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腔新韵写真情
——《突围》音乐创作札记
2019-07-15张治国
张治国
现代吕剧 《突围》的音乐创作是著名吕剧音乐家丁博民先生带领他的学生完成的。动笔之前,先生首先确定创作的指导思想:一、要坚定不移地出新;二、创新要 “移步不换形”,保持剧种特色;三、整体音乐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写成多个吕剧中的 “这一个”;四、人物有形象,唱腔要好听,动情;五、大气氛要悲壮、恢宏。不仅上述指导思想,还有全剧的音乐主题,主要人物的特性音调均由先生设定。除了为学生把关指路,先生还亲自参与写作,剧中许多精彩唱段均出自先生手笔。
一、确立全剧音乐主题
经过反复推敲斟酌,先生决定以岳飞 《满江红》的曲调为全剧音乐主题,该曲的慷慨悲壮与 《突围》所彰显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为国为民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相通相融。该曲的调式也与吕剧的 “四平”吻合,无 “不服水土”之虞,作为全剧唱腔和气氛音乐的 “底衬”是合适的。对 《满江红》的具体用法是:或原型采用,或加花变奏,或拆卸组装等手法不一。如将 《满江红》曲的第三句伸展开来作全剧前奏的引子:
再如一场结尾,表现了军民携手,同仇敌忾的激昂情绪。
二、为主要人物设定特性音调,找准刻画这些不同性格的音乐语言
能否通过音符描绘出惟肖惟妙的人物形象是每个戏曲作曲者追求的制高点。人物形象不鲜明生动,必将流入千人一面、浅薄、脸谱化,令人厌听厌看。先生亲自为几个主要人物设定不同的基调或是不同人物的性格主题。
叶刚,全剧一号人物,一位有文化素养的八路军参谋。音乐上首先要突出他果敢、刚毅的军人气质,同时也不可忽略他 “文”的一面, “柔”的一面。给他的唱腔特色要把握高吭和低廻相结合、平直和曲折相交替、雄健中有雅致、雅致中蕴雄健,以刚带柔,刚柔相济。全剧的音乐主题也是他的主题。如三场叶刚唱段 《泱泱中华孔孟儒乡》的起唱过门:
这个过门描绘了叶刚由忧思到激愤,再平复下去的情绪,既有军人 “刚”的一面,又有文人 “柔”的一面,过门写作尽量人性化。再如他唱段中的行腔, (一场反四平中的一个下句)
表现了叶刚思无良策,忧心忡忡的情绪,曲折的行腔吸收了一点京剧声腔的元素,描绘出一位文化军人的风度气质。
白兰,一位来自江南的大学生,她追求 “燃烧火苗”般的爱情,憧憬才子佳人的甜蜜生活。日寇的凌辱、大强的牺牲将她的美梦撞得粉碎。她醒了,她要报仇,她要雪恨,面对张牙舞爪的日兵,从容地拉响手榴弹,完成了她人格的飞跃。她出身江南都市,三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在她身上必然会留下痕迹。出于这种考虑,先生把江南流行音乐的元素,作为她的特性,融进唱腔和伴奏中,当然必须做到外来因素吕剧化。如五场白兰 《爱情是生命的舞蹈》唱段:
这段唱腔明显有 《天涯歌女》的影子。最后一句
作为她所有唱腔的贯穿句型,另外还给她设计了一个典型过门
这一缠缠绵绵又带些凄楚幽怨的过门,放在白兰的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当白兰抱定必死之决心,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她的唱腔由哀哀怨怨转向慷慨激昂,由凄美走向壮美,至此,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白兰形象就出来了。
再如用在伴唱部分:
这一段伴唱置身在一段篇幅较长的唱段中。唱段含背唱、伴唱、对唱,各种形式廻环往复, 《送情郎》的音调不时缠绕期间,将石榴、铁柱相互爱慕、互诉衷曲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唱段洋溢着世俗美,将别样的山野风情展现在观众面前,石榴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悄然立起。
山花,一位英武干练的民兵连长,爱着叶刚。她的唱腔写作要求大气,自然,不带半点矫揉装束。
铁柱,一位朴实憨直,硬汉型的农民,后成为八路军战士,与石榴相恋。他的唱腔写作追求朴拙、顿挫、弯中取直、柔中取刚,写成 “地地道道”的吕剧腔。
当初讨论人物基调时,先生定位白兰、石榴的音乐稍微 “另类”一点,铁柱、山花包括叶刚,他们的音乐要相对 “正统”些。若用书法作譬,则一为行书,一为正楷,不同风格互相对比,互为衬托。
三、巧用传统曲牌
《突围》剧中用了 《娃娃腔》、 《叠断桥》、 《呀儿哟》三个曲牌。由于曲牌的曲体结构往往与板腔体的板式不同,所以它们一出现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四场的 《娃娃腔》,生动表现了生死关头,个别农民的自私、怯懦。五场白兰洗头发的伴唱,先生用刷新了的 《叠断桥》写成。这一曲牌与剧中特定情境、特定人物及唱词的意蕴十分贴切,给人以清新、淡雅、凄婉之美感。 《呀儿哟》的运用,匠心独具,别出心裁。如石榴四场 《我不想就这样死》唱段。
一段寻常的流水板,一旦嵌入几句 “呀儿哟”则新意顿出,醒耳动心,整个唱段新颖别致,曲牌的旋律溶在唱段中熨帖自然,虽为人作,婉自天开。曲牌的运用为全剧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 “听点”、“看点”。
四、灵活运用多种音乐形式
剧中的合唱、齐唱、独唱、重唱等多种音乐形式频频出现,促成全剧音乐的多彩多姿,这些形式与大面积人物板腔形成对比、互动,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加强气氛,强化主题的作用。仅举两段用重唱手法写成的唱段局部:
这是三场白兰的唱腔片段。剧中人与合唱队之间的重唱形式,加强了唱腔凄婉伤悲、如泣如诉的情绪。再如石榴、铁柱战地重逢的唱腔片段:
两人重唱的形式听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生动地描绘出二人重逢,恍如隔世,悲喜交加,急切倾诉的动人场面。
在 《突围》音乐的写作过程中,我们牢牢遵守一条底线,那就是形式花样再多,手法再现代,始终要在剧种音乐风格制约下写作,传统是一切创新样式的基础,创新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