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广播剧中语气和节奏的运用
2019-07-15丁友锏杨正鹤
丁友锏 杨正鹤
摘 要:作为语言、音乐的融合体,广播剧是借助机械录制而构成的一种基础的戏剧形式,特别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以及网络发展的今天广播剧种类繁多,广大受众对此的审美要求以及艺术需要也水涨船高,而传统广播剧中单纯的故事描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听众的需要,新时期下的播音员更是应当通过对稿件的深刻理解和认知,配合上一定的语气节奏来将更加准确的情节以及情感向受众进行传递和表达。
关键词:广播剧 语气 节奏运用
广播剧曾经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广播艺术种类,不仅是想象力的艺术载体,同时也是声音和音效、语言的完美融合。而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广播剧在广播领域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特别是在这个多文化冲击的今天,播音员更是需要在广播剧中通过独到的节奏以及语气来烘托整个作品的完美与展现,在为大家留下广阔天地的同时更是要激发听众的参与程度。通过闭眼聆听来感受声音与语言的融合,在充满奥妙的世界中翱翔。下面就来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学习体会,对播音员在广播剧中语气和节奏的运用展开研究。
一、广播剧中利用声音节奏打造环境的作用
在广播剧打造的过程中,受众需要通过播音员的声调、语气以及背景音乐来感受广播中的别样天空,通过一切无形无影的方式来感受到一种真真切切的美好,当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响起时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嘈杂的站台,而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的声音则是让人们很快联想到了郊外的世外桃源;当铃声响起、孩子们的嬉笑声平静过后,我们不自觉的感受到了校园课堂的严肃。在这些声音的引导与作用下,在播音员的引导以及描述下人们不禁能够在头脑中树立一个立体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够结合故事背景来进行有效延伸。难怪伟大的德国电影理论学家因汉穆就曾经指出:声音可以打造出一个具体的空间环节,即便在实际生活中它是平面的,但也会在声音的帮助下获得更加强烈而又清晰的空间。无独有偶,在《只有妈妈欣赏我》这个广播剧中,当受众闭上双眼、用心聆听的时候,无论是市场、街边的喧闹和吵杂还是孩子在书写过程中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无论是剧中声音的叠加还是声音的变换都会带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在播音员通过特有的语气与节奏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更是能够带给受众一种变换的感觉,而这种独特的声音艺术也只有广播剧才能够展现的淋淋尽致。
二、通过声音节奏来塑造广播剧中的人物形象
在其他媒介中,人物形象一般都是需要借助面部表情、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展现的,而广播剧作為一种特有的媒体展现形式不仅能够借助声音的力量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也能够借助人物语言情感的表达来进行与之匹配的声调、音色、节奏以及语气,广大受众更是可以以此来判断出相关角色的年龄、性格以及外在形象。对于一些制作优良的广播剧而言,还会通过大量的声音、音响叠加来强调节奏的变化,借助声音来演绎出角色内在情感与心理变化,在交代剧情发展的同时给人们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例如,在表现一位凶猛、粗暴的角色的时候,通常会为其赋予一种急促、沙哑的语调;在表现一位儒雅学者的时候,则是通常会借助一种低沉、温柔的声音进行展现;在想要表达人物角色内在激动情绪的时候则是通过节奏较快的音乐和配音来带给人们一种压迫感。相信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每一名广播员都能够为受众带来各种不一样的人物心理活动展现。
三、通过声音节奏来影响受众的情节认知
对于广播剧而言,其内在的声音材料无论是从日常生活、自然中收录的还是通过专业人士精心加工、模拟、提炼的都是结合人物性格以及剧情发展而循序渐进的融合一体的,在影响着广大受众感觉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和融合。所以在进行广播剧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广大播音乐必须要尊重实际、化繁为简,通过对自身声音的多变来激发广大受众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引发其内在的共鸣。例如,在表达一个雷雨天的时候,播音员不妨通过一种急促的声调来带给人一种恐怖感,而当蝉鸣于耳的时候则是要通过一段柔情的告白来引人入胜;相信在这种以声言情、闻声而情动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的将广播剧这门声音艺术进行丰满的展示与推进,让广大受众更好的感受到其内在的魅力与张力,从而激发起内在的视觉形象。
与此同时,由于广播剧中的声音、节奏通常都是构建形象的基础,难免会给人一种“虚”的感觉,特别是与电影、网络电视剧等内在的角色形象相比,更是缺少一定的“实”,这虽然是广播剧的局限性,却又是整个广播剧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在跳出“实”的局限内,广大受众不仅可以借助播音员的声音、节奏来展开想象,同时更是能够突破一些客观、空间与时间的条件约束来将整个广播剧变得更加自由、广播,通过思绪与语言的融合来走向任何地方,甚至也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在世界,从基础上打造一个独具魅力的意境。
四、语气和节奏的运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情感
作为广播剧人物心灵的写照,在进行语言描述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激发广大受众的“听”和“感”,作为一种多元化、流动性强的语言艺术,在进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其内在的人生情景美感,同时也要通过对其内在语言塑造能力的表达来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从而进一步感同身受、亲临其境。在展现的过程中,这种语言能力的塑造也是广播剧的第一要素,播音员必须要通过对语言的细节把握来进行细节把握。
特别是在没有音响效果与音乐效果的环境下,更是要强调语气和节奏在任务思想情感表达中的运用,结合对白、旁白、独白的广播剧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与“动作”。例如在《南城小事》的广播剧中,播音员就可以借助旁白的形式来勾勒出父亲与母亲之间的那种关爱和离别时淡淡的忧伤,带动广大受众在了解剧情的同时能够将母亲与父亲的形象与性格都阐述的明明白白,而剧中儿子的语气和独到的嗓音更是能够让广大受众在清除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同时突出角色特点。另外,通过对儿子嗓音的转变,广大受众便从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遐想和不由自主的人物带入,跟随者播音员的声音一道见证了儿子的成长,在贴近生活情景的同时,也为大家打开了一个时空转变的通道。再比如在进行《伟大的人生》这个广播剧的展示过程中,从主角年少参加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宣誓声,到主角中年为了说服自己的儿子不要打着父亲的旗号去收受贿赂时有些低沉、沙哑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成为了一条副线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
这些无不证明了“语言是血液、节奏是骨骼、语气是皮肉”的展现,也只有将这三个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将广播剧独到的特殊魅力进行展示,在表现声音艺术情节的同时让广播剧更有“听”的特点,在环境感、空间感的作用下以创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结 语
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广播剧正在这个新时期下默默的绽放着其独到的魅力,也将人们带入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当中,通过声音、语气与节奏的综合应用,广大受众不仅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好、什么是艺术,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和精神理念,愿每一名播音员都能够在不断总结、提升与凝练中深度挖掘声音艺术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伍振国. 影视表演语言技巧[M].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09年6月..
[2] 王明军, 闫亮. 影视配音艺术[J].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