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影响效应分析

2019-07-15陈慧慧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韧性效能资本

陈慧慧

(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探讨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本问题时,弗雷德·卢桑斯认为,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在拥有传统经济资本的前提下,可以超出由知识、技能、经验、思想构成的人力资本和由关系网络及人脉所搭建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本可以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他还指出,积极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一种具有正向作用的心理资源,其中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核心成分是最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和积极心理资本的集中体现,并且是可测量和可开发的。

积极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个体的一种重要的综合心理资源,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以及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子成分与自尊、内控性、情感平衡等心理健康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显示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1]。不仅如此,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业成就和就业能力等方面也被证实存在正相关关系。围绕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问题选取444名大学生开展的调查分析显示,积极心理资本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并呈显著正相关[2];励骅等人在7所院校、2000多名大学生中围绕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开展的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同样显著影响其就业且呈正相关[3]。相关研究还显示,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赢得职场竞争优势,其中希望和乐观在个体对成败作出积极归因方面发挥重要影响,而自我效能感则影响了个体的“动机性努力”[4]。目前,国内学者选取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通过设计特定的积极心理资本开发干预方法,可以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能量[5-6],从而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准备更充足的动力。因此,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高校可将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开发作为提升大学生学业水平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和革新精神,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从事创新性实践,并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超前的思想力、坚韧的意志力和较强的实践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以创新行为的发生为外在表现。柯江林、郭蕾在对大学生事务型心理资本分析时发现,自信勇敢、奋发进取、坚韧顽强以及乐观希望分别从高到低对大学生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7],这一结果意味着做好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责任。鉴于积极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的可开发性,研究其主要维度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影响效果,从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视角探讨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积累及开发策略,对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围绕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应用专门问卷,在安徽省五所高校随机抽取750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的699份有效问卷结构分析如下:一年级264人,二年级162人,三年级115人,四年级158人;男生391人,女生308人;文史类学生169人,理工科446人,其他专业类别84人;城镇学生314人,农村学生385人;独生子女278人,非独生421人。

(二)研究工具

问卷采用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问卷共有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四个维度,合计26个题目,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量表采用李克特量表七级计分制,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随得分增高而增强。

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是指大学生面向创新创业活动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广义上来说,创新是一种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或增加新的元素的思维过程,其核心在于改变、更新和创造[8]。创业的“业”亦不仅仅是“创办企业”,而是以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和能力成就事业的活动和过程。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只有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才有可能产生富有创意的想法和方案,不断寻求新的模式和思路,最终实现创业成功。由于创新创业动机、意识和思维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本质和源泉,是驱动行为的内在动因,因此,可作为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参照相关研究的创新创业素养的因子选择方法[9],本研究中,创新创业综合素养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动机和创新创业思维三个维度来测量。创新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行为的前提[10],童晓玲、冯艳的研究也认为这一意识可以表现为个体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态度取向和自我认知等方面[11]。创新创业意识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取向等方面进行测量。创新创业动机对创新创业行为产生促进、推动作用,始终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本研究参照相关学者认为创业动机主要包括“事业成就型和生存需要型”[12]两种类型设计测量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主要测量认识领域内的求异性和创新性思维特征,测量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日常问题的思考和寻求解决办法中的积极思维方式进行提问。本研究中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测量,使用了自编问卷,从表1中可以看出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由于变量较多,如果直接针对原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极有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导致拟合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所涉及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思维做因子分析,均通过了KMO检验(0.710)和 Bartlett球体检验(0.000)。

集体施测,结果采用Stata15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创新创业综合素养量表的Cronbach's α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样本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调查对象在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情况分别为:自我效能感的均值为4.6381,韧性的均值为4.24568,希望的均值为4.81319,乐观的均值为4.9807。可见,乐观和希望维度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自我效能感和韧性依次降低。从整体上看,调查对象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理论中值4分,表明被试大学生整体的心理资本状况良好。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各要素得分从高到低为:创新创业意识平均得分4.4928、创新创业动机平均得分4.3290、创新创业思维平均得分4.0203,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动机较强,而思维相对较弱,但都高于理论中值,表明创新创业综合素养较好。

表2 描述统计结果

三、模型及OLS回归分析

(一)实证模型

在综合考虑心理资本、学生特征变量对创新创业素养影响的过程中,使用以下方程描述:

其中,y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养,以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思维为核心衡量指标,将3个值平均得分定义为“创新创业总均分”。Xi为积极心理资本变量,分别从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设置衡量指标,计算时以各维度的平均得分代入。Kj作为控制变量,定义为影响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特征、人力资本等11个变量。ε为误差项。系数γi是要估计的心理资本4个维度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影响。而α则为独立于以上变量的其他因素产生的影响,在本模型中视为常量。当且仅当K独立于误差项ε时,普通最小二乘法对β的估计是一致的。

