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T-proBNP床旁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9-07-13钟乔华卢松耀陈琦巫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钟乔华 卢松耀 陈琦 巫娟

【摘要】 目的 分析讨论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床旁检测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 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应用万孚飞测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对其进行NT-proBNP床旁检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 其余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检测值, 比较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NT-proBNP检测值。结果 观察组NT-proBNP检测值为(1642.41±589.26)ng/L, 高于对照组的(1230.73±

427.84)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中Ⅰ级34例, Ⅱ级26例, Ⅲ级7例, 其

NT-proBNP检测值依次为(548.39±218.44)、(1129.37±306.46)、(3238.58±681.73)ng/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VEF, LVEF<60%患者30例, LVEF≥60%患者37例, 其NT-proBNP检测值分别为(3418.62±683.27)、(313.49±107.45)ng/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NT-proBNP床旁检测可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 判断患者心功能分级, 并确定患者LVEF水平, 在临床治疗和预后中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床旁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13

通过日常调查分析发现, 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均会引起NT-proBNP升高[1]。部分学者在心肌梗死的研究中还发现[2], 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直接联系, 而且通过NT-proBNP水平变化, 可以评测患者预后效果。但使用传统NT-proBNP检测方法样本处理过程繁琐, 检测时间较长, 无法即时获得检测结果, 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和预后参考需求。因此本院采用床旁快速检测(POCT)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NT-proBNP床旁检测, 快速获得患者NT-proBNP检测值,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7例, 对其进行NT-proBNP床旁检测。患者男女比例45∶22, 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61.3±8.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 男28例, 女10例;年龄53~75岁, 平均年龄(63.4±3.9)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其余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17例, 女12例;年龄36~61岁, 平均年龄(52.4±4.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项研究, 并在同意书上签字。該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抽血, 应用万孚飞测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血液分析。指标批间变异系数<10%, 批内变异系数<5%。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检测值, 比较不同LVEF患者NT-proBNP检测值, 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NT-proBNP检测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多组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NT-proBNP检测值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NT-proBNP检测值分别为(1642.41±589.26)、(1230.73±

427.84)ng/L, 观察组NT-proBNP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5, 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 2 不同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检测值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功能分级, 其中Ⅰ级34例, Ⅱ级26例, Ⅲ级7例, 其NT-proBNP检测值依次为(548.39±218.44)、(1129.37±

306.46)、(3238.58±681.73)ng/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1.44, P<0.05)。见表2。

注:不同心功能分级比较, P<0.05

2. 3 不同LVEF患者NT-proBNP检测值比较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VEF, 以60%为界限, 其中, LVEF<60%患者30例,

LVEF≥60%患者37例, 其NT-proBNP检测值分别为(3418.62±683.27)、(313.49±107.45)ng/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77, P<0.05)。见表3。

注:与LVEF≥60%比较, aP<0.05

3 讨论

NT-proBNP的研究较早, 而且在多年前便发现NT-proBNP与心脏功能不全有直接联系[3]。根据这一研究, 临床上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找到了新的途径, 为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 会首先合成proBNP, 随着血液循环进行, proBNP出现裂解, 形成NT-proBNP以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BNP, 生成量为1∶1, NT-proBNP在血液中半衰期较长, 所以临床检验中时常会运用NT-proBNP [4]。NT-proBNP与人体心脏功能有密切联系, 在其他研究中还表明, 随着患者年龄增大, NT-proBNP水平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5]。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NT-proBNP检测值分别为(1642.41±589.26)、(1230.73±427.84)ng/L, 观察组NT-proBNP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5, P<0.05)。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功能分级, 其中Ⅰ级34例, Ⅱ级26例, Ⅲ级7例, 其NT-proBNP检测值依次为(548.39±218.44)、(1129.37±306.46)、(3238.58±681.73)ng/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1.44, P<0.05)。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VEF, 以60%为界限, 其中, LVEF<60%患者30例, LVEF≥60%患者37例, 其NT-proBNP检测值分别为(3418.62±683.27)、(313.49±107.45)ng/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77, P<0.05)。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当人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 心肌出现异常牵拉, 导致NT-proBNP合成和释放量大幅度上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 心脏功能出现损伤, 心脏壁张力异常, 随着张力提升, NT-proBNP也会大量出现, 导致血液中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6]。人体心功能分级很好的反映了心脏功能, 随着分级越高, 其功能越差, 而且NT-proBNP水平越高, 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可以通过NT-proBNP水平来协助治疗, 并且在預后过程中根据NT-proBNP水平观察恢复情况[7]。LVEF也可以较好的反映人体心脏功能, LVEF一般情况下会>55%, 当心脏射血量不足时, NT-proBNP合成和释放量相应上升, 导致NT-proBNP远超过正常水平。临床检测NT-proBNP一直以来都有一定弊端, 检测时间所需过长, 至少数个小时, 为节约成本, 往往需要等多个样本一同研究, 导致2 d才能得到检测结果, 但之后实验发现, 当患者入院后, 进行NT-proBNP检测得到的数值与心功能分级、LVEF等指标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发病后3 h内, NT-proBNP值和6个月内患者死亡率存在0.78的相关系数关系[8]。因此临床上考虑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NT-proBNP床旁检测, 并根据NT-proBNP值分析患者相应病情, 便于治疗方案制定。但本次实验纳入研究对象数量较少, 想进一步印证实验结果准确性, 还需扩大实验对象纳入范围和人数, 并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NT-proBNP床旁检测可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 判断患者心功能分级, 并确定患者LVEF水平, 在临床治疗和预后中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博, 秦俭, 刘芳艳, 等. 急诊床旁检测NT-proBNP对ACS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37(4):346-351.

[2] 周华三. NT-proBNP床旁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0):64-65.

[3] 苏琴, 袁晓玲, 刘红升, 等. 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2):124-127.

[4] 曾维佳, 钱欣, 许小龙,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床旁即时检测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17, 39(5):103-105.

[5] 张兆. N端脑钠肽原联合Tei指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心功能动态评价中的临床研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7):1038-1042.

[6] 王涛, 秦俭, 邢绣荣, 等. 床旁检测NT-proBNP对急性心衰患者早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2):194-195.

[7] 杨俊, 王冠, 吴晓芬, 等. 床旁联合检测NT-proBNP、cTnT、D-二聚体在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 23(1):64-68.

[8] 刘春玲. 床旁快速N末端B型利钠肽原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价意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4):400-401.

[收稿日期:2019-01-04]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强度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BNP及血脂的早期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