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2019-07-13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职工体育锻炼体育

郑 伟 东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教职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承担着培养人才和开拓学术前沿的重任,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兴旺与发达,而高校教职工的健康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本文以扬州职业大学在职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职工健康状况和体育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高校教职工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和对体育锻炼的具体需求情况,为科学组织和开展教职工体育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为培养高校教职工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在职教职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手段,得出较为严谨且符合逻辑的结果,其中根据研究需要,对扬州职业大学在职的1300多名教职工随机发放“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需求的调查表”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2份,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7.6%。被调查教职工性别、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教职工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职工工作量情况及分析

高校教职工的工作具有社会性特点,工作的内容、形式多样,特别是广大的教师群体,既包括课堂教学工作,又包含课外的备课、业务进修、政治学习等工作,而行政人员的工作不仅包括八小时以内的常规工作,还有外出交流、会务等工作。但总体上看,都具有工作时间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心理压力大等特点。

表2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计划内工作时长大多数为7~8个小时,还有近三分一的教职工工作时长超过9个小时。计划外的工作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职工计划外还用超过2个小时的时长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主要人群为教师岗的人员,他们要备课、批改作业等,还有部分有科研任务的教职工利用计划外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紧张的节奏,久而久之对高校教职工的健康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表2 高校教职工计划内工作时间情况

2.2 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情况调查分析

高校教职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久站授课、粉笔烟尘吸入、心理压力大等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如咽喉炎、静脉曲张、颈椎、腰椎疾病、肝炎、高血压、高血脂、心理疾病等,俗称教师职业病。此类慢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1]。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教职工患有高血压、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以上)、慢阻肺、肺结核、关节炎等。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步成为影响广大教职工健康的主要问题,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不断提高,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2]。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患有高血压人群占30%,患有高血脂人群占28%,患有肝部疾病占32%,患有肺部疾病占34%,患有糖尿病占12%,患有肾功能疾病占9.8%,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等发病率均较高,已经成为危害高校教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研究资料显示,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血压每增加10%,心血管发病的几率也成倍增长。据有关研究表明,过度疲劳会导致精疲力竭,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通过了解,有许多老师上午连上3节课,到十二点才下课,空腹血糖受损,甚至有些老师下午两点又紧接着上课,中午饮食匆忙,工作强度较大,代谢紊乱,身体体质下降,导致患病几率增大。

2.3 高校教职工BMI指数情况调查分析

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当我们需要知道肥胖是否为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时,我们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体重换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数值及病发率是否有线性关连[3]。

高校BMI体检是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第二章所述和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以为BMI<18.5为瘦,18.5

2.4 高校教职工身体肺活量机能情况和闭眼单脚站立素质情况

肺活量作为测试人体机能的一种方式,是反映身体体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肺活量主要取决于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它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与最大吸氧量存在密切关联。肺活量检测数值低(与正常数值相比),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差,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不充裕,机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一旦机体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况(如长时间学习、工作、剧烈运动时),就会出现氧供应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诸如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良反映,这不仅会影响学习与工作,而且会给身体健康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4]有研究表明,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每10年下降9%~27%,但如果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其肺活量仍能保持正常数值的水平。

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随机抽取20名进行肺活量和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取平均值与国民体测标准中4分也就是良好范畴区间值进行比较。

从表3的调查结果看,高校教职工不论处于哪一个年龄段,肺活量情况都不是很好,尤其是35到44岁这两个年龄段,均差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此年龄段的教职工相对来说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加上自我感觉还年轻,平时经常性加班,生活不规律,运动少,身体机能退化迅速。

表3 高校不同性别、年龄教职工肺活量测试平均值与国民体测标准比较情况

闭眼单脚站立是体测中反映人体平衡能力强弱的一种身体素质测试。是通过测量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在单脚支撑面上的时间。根据单脚站立时间评价身体平衡力。时间越短,分数越低,平衡力越差,身体素质越差。

表4 高校不同性别、年龄教职工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平均值与国民体测标准比较情况

从表4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男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女性教职工平衡能力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平衡能力下降的较多,男性教职工25~29岁该项测试结果较好,其它年龄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均差。这一结果跟平时绝大多数高校教职工没有进行过闭眼单脚站立这项练习有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职工运动少,身体肌肉协调能力下降。