(二)个体特征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

为探讨学生特征变量对积极心理资本维度的影响,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的定量结果如表3所示。表3的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能够有效影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专业知识学习在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影响显著,具有较好的支持效果;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在高年级学生中均有更好的表现,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方面得分同样显著。(2)从其他特征来看,独生子女表现出来更高的乐观,文科学生的韧性和乐观表现的更显著,男生拥有更好的自我效能感,通识知识的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显著影响。(3)从出身条件来看,农村或城市出身及家庭结构特征对积极心理资本积累并无显著影响,学校类型和是否有兼职经历也同样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表3 个体特征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OLS回归检验

(三)积极心理资本会增加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影响效应

在增加大学生个体特征和人力资本特征的情况下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供给呈现出显著性,但是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基于所建立的实证模型采用OLS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表4的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校类型、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的供给效果显著。(2)韧性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影响没有显著影响。(3)希望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供给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性别、学校类型、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上的影响保持显著性。(4)乐观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性别、学校类型、学生干部、专业知识、通识知识方面保持显著性。(5)年级变量参与计量积极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影响中呈现了显著负相关的特征。

表4 积极心理资本会增加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影响效应:OLS回归检验

四、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维度特征分析

专业知识的学习能显著影响积极心理各维度开发,而通识知识学习仅在自我效能感维度上表现出显著性。这表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水平是影响个体认知的重要因素,知识的学习、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高低显著影响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等积极心理资本维度。

年级高低和学生干部经历对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维度的影响均显著。对各年级的个体心理素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进行分析检验发现,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也都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这与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知识积累、社会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理解力等方面有显著改善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高年级同学在完成任务时的积极动机与归因的积极解释均处于较高水平,表现出一定的成熟度,积极心理资本比较丰富。担任学生干部经验同样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维度的得分,这说明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锻炼对于积极心理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是有力的正向影响途径。专业类别的影响上,文科学生在韧性和乐观维度的表现更为优秀。这主要是不同学科专业思维训练方式的差异引起的,相较与理工科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数理抽象能力,文科生形象思维和感性特征明显,想象力丰富,在具体行为中表现的更加灵活变通,面对阻碍或者困境更容易赋予积极解释和美好预期。

独生子女的乐观维度表现较好。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以95后和00后为主,这一群体中独生子女作为核心家庭唯一的孩子,除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满足外,独生子女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投入和支持较高,其成长和学习的环境更为优越,往往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其个体成长有很大的助力,使其在独立完成任务和积极解释环境等方面表现地更好。相关研究也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安全及安全感方面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13]。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获得来自家庭的更多积极关注,安全感较高,而缺少兄弟姐妹的客观条件则会促使他们寻求更多的“社会交往补偿与扩展”,更加有利于处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辈关系等[14]。精神上得到了更多的情感满足,这对独生子女群体亲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对乐观心理建设有更积极的支持效果。

男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好。性别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韧性、希望、乐观等维度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男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并且影响显著,这与潘清泉[15]、李林英[16]、朱力[17]等人的研究结果较接近。调查结果说明男生在行动力、完成力和认知方面有更高的自信水平,这可能是受传统文化和社会角色期望影响的结果。

上述主要显著性影响因素交织着历时性和结构性等特征,而其中大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各种能力的提升、心理发展的成熟和社会角色的认同等都可视为其深层原因。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维度的效应分析

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发挥着“基础”作用,希望发挥着“导向”作用,乐观发挥着“助力”作用,韧性发挥着“保障”作用,同时,四者之间又组成了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系统[18]。通过对积极心理资本4个维度的独立OLS回归检验和4维度的综合回归检验发现,个体因素、大学生人力资本因素与积极心理资本4个维度的回归检验基本保持了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稳定性,在个别影响因素上呈现差异性。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供给呈现显著性影响,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所表现的显著性说明知识的学习和内化水平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能力有重要作用,可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类型不同的显著性则反映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综合差异和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结果。年级因素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总体上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一现象提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素养的开发和培养,应考虑历时性因素考查并开展相关课程的优化。

自我效能感的突出效应。虽然在综合回归检验中,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由0.2713951降至0.1810793,但在积极心理资本4个维度中仍然表现力最为突出。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模式的能力判断,而不是对行为结果的预期,是个体基于对自身能力和认知资源的评价以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反映的是其完成任务时的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程度、遭遇困难时的耐受性和寻求解决办法的促进性思维模式。调查显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动态变化的人格特质,它会因外界因素和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合理的自我效能感是提升积极心理资本的重要因素。男生、高年级及学生干部身份因素显示,角色期望、知识储备与学生自我管理经历等外界因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比较显著,在积极心理资本积累中表现出促进效应。自我效能感具有自身的内在结构,呈现出多方面、多目标的特征,在内容上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各个维度的内容具有目标的内在一致性。自我效能感的突出效应说明,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对于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乐观和希望的良好供给效应。乐观根据其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不同主要有两个内涵,即迈克尔·希尔和查尔斯·卡弗在人格特质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乐观人格倾向和马丁·塞利格曼及其同事提出的乐观解释风格。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挫折、失败或者失望等不好的事件出现不可避免,乐观特质或者乐观思维能够帮助个体寻找到增强生活洞察力的途径,获取有关类似喜悦的、充满希望的、好的方面的效应评价与解释风格。希望是与乐观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希望可以看作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认知能力和积极动机状态,在强调预期的同时,提出了达成目标所需的路径和动力。大学生希望水平可以反应为对学习和生活所预期的目标、启动并维持沿所定路径达成目标的动力意识和指引其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

