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湖大都市圈”引领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
2019-07-14陈芳辉李丽纯
陈芳辉 李丽纯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都市圈不仅有利于区域要素聚集,而且能够辐射带动周边低开发度地区发展。目前,我国各中心大城市发展迅速,辐射范围早已经超过了自身的行政边界,在行政区划调整审批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打造都市圈,可以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把周边地区也纳入到中心城市一起发展,包括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统筹考虑,相当于中心大城市的延伸和扩大,让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实现共赢。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1]本文认为,湖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立足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充分利用“湘江中下游——东洞庭湖——长江”水路贯通的禀赋优势,整合协调沿线城市联合打造“江湖大都市圈”,对于引领湖南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一、“江湖大都市圈”的区域界定
“江湖大都市圈”是以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为核心,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主体,岳阳为发展极,益阳为拓展区,上述五市间水陆通道为纽带,创建以创新开放新格局为主导,人文生态协调统一发展的城市集群。其具体范围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5个大中城市,以及浏阳、宁乡、醴陵、湘乡、韶山、湘阴、汨罗、临湘、平江、华容、沅江、南县12个卫星城市,涉及区域总面积约占湖南省的1/5,人口约占湖南省的25%[2]。
二、打造“江湖大都市圈”的基础优势
1.有自上而下的政策优势。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更大地域范围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自然资源,需要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实现分工协作,必须打破固有的行政区划边界的限制,整合力量。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按照国家规划,全国将建设37个都市圈,长沙都市圈位列其中。
2.有江湖相连的地理优势。湖南位于长江中游,省境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有湘江自北向南流经省界。东以幕阜、武功山与江西省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东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市.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接,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省交界。且省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除少数属珠江、赣江水系外,主要为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各水系自高而低由南向北流入洞庭湖、长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洞庭湖水系。在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中,湘江是其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两省。江湖相连的地理位置优势突出。
3.有密集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湖南北部依托长江,南部与广州、广西为界,与港澳自治区毗邻,具有“东西贯通、南联北进”的地理区位优势。湖南铁路交通网络也较为通畅,四通八达,有京广线、沪昆线、湘桂线、石长线、洛湛线、焦柳线、渝怀线等铁路共7大干线,醴茶铁路、瓦松铁路、韶山铁路、吉衡铁路、娄邵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等若干支线,以及京广客运专线、沪昆客运专线两大高速铁路干线,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等数个铁路新项目正加快建设,其公路较为密集,省会城市长沙与湖南省其它各市州基本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此外,洞庭湖区主要的港口也均修建桥梁,形成了以长株潭、衡阳、岳阳、常德、怀化等地为中心,联络湖南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
4.有功底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省会城市长沙已将部分经济功能或产业逐步转移至湘江下游的湘阴、汨罗等与其相接的小城市,进一步加大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加快实施长沙、湘阴、汨罗经济一体化建设,将湘阴、汨罗两地园区改造升级,不断扩大两地园区规模,以此承接长沙部分产业功能的转移。同时,中央政府在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也有迅速崛起的趋势,湖南打造“江湖大都市圈”适逢其会[3]。
三、以“江湖大都市圈”引领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策
“江湖大都市圈”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4]为导向,科学规划,全面统筹,整体推进。
1.做好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要把建设“江湖都市圈”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制定好整体发展规划,设立省级领导与有效沟通与协调机构,建立城市间联席会议,领导推动深度协调与一体化发展,确保执行效率与执行力度。应把总体发展规划作为引领“江湖大都市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统筹协调好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问题,实现经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发展。推动长株潭三市朝向建立一个特大城市的目标迈进,打造 “江湖大都市圈”核心极。通过核心城市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做大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南极,提升湖南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2.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在“江湖大都市圈”内一体化布局铁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实现都市圈内高水平的互联互通。要加大构建长株潭至岳阳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力度,形成内外衔接的大交通格局:不断完善区域内的陆路和铁路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动渝厦高铁、蒙华铁路建设,详细规划长九高铁、长浏、浏(阳)醴(陵)等区间铁路建设,优先实施对长岳、长浏、长益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与运行;对沿江沿湖大通道建设进行高标准规划,并将目前长沙湘江大道、芙蓉北路向北延伸至岳阳市,加快长沙与岳阳畅通;加快打通“断头路”,提升都市圈路网联通程度,推进“瓶颈路”改造扩容,畅通交界地区公路联系,全面取缔跨行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进一步加强湘江到洞庭湖的航道建设。
3.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整合当前区域内的2个一类口岸、5个口岸作业区、5个保税区、10个国家级园区,以这一整合的综合性大平台为主体申报国家自由贸易区,并加强区域内城市产业间互助协同发展,形成创新开放性对外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4.通过规划建设新区疏散分解省会功能。规划在湘阴、汨罗一带建设经济新区,整合当前两地现有工业园区,将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经济新区新区,以疏解分散省会城市长沙的部分经济功能和产业功能,与此同时带动长―岳两地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集群。
5.加快区域内城市一体化协调统一发展。打破长株潭一体化行政区划的束缚,促进三市经济功能深度融合与互助发展,实现交通与资源共享;推动长岳益协调发展,加强岳阳与长株潭在经济功能、交通物流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依托岳阳具有临江临海的地理区位优势,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强长沙益阳协调发展,把益阳作为纽带,将其建设成为辐射带动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重点发展核心区卫星城,将浏阳、宁乡、湘阴、汨罗、临湘、醴陵等发展成为50-100万人口数量的中等城市[5],增强其经济和服务支撑功能。湘乡、韶山、平江、华容、元江、南县等卫星城市则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条件,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城市,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