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问题分析与应对探讨

2019-07-1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黄玉秋

中国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营性借款人信用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 黄玉秋

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等条件下,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较大冲击,使得部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功能遇到新型金融机构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压力,同时也伴随着机遇与挑战。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解决和应对个人经营性贷款问题,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课题。

1 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借款人的身份信息不够精准

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时,对于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收集过程大多是参照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这一方式来完成的。这一过程中,受到各个商业银行在借款人与担保人信息录入方面缺少统一规定的影响,使得很容易导致部分银行未对借款人的信息实施必要的复查,客户经理也没有将借款人与担保人的信用信息及时录入到征信系统中,使得借款人的身份信息不够精准,影响最终的信用评估结果。此外,各个银行之间尚未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在客户个人征信方面存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借款人身份信息核实工作的难度。比如:同一客户在多家银行进行引用贷款的行为难以被及时的发现等。究其原因,上述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与现阶段商业银行征信系统不够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

1.2 没有完成统一的授信管理

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办理期间,在调查收集借款人相关信息时,如果只能查到借款人的个人征信,一般与以下几种原因相关:第一,借款人的行为不配合。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属于个人性质信用贷款范畴,所以银行在进行企业征信查证时对于借款人本身的意愿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这种情况下,如果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借款人不主动提供企业贷款的情况时,银行方面则无法获取到企业的真实负债情况。第二,借款人的企业没有贷款卡。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如果企业在成立之前阶段融资没有通过银行这一途径,则该借款人的企业不具备贷款卡,这样情况下银行自然无法获取到借款人企业真实的贷款信息。第三,借款人周边信息查询难度大。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借款人的周边信息实施必要的查询以及综合比对,但是对于借款人配偶企业的真实情况往往难以明确。上述问题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银行无法顺利获得借款人的征信信息,从而加大了统一授信管理的难度[1]。

1.3 测算企业资金需求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测算企业资金需求量方面存在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测算难度较大。相关要求规定,贷款资金超过50万需要比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方法实施科学的贷款额度测算。在具体的业务办理中,由于借款人的个人经营贷款均属于私营小企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够完善,相关财务报表信息也存在不够全面和具体等问题,所以难以对其借款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进行正确的显示。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为了可以留住客户,往往会通过简单的计算更有甚者不经过计算,只是单纯的以借款人抵押物品的价值来确定最终的贷款额度。

1.4 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评估存在缺陷

从现阶段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普遍存在着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评估存在缺陷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信用评估方法落后,并且使用方法缺乏统一性,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比如:部分商业银行在信用评估时依旧沿用着人工审批这一方式,将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批政策和审批人员工作经验作为信用审批的主要依据。第二,信用风险预测手段欠缺。虽然当前客户已经相继通过了授信审批,但是部分银行由于缺少有效的贷后管理手段和风险预测手段,使得难以对客户的行为情况进行持续性的跟踪,进而加大了经营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2]。

2 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深度审核借款人的信用信息

深度审核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将客户提供的有关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结合借款人工作经历以及个人能力等一系列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核,从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个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审核工作中,应该对传统的分析技术进行必要的更新和优化,针对小型企业公司业务的经营情况进行取证调查,切实掌握借款人的周边情况。比如:对企业的经营数据等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对仓库内的货物实施清点和盘算,对借款人的资产、企业收入、员工工资情况、实际生产产量以及公司权益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核查,进而合理确定出实际的授信额度。这一过程中,对于那些存在多次不遵守银行支付规定等恶劣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列入到征信黑名单中,实现多个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对放贷业务秉持谨慎的态度,从而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环境的净化。

2.2 完善企业征信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

从现阶段商业银行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发展刚刚起步,所以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步骤出现失误,都将直接对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完善企业征信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有利于在准确判断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实现信用贷款的作用最大化。比如: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从法律方面以及制度方面等方面出发,构建商业银行正向激励机制,进而促使金融行业形成群体诚信意识。此外,通过采用立法程序,联合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等相关信息这一方式,针对个人小型企业构建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平台,从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的条件。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出征信系统的实际作用,应该对征信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这样有利于解决银行在客户信息收集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困难[3]。

2.3 强化银行内部运营与审计管理

全国的多个商业银行已经相继将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作为主营业务推广,以此来为社会上一些小型企业的贷款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但是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相关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相继开创了外汇业务、付息、贷款发放以及信托等多种附加业务形式,这些业务形式的出现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于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应对业务量与业务形式变化对商业银行发展提出的实际要求,去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不断地进行扩大和延伸,当前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银行业务办理、公司经营管理、流程运营、合规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初步形成了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且设有相应的分支结构,这些分支结构也同样具有独立性特征[4]。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一般是由监事会负责监督,在监督管理工作中需要将最终的审计结果上报给董事会、银行管理层以及内部审计委员会。

2.4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为了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银行对于业务风险的掌控与防范能力,根据银行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高风险长流程”和“低风险短流程”这一原则,分别设立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为风险用流程管控防线;第二道防线为合法经营与尽职监督防线;第三道防线为扶正纠偏与查漏补缺防线,通过这一方式不断完善和优化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风险的预防机制[5]。另外,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该保证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充分掌握风险监管的各个程序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风险报表,从而更好的促进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得到不断完善。

2.5 优化个人经营性信用评估

针对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中存在的信用评估缺陷问题,可以通过构架信用评分模型这一方式,借助信用评分模型来对其进行科学的判别。比如:对于具有相同特征的客户,理论上计算出的信用评分以及审批结果应该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主观性对于审批结果产生的影响,促进信用评估客观性、无偏性以及一致性的全面提升。此外,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对于个人经营性信用的评估,可以在信用评估模型中设置不通过的准入标准阈值,然后系统会在此基础上对审批通过客户的比例进行自动控制。随着商业银行信贷周期一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灵活放松或者收紧个人经营性贷款额度控制,有利于实现全行范围内信贷审批政策的统一化与系统性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政策机动灵活性的提升,在避免由于审批人员主观意识影响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6]。

3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问题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这一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所以需要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从深度审核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完善企业征信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强化银行内部运营与审计管理以及优化个人经营性信用评估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经营性借款人信用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浅论借户贷款情形下隐名代理的法律适用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小微企业借款人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热词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