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圆形人物”角度看黄蓉形象的塑造

2019-07-13陈悦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名作欣赏 2019年36期
关键词:礼教黄蓉郭靖

⊙陈悦[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英国评论家在其著作《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可以把人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即“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17世纪时,扁平人物被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这样的人性格单一,可以被一句话概括。圆形人物不同于扁平人物,打破了好、坏壁垒分明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具有多义与多变的特点。圆形人物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以下简写为《射雕》)与《神雕侠侣》(以下简写为《神雕》)中描写黄蓉性格的前后差异,恰好使其成为一个“圆形人物”。

一、黄蓉前后形象的差别

在《射雕》和《神雕》两部小说中,黄蓉的人物形象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倪匡先生认为少女时代的黄蓉十分可爱,一到中年就一点可爱之处都找不到了。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外貌、脾气性格以及价值观上。

1.外貌方面

黄蓉第一次出场在《射雕》第七回,是一个脸上手上涂满黑炭的小叫花。她第一次以明丽女装形象示人是在第八回,“那女子方当妙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肤白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见她秋波流转,娇腮欲晕,虽然年齿尚稚,实是生平未见的绝色”,又有“蛾眉敛黛,嫩脸匀红,口角间浅笑盈盈,想是正做好梦”。《射雕》中描写黄蓉容貌的地方甚多,到了《神雕》,描写黄蓉容貌的地方变少,如“那女的约莫二十六七岁,容貌秀丽,一双眼睛灵活之极”,以及杨过口中的“娇滴滴的一个大美人儿”“郭伯母竟是这般美貌”等零星之语,还有李莫愁为其美貌震撼,恶徒公孙止也道“美丽之极”等侧面描写黄蓉容貌之笔。黄蓉在两部小说中容貌上的差别仅仅是由于年纪变化而产生的。

2.脾气性格方面

在脾气性格方面,黄蓉的变化是很大的。《射雕》中,黄蓉刁蛮但还讲理,是一个天真可爱、古灵精怪、聪慧善良但也有手段的女孩子。郭靖与黄蓉初次见面时,她打扮成小叫花子,因为偷馒头而与老板起争执。郭靖不忍,替她付了钱,她却转身把馒头扔给狗吃,刁蛮形象尽显。同时她也是天真可爱的,她曾对郭靖说:“我做小叫化的时候你对我好,那才是真好。”这么小女儿的话语从黄蓉口中说出,其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性格展露无遗。而《神雕》淡化了黄蓉天真可爱的一面,加强了其贤妻良母式的保守秉性,使得黄蓉不再是当初天真烂漫的少女,而是一个具有侠义风范的妇人。驻守襄阳时,黄蓉怀有身孕,郭靖想把黄蓉护在身后,黄蓉却说:“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此时黄蓉的国家大义凌驾于儿女私情上。在对待杨过和自己女儿的事上,她却太失偏颇。杨过被郭芙在大怒下砍掉手臂时,她也不曾对女儿大声指责,而是处处替自家人打算,不占据一个理字,不讲究一个义字。这时的她不仅没了前期的可爱,反倒狭隘得似极了乡下妇道人家。

3.思想价值观方面

在价值观方面,黄蓉的变化很大,这也是很多读者觉得黄蓉不再可爱的主要原因。黄蓉出生在桃花岛,父亲有黄老邪之称,她一出场就带着不受礼教束缚的任性潇洒与古灵精怪,在思想价值观上也从不按俗世的规矩,后期却变得保守端庄,跟儒家道义越来越接近。

在《射雕》第二十六回,黄药师与黄蓉就郭靖、华筝一事进行谈话,黄蓉显然是不拘一格的,他们的谈话,就连“柯镇恶等纵然豁达也不禁暗暗摇头”,“这番惊世骇俗的说话,旁人听来自不免挢舌难下,可是他父女俩说得最是自然不过,宛如家常闲话一般”。又有第三十回,黄蓉与郭靖去找一灯大师,一书生对黄蓉说:“《孟子》书中有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瞧姑娘是位闺女,与这位小哥并非夫妻,却何以由他负在背上?孟夫子只说嫂溺,叔可援之以手。姑娘既没有掉在水里,又非这小哥的嫂子,这样背着抱着,实是大违礼教。”听了这话,“黄蓉心道:‘哼,靖哥哥和我再好,别人总知道他不是我丈夫。陆乘风陆师哥这么说,这位状元公又这么说。’当下小嘴一扁,说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也信得的?’”黄蓉的不拘于礼教也不单体现在男女之防上,还有与长辈相处方面。在面对一灯大师、周伯通、洪七公这样的前辈时,她也是不迂腐,不迁就,想说什么就直言。在与一灯大师的交谈中,“农夫”责怪黄蓉,道:“你别打岔,成不成?”黄蓉却回道:“他说话不对,我定然要驳。”可见黄蓉只讲道理,而不会顾及长幼尊卑。

