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政府在“雅安藏茶”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2019-07-13四川农业大学张嘉俊
四川农业大学 张嘉俊
除了市场的“无形之手”操纵着市场走向外,政府的“有形之手”同样肩负着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责任。让当地企业实现规范化、现代化,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步伐,作为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发挥的市场调控作用。雅安藏茶是雅安市优化产品结构的重点对象,也是雅安市两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但目前发展态势疲软。政府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主导性力量,应该发挥各个部门职能,从藏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下手,运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完善环节建设,充分联结产业单个点节,实现1+1>2的效果。
1 雅安政府在藏茶产业链中的作用
茶产业链指的是茶叶从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包装后流向市场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连续环节,即从茶叶到茶客的整个过程。政府在产业链建设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茶产品的品质角度来说,脱离严格的政府监督,仅靠企业的自觉诚信意识是很难经受市场考验的;从区域公共茶品牌推广来说,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高昂的宣传费用会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目前雅安市设立了多个与雅安藏茶产业链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部门(机构),各个部门在藏茶产业链中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链层上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里从产业链的环节来整合各个部门信息。
1.1 藏茶原料环节
在藏茶原料的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和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农业农村局负责茶叶基地管理,一是通过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农户进行茶叶栽种;二是提供茶叶种植中许多基础设施的修建;三是管理茶园内的肥料农药,尤其是对农残的监测。此外,雨城区农业农村局是雅安藏茶参会参展的主要组织者,具有一定的品牌推广职能。
供销社致力于服务“三农”,提供技术与设备的支持,同时也是雅安藏茶的品牌助力者。由供销社参与制定的包括《“雅安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等在内的规则,进一步规范了地理标志的使用,为雅安藏茶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做好了前期的工作。
1.2 藏茶成品制作环节
企业在藏茶生产加工后受到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四川)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茶检中心与其他单位共同起草的《雅安藏茶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对藏茶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茶检中心还负责提供专业的茶叶检测服务。
食药监局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针对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企业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进行检查,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生产茶叶的重要指标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把关,以保障流通领域茶叶制品质量安全。
1.3 藏茶流通环节
茶叶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后,雅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对藏茶企业进行组织管理,审定、批准、颁发有关证照并实行监督管理,监督茶叶市场竞争行为,依法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经济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辖区内茶叶市场秩序,提高雅安茶叶市场竞争力。
雅安市质监局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约束力。一是认证工作,市质监局负责茶叶产品的SC认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二是通过茶检中心把控藏茶的品质,为藏茶产品做好质量保障;三是“雅安藏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
网络销售推广主要由商务局中的电子商务科负责。通过统计藏茶行业茶叶销售情况,拟定推动藏茶企业信息化、支持藏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网络购物等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1.4 其他相关部门
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是雅安市茶叶统筹管理者之一。它的成立,旨在促进雅安茶产业、茶文化以及茶旅游的发展,规范茶产业、茶文化和茶旅游重大事项决策行为,起着对雅安茶业行业相关进行规划、引导和决策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对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进行保护,并依托南路边茶商会认定和培训藏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同时还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推广南路边茶文化的推广和技艺的传承。
民族宗教事务局审核和认定藏茶企业的边销茶生产资格申请。在其他政府部门涉及到边销茶相关事务时,需要民宗局到场监察。
总体来看,政府部门的工作设置合理,边界划分清晰,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层次上都有涉及,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政府在职能实现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促成雅安藏茶产业链的有效聚合,达到产业最优效果。
2 政府在雅安藏茶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2.1 产品质量不稳定