2.5 高校教职工工作精力自我感觉情况

自我感觉是自己对自身有关状况的一种主观判断。对工作精力自我感觉的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工作精力状态,从而进一步反映一个人健康情况。

调查显示:高校教职工中有20.8%的人群表示自己身体状况很好,基本上没有疾病,平时工作生活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26.3%的人群表示自己身体状况还行,精力比较充沛,偶尔感到疲劳感;46%的人群表示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间断性觉得精力不够,伴有疲劳感,还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另外还有6.9%的教职工表示自己的身体状态比较糟糕,平常工作生活总是力不从心,经常性感到身心疲惫,各种病症频繁缠身,特别是一些慢性病、职业病(如颈椎炎、腰肌劳损和慢性咽炎)尤为明显。许多教职工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保健意识淡薄、起居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锻炼等现象,如不及时引导其参加体育锻炼,很可能导致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5]。

2.6 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观念情况分析

体育活动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健康意识、锻炼意识,对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重要性进行调查,能够反映人们是否具备健康意识、锻炼意识。

通过调查,高校教职工认为体育活动很重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群占87.5%;认为体育活动对促进身体健康作用一般,对体育锻炼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无所谓的人群占19.8%;认为体育活动对促进身体健康不重要,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群占1.9%。可以明显看出,高校教职工作为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对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高度的认可,绝大多数教职工的体育活动观念较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等。

2.7 高校教职工体育需求的现状

2.7.1 高校教职工对体育锻炼时间的需求

工作压力大、没有闲暇时间是制约高校教职工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因素(见表5)。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迫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越发严格规范,伴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增加及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给高校教职工带来的工作压力也显著倍增,在做好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或其它任务。部分教职工在完成学校工作后回家还要兼顾子女成长教育,这些已经使大多数教职工身心疲惫,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因此,适当减轻高校教职工压力,让他们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和精力是目前高校教职工重要的体育需求。

表5 高校教职工体育需求的制约因素统计表

2.7.2 高校教职工对体育锻炼场地的需求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校重视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维护,许多高校能够基本上满足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场地条件。然而仍有38.5%的教职工反映因场地的原因参与体育锻炼受到限制。具体情况调查分析,多数教职工对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都有积极的认知,但在实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上,不是与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时间挤在一起,就是与场地校企合作活动时间相冲突。尽管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相对较多,但大多数教职工和学生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涉及的场地器材都相对集中,因而在课外活动时间段,经常会出现体育馆、田径场人满为患,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7.3 高校教职工对体育锻炼技术指导的需求

无人指导也是影响高校教职工体育需求满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教职工都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实际参与当中,许多教职工往往因为缺乏体育健身知识,没有人进行科学的指导,陷入门外汉的尴尬局面。拿足球运动来说,既能体会比赛的乐趣又能在奔跑中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身体机能和免疫力。有些教职工没有接触过,被足球爱好者邀请到足球场,实际参与当中因无人指导在场上不知如何跑动,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来球,反而打击了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女性教职工喜欢跳舞,如果无人指导,仅限于互相之间已熟悉的几种舞姿交流练习,时间长了也索然无味。

2.7.4 高校教职工对体育锻炼组织引导的需求

选择“组织不够”的教职工人数也很多,占36.9%,这一方面说明高校教职工参与体育活动对组织引导和技术指导有一定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工会在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方面的组织工作力度还不够,没能够真正发挥各体育运动协会、社团的作用。活动靠组织,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更要经常性、持续性地组织引导。高校教职工工作量虽多,时间上却相对灵活,许多教职工偶尔的体育活动也是“过过场”,根本没达到锻炼的效果,更谈不上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因此,进行有效的组织,科学的引导,对提高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3 结语

高校要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健康,要经常性地开展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讲座,开办一系列体育活动和竞赛,让教职工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更好地强化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和体育观念。

同时,高校要成立教职工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职能,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等体育组织进行管理,完善相关体育组织管理制度,把教职工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的整体中,将高校课间体育、群体活动、体育竞赛等纳入高校体育重点工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另外,教职工体育和大学生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组成,两者相互影响。高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师生运动会、竞赛等活动,营造师生积极参与体育的良好校园氛围, 处处展现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促进教职工体育与学生体育的良性互动,做到师生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在提高师生身心健康同时,又能带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职工体育锻炼体育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我们的“体育梦”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