容的真实性,缺乏自主的思考与判断,还会在转发过程中盲目夸大事实,这样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恐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其十分渴望了解新鲜的事物,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这个年龄段的人具备更强的接受能力与感知能力。但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经验,心智十分不成熟,因此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内容进行理智的思考与正确的判断。

2.2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媒介素养教育普及范围较小。(1)目前我国高校缺乏一套具备针对性、实效性与完整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还有部分高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降低教学效果。(2)目前高校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这种情况也作为缺乏媒介素养教育普及的主要表现之一。(3)有效的媒介素养课程在全国高校范围中,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这门课程,从而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与局限。

第二,大学生缺乏媒介素养意识。虽然部分学生听说过媒介素养,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由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部分高校中的选修课,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明确表示,选择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是其他选修课的选修人数已满。与此同时,在开展媒介素养课程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经常会发生逃课、早退的问题,即使在上课,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上课过程中睡觉、玩手机游戏的现状非常普遍。

参考文献

[1] 媒介素养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 陆晔.媒介素养:理念、认知、参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张开等.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4] 陈力丹.提升媒介素养[J].东南传播,2017,(8).

[5] 郭丽萍.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作者简介:郝思惠(1982.9—),女,黑龙江鸡东人,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内涵现状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