调查数据表现的乐观和希望效应的显著性证明了大学生在对未来创新活动、创业行为及个体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态度和美好的预期,并具有积极的乐观解释。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中乐观和希望特质的培养和积累,使个体持有客观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既能保持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又能合理归因有可能遭遇的困难。

韧性的特殊效应。从样本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上看,韧性均值为4.2左右,接近中位数,且标准差相对较小,表明调查对象韧性普遍不高。在心理资本理论中,韧性常常被定义为个体在危险情境或者挑战性事件中的回弹能力,受到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保护性因素、危害因素或者价值观的推动或者阻碍。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而言,韧性对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供给效应会有较大差异,如选择正确的创业目标并“坚持不懈”,韧性就可能表现出正向供给,而方向迷失者的坚持往往会“固执己见”,韧性就可能会表现出负向供给。鉴于韧性在不同个体的这种差异性,对一定量的群体开展统计分析时,其总体供给效应会相互抵消,甚至会出现微弱负相关的特殊现象。

五、思考与对策

(一)促发积极强化,巩固自我效能感的基础效应

首先,知识强化需重视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教育管理中的多元激励策略设计,提升学生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其次,通过外部强化来激发和提高内在动机水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暗示或者提醒的方式,帮助其分析遇到困难的原因和本质,进而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激发其发挥能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再次,通过项目咨询与顾问等活动获得更多的替代经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相关的项目咨询与顾问,能够帮助其在分享他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重新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从而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最后,借助心理辅导提高情绪认知与调控能力。通过对大学生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在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情境中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减少潜在焦虑和消极情绪,降低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损害。

(二)加强归因训练,提升乐观的助力效应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中,如何分析和应对情境的变化,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的信念差异是巨大的,而其影响也截然不同。乐观者会倾向于把不幸归结为外部的、特殊的和暂时的因素,而悲观者则倾向于归结于内部的、普遍的和稳定的因素。通过诸如理性情绪疗法的ABC模式或者ABCDE模式等方法的辅导或学习进行归因重组训练,是修正大学生个体悲观信念,获得更多乐观解释风格的有效途径。启发大学生乐观思考人生,学会正向归因,有助于个体积极主动的适应环境和解决困境。增强学生的社会化技能,提高个体自信和乐观水平,实现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大学生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境。

(三)强化目标思维,提高希望的导向效应

希望是意愿动力与路径思维的综合,但其核心仍然是有价值的目标。通过强化目标思维,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性能量。首先,帮助和辅导大学生设定清晰有价值的创新创业目标,是希望的起点。引导大学生通过设置明确目标、弹性目标和分段目标等方式,对自身的学习和创新创业活动做好合理规划,使其既能激发个人奋斗热情又能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实现心理资本的提升和积累。其次,鼓励大学生经常性地自我反思,通过对目标或路径的批判性和可行性思考寻找实现目标的多元解决路径和具体策略,是个体在学习和创新创业活动中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最后,引导学生在遭遇失败和困境之后保留更多的积极影响感知,从而增加个体选择合适路径达到成功的可能性,是进一步强化目标追求过程的一种保障。

(四)借助认知行为疗法,改善韧性的保障效应

韧性不但是积极心理资本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发展、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一种重要影响要素,它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挫折情境中提供缓冲力和复原力。基于调查中发现韧性的特殊表现,可采取借鉴团体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技术,指导大学生识别创新创业活动在具体情境下的“自动化思维”,帮助其改变某种极端的信念或原则,寻找积极的自我对话,使个体能够以更加理智的方式处理逆境和失败中的情绪,更快地从挫败感和压力中恢复过来。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训和实践训练等形式,能够锻炼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技能,让学生既能尝试体验成功的信心,也能增加挫败感的体验和心理调适,改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事件情境中的有效应对与适应能力。

六、结语

积极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潜在心理优势,也是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思维形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综合分析积极心理资本各主要维度的影响效应,探究在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多元化路径,挖掘大学生的发展优势,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生活及成长,对个体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积极心理资本的发展离不开积极环境的影响,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既要致力于知识能力的传播、杰出人才的培养,同样也要注重对所有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整个人生的持续影响。高校应根据当前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特点,结合学生的个体和人力资本特征等方面情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年级、分类别、分阶段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递进式积累与开发方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韧性效能资本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