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9-07-13陈青娇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343009

名作欣赏 2019年30期
关键词:密州江城子实际行动

⊙陈青娇[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陈水民[吉安县庐陵学校,江西 吉安 343000]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同一般,他的很多文章和诗词都得到了后世文人的称颂,并且有多部经典作品流传至今。苏轼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的作品中体现出的文学态度与处世态度都值得后人学习,苏轼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秉持治学严谨的文学态度,并且他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以及渴望为国出力的精神让其成为文人中的楷模;第二,苏轼始终抱有一颗“追求”之心,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从不因循守旧,在对待新的文学创作方式上保持宽容的态度,并且从中发现“美”的特质,进而将其用在后续的作品中。苏轼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对词的创作方式以及抒情方式等的革新提升了词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进而成为与诗齐头并进的文学体裁。苏轼的词作大都抒发豪放之情,我们可以从他的这种风格中感受到其积极向上以及不屈服于命运的强大生命力,这进一步说明了他心系国民、渴望报效国家的高尚人格。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以及全词大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创作于苏轼任密州知州时,从词作之名可以看出,这首词写于一次“出猎”之后,而且词人应该饮了酒。在出猎以及饮酒之后,词人豪气顿生,希望朝廷能够派遣他去抗击外族,保卫国土。当时苏轼处于仕途不顺、频频遭贬的境况中,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精神萎靡,反而更加关心国家大事,渴望为国效力。从外部环境来看,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国家正在被外族频繁侵犯。我们知道宋朝国力强盛,但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军事力量就显得羸弱无比。宋朝军事力量的落后与当时统治者“稀释兵权”的治兵策略有很大关系,这造成外族入侵时缺少精明强干、治兵有方的将领来进行抗敌。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北宋的西北边界受到了西夏、辽族的大肆侵袭,致使西北地区的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苏轼在这样的情境下心中甚是愤懑,但是他并没有消沉堕落,而是希望朝廷派遣自己上阵杀敌,为国尽忠。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步入中年,但是他这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胸怀是一般文人所不能比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大意为:“我”虽然年老,但是心中仍然充满年轻人的激情。“我”渴望头戴锦蒙帽,身着貂皮衣,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老鹰,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岗。接下来,“我”要报答全城百姓与官员追随“我”的情意,“我”会像孙权一样射杀猛虎来为此次出猎助兴。“我”虽然饮酒后酒劲正浓,但是“我”的内心清晰,胸怀更加开阔。“我”虽然有了白头发,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我”还希望当朝皇帝能够像汉文帝一般,派遣冯唐来召“我”入伍抗敌。那时“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拉弓射箭,射向西北方向,将“天狼星”一举射杀。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

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一次“出猎”历程来抒发自己尚能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与信心,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通过塑造词人形象来表现民族自信心

在该词中,词人的形象通过对“出猎”过程的描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词人狂放不羁,一股冲天豪情跃然眼前。词人有如此心胸,一方面与词人的处世态度有很大关系,因为词人在逆境之中依然保持着精神矍铄之状,词人认为国家只不过被一两个小族侵犯,待到重整军威,必然驱除外患;另一方面,北宋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虽然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完全了解这种情况,但是他们已经拥有了充足的民族自信心,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十分自信。词人在创作中虽然只是将自己的感受带入其中,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词人对汉民族的自信心,以及基于此而表现出的强大自信力。在词作中,词人虽然年老,但仍能“挽雕弓如满月”,进而实现“射天狼”之目标,更何况国中还有无数的青年才俊,抵御外辱、定国安邦不在话下。

(二)通过词人的现实经历来表现不畏困难的决心

在创作这首词的背后,词人的仕途正经历着“逆境”,词人空有满腹才华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是词人并没有因为遭到贬斥而心灰意冷,反而时刻怀揣着想要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的雄心壮志。虽然苏轼在年少时就通过科举展现出了高超的文学才华,但是因为与当时主要政治势力的政见不同而被迫离开京城。苏轼在地方任职时仍然尽心竭力取得了一定的政绩,却因为“乌台诗案”而再次被贬斥,并且几乎因此丢掉了性命。时光在辗转之间悄然逝去,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已经步入中年,他在词中仅以“鬓微霜,又何妨”寥寥数语表达出对当前处境的豁达。词人的一生充满坎坷,但是词人不畏艰险,在词中表达自己为民造福的决心,这种决心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为国效力的忠心

这首词主要是对“出猎”这一具体事件进行描述,但是词的最后通过“西北望,射天狼”点明了词人想要到西北地区抵抗西夏入侵的决心。在北宋的历史上,西夏民族对宋朝国土虎视眈眈,从宋仁宗到宋徽宗发起了多次战争,这充分说明西夏民族是北宋时期的长久外患,而北宋军事力量的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苏轼虽为一介文官,却希望上阵杀敌,抵御西夏的入侵,这充分表明了苏轼想要为国效力的忠心。苏轼虽然屡次被贬,但是仍然不忘“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臣子本分。其实,苏轼对国家的忠心如同其性格一般“分明可见”,但是他这份“赤子忠心”却由于自己“直斥利弊”而被新、旧两党所不容,进而造成了他仕途坎坷、政治抱负难以施展的遗憾。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当代青年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信心

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报效祖国、心系百姓如果只是口头上的表达,会显得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青年人应该从细微之处身体力行,进而逐步实现报效国家的宏大愿望。从《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在命运多舛的境遇下依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面貌非常值得当代青年效仿,可以使当代青年在遭遇命运不公的安排时,有信心重新站立起来,从而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教育当代青年培养良好品质的恒心

良好品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与沉淀。苏轼的经历为我们诠释了“忠心不改”的深层含义,并且,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这一品质进行维护。苏轼的爱国主义情怀蕴藏于“老夫聊发”之中,却由内心的“少年狂”来进行展现,这一切都得益于苏轼的良好修养。当代青年往往会经不住利益的诱惑,而做出违背自己内心道德的行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或者内心对优秀道德品质的坚持还有待加强。

(三)教育当代青年采取实际行动的决心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想要亲临战场、抵御外辱的决心,虽然从现实来看这种决心比较难实现,但是苏轼却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践行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这一点对当代青年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青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心态呈现愈加浮躁的状态,进而在生活中表现出“好高骛远”的行为特点。我们应该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将“实际行动”作为重心,教育其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青年不能空喊“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口号,而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这样的目标。

结语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充分表达了苏轼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值得当代青年的效仿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分析苏轼的爱国主义情怀时,应该同苏轼的经历以及他的实际行动相结合,而非仅从虚妄的情感表达来研究。苏轼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自己的处世态度、文学态度以及为官态度是统一的整体,我们在研究时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统筹思考,这样才能获得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密州江城子实际行动
密州在哪
坚硬与柔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题铭砚洗
江城子
江城子1
表演
江城子
江城子
我们可是练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