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家庭作坊通过不正当手段降低藏茶生产成本,生产劣质产品;二是各家企业都采取自家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产品包装也比较简陋。
安全是茶叶作为食品的最基本要求,雅安藏茶还处在成长期,一旦质量出现问题,整个产业将受到致命的打击。政府一是要立标准,二是要强监督。对于小作坊生产要加强监管,规范管理,引导作坊生产合格产品,或转型制作藏茶延伸品,对完全不符合管理办法的应当禁止其继续生产。食药监局、质监局等部门既要积极引导企业茶企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看齐,又要从茶产业链各个环节排查问题,加大监察力度和抽查频率,对合格产品提供质量保证证明,对产品不达标企业严厉处罚。
2.2 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社会资本进入较少
雅安藏茶在发展中资金不够源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该区域公共品牌由雨城区分管,但由于雨城区属于农业区县,工业带来的财政收入很少,农业中又包含了很多免税政策,发展所需的资金基本靠上级拨款。比如现有环保政策要求改用天然气,许多小企业和粗加工作坊难以承担费用,结果导致许多企业停业。据了解,政府如若每家补贴1/3的改建费,就能大大缓解企业压力。
二是雅安藏茶目前发展势头不高,投资风险性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遏制了藏茶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社会参与建设不仅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最重要的是带来更具活力、更具创新的企业理念与经营模式。一个有远见,有想法的公司可以迅速崛起并带领产业链成长。
所以政府一是要打破区划壁垒,联合共进,将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同抓共举,减少区政府财政差异,提高藏茶行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减免财政税收并对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科研立项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三是规范市场,做好战略规划,创新投融资体系,减少投资风险,做好招商引资,鼓励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
2.3 政府人才的缺失
政府同样面临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一是各个部门的人员调动频繁,流动性高,许多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领域不熟悉,专业化程度低,结果就是部门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二是缺少兼具茶叶专业知识和营销管理技能的人才。复合型人才缺失使得政府无法充分发挥统筹者的作用,难以制订出高瞻远瞩的、科学合理的产业战略规划,所以现在雅安藏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
面对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尽快熟悉岗位,投入工作,并减少岗位调换。此外,政府需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提高人才福利待遇,重视和吸引创新型销售人才、管理人才和科研型人才,推动藏茶的创新产品研发与营销,不断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2.4 区域品牌营销管理缺失
雅安藏茶的区域公共品牌才刚起步,知名度还较低,急需营销事件。但目前政府在推广方面基本局限在组织茶企参加展会,在当地举办藏茶节事活动,没有规划一个长期的、进阶式的营销战略。同属黑茶类茶叶,普洱以“贡茶进京”成为全国热点事件,安化黑茶在黑茶保健功能和“金花”卖点上的大力运作和宣传造势,两个茶叶区域品牌迅速进入全国人民的视线,品牌价值不断攀升。
雅安藏茶的文化资源丰富,政府完全可以深度挖掘,做一个属于雅安藏茶的文化营销事件。除此之外,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拍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方式或植入软广告,也可以根据茶界的时事热点和明星效应进行热点营销。
2.5 政府和企业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企业和政府应该是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据笔者了解,雅安政府在和企业沟通协调上明显不足。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政府和企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分散了企业和政府力量,两者劲不能往一处使。更重要的是企业和政府不能达成互利互惠的共识,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最后成了政府的“一家之事”,企业缺乏参与感,没有对雅安藏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归属感,也就失去了共同发展的前提。所以政府在制定藏茶生产标准、企业标准、发展规划等关键性文件时应该积极吸纳企业意见,听取企业想法,在合理范围内采用企业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参与感,也使得政策信息高效传递,减少政策实施的摩擦力,促进政企的关系走向和谐。
2.6 政府部门联动太少,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雅安市的茶产业相关部门数量多,门类齐,但是各部门过于独立,部门之间的交流很少,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力也很散乱,难以高效地发挥职能优势与产业链的联动优势,使藏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所以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组织或小组统筹协调藏工作,该小组成员不仅自身素质高,更应该清楚与藏茶产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形成资源整合、信息流通、行政高效的发展领导力。组织同时兼具宏观引导和微观管控的作用,连接分散在藏茶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清楚藏茶的产业现状与未来方向,充分发挥合力效应。
3 结语
产业链的完善与成熟是区域公共品牌成功的前提,政府要时刻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作用,通过各个部门的人才培养与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对雅安藏茶产业链的发展做好指导、提供服务、实施监管,这样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才会持续高效地运转,雅安藏茶品牌才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产业的环境才会得到进一步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