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迎来英雄形象辈出的新时代
2019-07-15郭明明
郭明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去年以来,中国电影在塑造英雄、讴歌英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个英雄形象辈出的电影新时代正在来临。
强军英雄领衔登场
2017年,一部讴歌强军英雄的主旋律电影 《战狼2》横空出世,该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为新时代奉献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强军改革英雄形象——冷锋。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冷锋真实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首先,他是一名优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他军纪严明,反应敏捷,战术高超,身怀绝技,既具备超强的单兵突击能力,也善于协同配合,团队作战。如此优秀的军事素养恰恰是我国新时代强军改革成果的折射,而冷锋这一英雄形象正是从强军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无数优秀战士的杰出代表,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当代显现。
其次,他是一名彰显着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英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社会的主导精神毫无疑问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冷锋身上闪烁着的正是强烈而璀璨的爱国主义光辉。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一个军人的初心,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的每一个英雄行为都是中国力量的表征。这一英雄形象以鲜明的中国精神气质与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形成了鲜明对照。
此外,他还是一个闪烁着动人的人性光辉的普通战士。他的英雄之路并非源于他的英雄梦想或理想,而是起于为爱人复仇的原始追凶动机,这也是电影最强大的叙事动力。他是如此重情重义、如此的正义,然而 “正义是善的最高价值,是善的终极意义”①。冷锋将自己的真善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为了替战友家属讨回公道而违反纪律。他又是一个亲情炽烈的男人,危难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己的亲人和同胞,而不是所有人。这样的英雄形象又与传统的高大全英雄拉开了距离,具有了新时代的内涵,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如果说 《战狼2》着重塑造了一个新时代强军英雄,那么 《红海行动》则打造了一批具有同样精神气质的英雄群像。 《红海行动》与 《战狼2》一样都是强军改革题材的电影,其故事背景都是真实的海外撤侨事件,都表现了真实人性并引发了共鸣,因为 “凡是表现和再现了真实人性的艺术作品都会在第一时间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②。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凸显出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集体英雄主义风范。两部作品相映生辉,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英雄形象的塑造开辟了新路,做出了表率。
扶贫攻坚英雄乍现
精准扶贫是我国改革实践中特别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通过实施扶贫攻坚,我国有7亿人口成功脱贫走上小康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脱贫路上少不了中流砥柱的英雄人物,而 “英雄人物是那些能创造和改变世界历史的伟人”③。因此英雄崇拜作为人类重建新时代的永恒基石,是人类历史巨变中有生命力的中流砥柱——“也是近代革命史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④。如此震古烁今的人类实践无疑也是一个锻造英雄、成就英雄的天然熔炉,而如何将这样的现实英雄展现为生动的银幕形象就成为考验新时代中国电影的一道重大艺术命题。
《十八洞村》在此方面率先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它所打造的精准扶贫英雄——杨英俊这一形象,以其题材的新颖性、性格的独特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填补了当代电影英雄形象塑造的空白。这个英雄形象的典型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杨英俊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我国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的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如此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必然需要发挥无数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而杨英俊就是从这场农村革命中脱颖而出的英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现实中的杨英俊的英雄事迹成就了电影中的英雄形象,而电影所打造的这个扶贫英雄则因为其题材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而成为当代文艺英雄形象系列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其二,杨英俊这个英雄形象同时实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是一个特征鲜明、立体丰满的英雄性格。杨英俊不是天然的英雄,更不想当村里的扶贫典型。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可是当他意识到他的带头脱贫行为有可能为其他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起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的时候,一个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逼迫他义无反顾地立即投身于脱贫攻坚战场。这既是现实中的杨英俊的真实写照,更显现出一个典型性格必备的高度的艺术真实性。正因为如此,这一英雄形象才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审美力量。
其三,杨英俊的一系列独创性的扶贫行动昭示着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影片中杨英俊想方设法动员自己的家人与 “穷”决战,并最终以坚韧的毅力带领一班老弱病残,在广袤的矿渣上填土造地,成功种植苞谷,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是典型的英雄壮举。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 “愚公移山”,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是精神上的超越,具有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如果说 《十八洞村》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那么杨英俊这个农民英雄形象就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在我国脱贫攻坚史上有着标杆和象征的意义。
科技英雄独领风骚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潮,那么他的弄潮儿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以来科技英雄形象开始闪耀银幕。影片 《李保国》就为我们奉献了一位毕生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写论文的科技英雄李保国。
这是一位比农民更像农民的科技扶贫英雄。说李保国比农民更像农民,主要的倒不是因为电影中的李保国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像普遍的农民一样朴实无华,而是因为他比农民更懂得农民。他更懂得农民思想保守、缺乏主见的心理。板栗治病、果树剪枝、苹果套袋,这些新技术的推广成功无一不是建立在他对农民心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就是要把自己变成农民,我也要把农民变成我自己。” 他35年的科技扶贫经历也是对这句话的最忠实践行。如此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怎能不感人至深!美哉,李保国!