而在《神雕》中,当黄蓉得知杨过与小龙女这对具有师徒名义的男女彼此爱慕的时候,认为是“逆伦之事”,是“胡作非为”,深觉不妥。她先是对杨过直言“龙姑娘既是你师父,那便是你尊长,便不能有男女私情”,又对小龙女言说此事不合规矩,认定二人师徒名分已定,若有私情,大乖伦常,会无颜面对天下英雄。“世间有很多事情你是不懂的。要是你与过儿结成夫妻,别人要一辈子瞧你不起。”这件事写在书中第十四回《礼教大防》中,显然黄蓉已经同化为固守礼教大防中的一员。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黄蓉的思想认知发生了变化,“礼教大防”四个字贯穿其中,然而她已由这方面的叛逆者变成了卫道士,在思想与价值观上越来越靠近世俗的观念。

二、形成差别的原因

黄蓉的形象差别是否有其原因?答案是当然的。《射雕》与《神雕》两个故事有时间差,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都会造成人物的变化。造成黄蓉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环境的原因、年纪的原因、角色变化的原因。

1.环境的原因

在《射雕》里,黄蓉作为一个从小在桃花岛长大、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相处最多的就是父亲黄老邪,还有老顽童周伯通。这二人都不以所谓正道教化为重,一人任我真我,一人顽童本质不改。且黄药师乃“非汤武而薄周孔”之人,行事偏要和世俗相反,不喜圣贤之语。在这样的环境下,黄蓉自然不会对礼教大防有所看重。在《神雕》中,黄蓉是丐帮帮主,又与郭靖驻守襄阳,端的是民族大义。她周围的人也大多讲究礼教,丈夫郭靖就是一个具备礼教侠义风范的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长期相处中,环境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使黄蓉的性格、行为、思想等发生了变化。

2.年纪的原因

变化,是世界唯一永恒的不变。《射雕》里的黄蓉出场才十五六岁光景,足足的少不更事,本就是天真烂漫的年纪,自然带着少女的性格特征。而在《神雕》中,她刚出场就已经是二十七八的年纪了,随着杨过的成长,黄蓉也步入中年的光景。年纪的变化,使得看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年少轻狂,而年长庄重。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会说,看《红楼梦》,二十岁和四十岁的年纪是不一样的。岁月的洗涤与沉淀会在思想上留下痕迹。年纪的变化也是黄蓉前后性格、形象差别的原因之一。年纪的增长让黄蓉失掉了灵气,却多了生活气和侠气。

3.角色变化的原因

这里的角色变化,一是从书中角色来说,黄蓉从女主人公变成了配角,《神雕侠侣》的男女主人公是杨过和小龙女;二是黄蓉自身的角色也有变化,多了妻子、母亲的身份。

首先,黄蓉在书中的角色有了变化,由女主人公变成配角,由“蓉儿”变成了“郭伯母”。《射雕》里塑造的是一个女主角的性格特征,令人喜爱。到了《神雕》,黄蓉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有时候需要起推动剧情的作用,因而也需要做一定的转变。纵观故事情节,很多重要发展都与黄蓉有关。如杨过上全真教进而遇上小龙女、小龙女离去引出绝情谷、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等,这些情节的发展,黄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黄蓉前后形象的差异可以说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所做的牺牲。

其次,黄蓉自身的角色丰富了,她做了妻子,做了母亲,又是丐帮帮主,还与郭靖一起驻守襄阳。角色的丰富,意味着肩负的责任大了,考虑的事情多了。少时无须顾及考虑的事情,在成为长辈、家长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了,而性格中尖锐的部分也相应减弱了。更多的时候,黄蓉是以一个前辈、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身份来考虑问题。