这是一位比农民更热爱农村的科技创新英雄。农民出身的李保国,大学毕业刚刚留校就扎根在太行山区的贫困村,搞起了农业综合开发。黄石岗的板栗、顾家湾的苹果、帛山的薄皮核桃,他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研发的优良品种推广到哪里;测水土,验石质,查农情,搞培训,一百二十八道工序的先进配套栽培技术一道都不能少。去的时候,他面对的是愚昧、怀疑、偏见、误解,甚至还有故意的刁难,可离开的时候留下的都是一片片硕果累累的绿水青山。如果不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特别深沉,他怎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将自己精心培育的红树莓栽遍整个太行山脉?这样的英雄形象充盈着浓郁的时代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所谓 “英雄主义”,在文化意义上是一种 “民族集体记忆”和 “人们文化心理深潜的审美期待”⑤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大艺术感染力。善哉,李保国!
这是一位比愚公更有倔劲和韧劲的 “挖穷根”英雄。他身上的这股倔劲集中彰显在三个方面。对质疑和误解,他始终坚持用丰收和效益说话。对科研和推广,他始终坚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有了错,他会诚恳地向每一位当事人道歉,但这只会更坚定他依靠科技创新挖穷根的信念;受了委屈,发完牢骚他继续坚守在田间地头,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35年,他坚持把论文写在河北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留在太行山上,成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这一英雄形象堪称我国当代文艺创作中的一座丰碑。壮哉,李保国!
革命英雄再振雄风
革命英雄历来是中国电影最青睐的一类英雄形象。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电影曾经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迄今依然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如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 《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等等,都是一些 “高大全”、“拯救者”的刻板外衣,其影像呈现也逐渐变成了一种类型成规。不过, “类型的成规提供了持久的参考框架,但是它们也容纳变化”⑥。去年以来中国电影在塑造革命英雄形象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展现出新变化,徐克导演的 《智取威虎山》就是这样一部极富新意的英雄赞歌。
徐克版 《智取威虎山》所塑造的革命英雄杨子荣,与红色经典原著及其他影视改编版的杨子荣形象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独创之处。相同之处就是这个新英雄形象完美继承了原著赋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这是他成就英雄行为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革命英雄形象的共同精神特质。但在如何将这种共同的精神特质形象化、性格化、经典化方面,不同的文艺创作显现出不同的审美志趣。
与传统的高大全形象和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中打造的 “流气”英雄形象有所不同,徐克版 《智取威虎山》刻画了一个带有江湖侠客味道的革命英雄。笔者认为这一艺术创新达到了更高的艺术真实。首先,杨子荣是从革命战争中诞生的侦察英雄,这种特殊的职业身份和险恶的战争环境必然造就他不同于一般革命英雄的一些性格特征,赋予他江湖侠客气质与其特殊的身份是契合的。从杨子荣真实的经历考察,他之所以能成功地深入虎穴完成艰巨的剿匪任务,也与他这种江湖气质有直接关系。其次,电影中的杨子荣在战友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这也契合他特殊的江湖侠义性格。从人性角度考量,行侠仗义的人总是最容易赢得社会成员的敬仰和崇拜,因此这一人设无损于英雄形象的光辉。最后,江湖侠客气质与革命英雄形象普遍具有的红色理性精神不存在抵牾和冲突之处。本质上讲,侠义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一种道德底蕴和精神标识,闪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性光辉,也为各个年代的中华英雄所共享,就此而言,这一英雄形象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性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开创了革命英雄形象塑造中的新气象。
悲剧英雄发人深省
在当代电影竞相开拓英雄形象塑造之路的进程中,悲剧英雄——药神“勇哥”的闪亮登场强烈冲击着观众心灵。 《我不是药神》这部作品可谓一部绝之作,因为 “判断一个艺术家德性高低、判断一部艺术作品德性高低、价值大小的不在于其创作过程的自由与否,而在于其中是否实现了真实人性的真实再现和表现”⑦。 《我不是药神》就精心打造了一个彰显着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另类英雄。
说他另类,首先是因为他是个处在社会边缘的典型的小人物。他是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被妻子鄙视而离婚,以至于无力照顾多病的父亲。然而即便如此,在逆境中他对儿子的那份疼爱依然让我们动容,在分销售药中他对合作伙伴的慷慨帮助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为了拯救癌症患者他知法犯法、铤而走险的情理决战更是让我们感动和震撼!能做出如此之义举的人,谁敢否认他是英雄?
说他另类,也是因为他不像大多数英雄形象那样根红苗正。传统的英雄形象大都从事着正义或神圣的事业,并因为这样的事业而成为英雄,而 “勇哥”不过是个开保健品门头房的个体户。他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被卷入走私高仿治癌药剂的。他当然清楚这种行为的违法性质,为此他内心几经挣扎,甚至几度罢手。然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罢手已然导致大量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陷入绝境的那一刻,他毅然做出了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拯救病患的壮举,这一明知违法不可为,却为了拯救无数的生命而刻意为之的行为难道不是真正意义的英雄所为吗?
说他另类,更是因为他以个人的悲壮之举所引发的关于生命、关于医疗体制、关于情法冲突的多重思考。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他这以身殉法的悲壮性格,使得当代中国电影诞生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英雄形象。跟前面那些正剧英雄形象相比,药神“勇哥”不仅以美学上的悲剧色彩而独树一帜,更以其彰显出来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丰厚的人文情怀和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而熠熠生辉,成为当代中国电影英雄形象塑造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注释:
①马立新:《美学元问题新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版,第 145页。
②马立新:《低碳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版,第127页。
③[英]托马斯.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周祖达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页。
④[英]托马斯.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周祖达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6页。
⑤朱德发等:《现代中国文学英雄叙事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80页。
⑥[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吴倩、董佩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⑦马立新:《低碳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版,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