三、形象塑造与艺术价值

尽管黄蓉在《神雕》中的形象与其在《射雕》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甚至给人一种“这还是黄蓉吗”的感觉,让很多人觉得金庸先生在《神雕》里抹黑了黄蓉,使其成为一个最遗憾的角色;但黄蓉这一角色的艺术价值恰恰体现在这里,她没有一味迎着读者的喜好保持单一的性格,而是有所变化和发展,因此,在形象塑造方面是成功的。正是由于这些差别,这个形象成为“圆形人物”,而非“扁平人物”,具有艺术价值。作家吴霭仪就很喜欢这个角色,其在《金庸笔下的女子》中写道:“其他女角大多都是形象化的人物,但黄蓉却是活生生、有优点、有缺点、会长大、会变、会衰老的真人。”

1.性格的多样性

人的性格并非只有一面,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具有多种性格的多面体,都有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黄蓉可以是前卫的,同时也可以是保守的;她可以是可爱的,同时也可以是自私的。这种性格上的矛盾让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张力,它所体现出的并不只是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读者可以根据书中所给予的不同事例、不同态度、不同做法去分析其复杂多样的性格,真实全面地了解此人物。

2.成长的变化

一个人十岁的时候,必定与他二十岁不同,他二十岁的时候必定与三十岁不同,三十岁又必定与他四十岁的时候不一样。因为人的心境会变,或成熟圆润,或豁达淡然,或谨慎小心。《射雕》里,黄蓉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她具有少女的天真烂漫,少不更事;而《神雕》中,黄蓉已是一个妇人,为人妻为人母,这个转变必然会带来改变。普列汉诺夫在《亨利克·易卜生》中这么说:“一切都在流动着,一切都在变化着,每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自己消灭的萌芽。”而两部小说中所展现的形象差异正是成长变化的体现,不是偶然性,而是连着过去的必然性。

成长是什么?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毛泽东曾说过,青年时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而泰戈尔说:“到中年,会放弃虚幻的世界和不切实际的欲望,总是把它局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黄蓉形象上的前后差异正是体现了这一成长变化。

3.人物形象的丰满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用“互见法”来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在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中主要讲述人物一个方面的性格特征,而在其他篇章中体现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黄蓉在《射雕》《神雕》中的形象差异,是对整个人物形象的丰富,使得人物更加多面立体。在《射雕》里,黄蓉是主角,作者主要突出她天真烂漫、古灵精怪、聪慧善良的性格,这些性格特征在《神雕》中也有所体现,如黄蓉对阵裘千尺、发现蜜蜂翅膀有字都体现了黄蓉古灵精怪、聪慧善良的性格特征。《神雕》主要描写了黄蓉贤妻良母、护短狭隘、固守礼教的性格特征,但是这些性格特征在《射雕》里未必就没有体现,如在《射雕》里,她为了父亲与人争吵,为了郭靖对傻姑起了杀意等,都是护短狭隘的表现。故黄蓉的性格特征是复杂的、立体的,却在不同的小说中得到了不同的展现,或详写此略写彼,或反过来详写彼略写此,最终在不破坏阅读美感的前提下丰富了这一人物形象。

四、总结

黄蓉在《射雕》与《神雕》中有着不同的人物特征,包括外貌、性格、思想等方面,但是这些改变与差异都是有原因的,有其合理性以及必要性。第一,这种差异点明了环境的变化,人事的变迁;第二,这体现了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是一个纵向的变化;第三,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人物一开始未涉及的一部分形象,使得横向的形象更加饱满充实,更具备圆形人物的特质。因此,黄蓉这一人物形象不再只是拘泥于古灵精怪的少女形象,同时兼具了溺爱子女的慈母形象、敬爱丈夫的贤妻形象等。她性格中的优缺点都展现在读者眼前,打破了好人不可做“恶事”的成规,以及“好的全好”与“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与感官感受。同时,这一人物更具生活气息,人物更真实,形象多侧面、立体感强,突出了其性格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多义与多变的特点,更具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最后,黄蓉在这两部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形象,也起着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综上所述,这或许就是金庸先生在两部小说中对黄蓉的形象塑造有差异的原因。

猜你喜欢

礼教黄蓉郭靖
“君子约定”!派出所收了个“女儿”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猜猜她是谁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