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重大事件志的编纂现状与意义*

2019-07-12

上海地方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重大事件志书汶川

黄 婷

一、重大事件志的编纂现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国务院就提出,要用适当的形式将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记录下来,对系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8年11月6日,国务院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编纂工作。2015年8月,1500万字,11卷13册的煌煌巨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正式出版。

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也出版了援建志。受灾区四川、陕西等出版抗震救灾志。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早在2005年11月,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地方志办公室签订协议,正式启动《北京奥运会志》的编纂工作。首开编纂当代重大事件志的先河。2012年8月,《北京奥运会志》正式出版,共设13篇47章,140万字。青岛是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城市,举办了奥帆赛和残奥帆赛。2010年7月,《青岛奥帆赛志》出版,共设13篇49章,70万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4月底,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和读秀查阅统计,已出版的重大事件志73部(见:部分重大事件志书一览表)。其中,重大体育赛事类志书有《青岛奥帆赛志》《北京奥运会志》《广州亚运会志》3部;重大灾难类志书最多,达70部,占总数的96%。

70部重大灾难类志书中有68部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其中国务院牵头编纂11卷13册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国土资源部、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总工会、四川省教育系统、四川监狱系统等国家级部委、部门、企业、红十字会系统编纂14部;灾区编纂42部;援建地区编纂11部。68部志书从不同层面,全面、翔实地记述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救援、安置与重建历程,记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件,为今后抗击自然灾害、科学恢复重建提供翔实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

从规模看,68部志书的页码,0—500页的志书有37部;501—1000页的志书有24部;1000页以上的志书有7部;其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规模最大,成书共计11卷13册,1500万字,比首轮《上海通志》(1部10册,1100万字)的规模还大。再加上67部灾区、援建地区的志书,对一个重大事件的记述达到如此规模,堪称史无前例。

体裁形式上,重大事件志一般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或索引等形式,灵活运用,有的也采用了“专记”“附记”“纪略”等。结构章法上,重大事件志大多以“述”为纲,总摄全貌;以“记”为经,列纪大事;以“志”为纬,分类详志;以“传”为翼,展示人物;“图”“表”随文行,穿插于相关部分;以“录”殿后,附录文献,以之构成全书的框架。有的重大事件志也采取以“序”开篇,领起全书。体式容量上,重大事件志大都采用中篇体式,既适应事件变化的需要,又便于实际操作。结构方式上,重大事件志大都采用章节体式,个别采用条目体式。

部分重大事件志书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除了已出版的73部志书外,还有已完成待出版的两部重要志书:《上海特奥会志》和《上海世博会志》。2007年10月2日至11日,上海第12届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上海特奥会)在上海举行。2014年3月,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正式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2018年在修改待出版中。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综合性博览会。184天里,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外企业踊跃参展,200多万志愿者无私奉献,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网上世博永不落幕,这一切共同铸就了上海世博会的辉煌。2011年8月15日,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暨《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标志着《上海世博会志》正式启动。2016年,350多万字的著作交付出版社,等待出版。

二、重大事件志的概念与类型

关于其概念,作者认为:重大事件志是记述重大的具有大范围长久影响的灾害应急、特大型运动会、特大型会议展览、重大历史主题或其他重大事件的、独立编纂成书的志书。

重大事件志的记述对象是重大事件。重大事件是指在某一区域或时段内发生的,对国家、地区、区域、城市、乡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能独立编修志书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和影响。值得独立修志的重大事件,首先在一定的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其次其影响和意义又超越特定的时期和地域,对未来、对全国甚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是我国第一次承办如此规模的国际盛会,堪称举国大事,在全世界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事件本身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具有立志的时间基础。一些偶然突发事件,如踩踏事件、桥梁垮塌、火灾事故等,尽管也属于重大事件,但属于突然发生、且无相对连续性的事件,缺乏立志的时间跨度基础,也不适合修志。

三是事件的应对举措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2001年11月14日,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发生8.1级昆仑山大地震。这次地震是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虽然这是一次非常大的事件,但由于震区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它的发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联不大,属于自然现象,有存史作用,没有资政、育人功能,所以没有以此为题修志的必要。汶川特大地震虽然也是自然现象,但对灾区造成了重大灾难,伤亡无数,在抗震救灾重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对后世具有鲜明的“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所以国务院牵头,编修了11卷13册的志书,国资委、部队等系统、灾区、援建地区也都纂修了志书,予以记载。同理,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举办城市北京、上海,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全国各地都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过程中的创新、经验、教训,对今后举办类似规模的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资政作用。

据统计,目前已出版的重大事件志根据记述的重大事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重大灾难类。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2010年8月7日的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目前出版的志书有《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等。

二是重大活动类。包括体育赛事和重大会展。如1999年5月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07年10月的上海特奥会、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10月的上海世博会、2010年11月的广州亚运会、2011年7月的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等。目前出版的志书有《青岛奥帆赛志》《北京奥运会志》《广州亚运会志》等。

三是重大历史主题类。如2017年,国家社会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志》编纂启动,成都市地方志办启动《成都市改革开放志(1978—20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内,还将发生重大事件,故重大事件志的类型也将会进一步丰富。

三、重大事件志编纂的重要意义

重大事件志书编纂工作涉及部门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载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我国修志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修志优秀文化传统、存史资鉴的需要,是当代人留给后人的一份特殊“遗产”。汶川特大地震,不仅伤亡严重,损失巨大,在整个灾害发生和救援过程中,也留下许多深刻的记忆、启示和教训,这对于认识地震规律、发展地震科学以及加强和完善救灾体系与手段,都是难得的宝贵资料,值得当代人和后代人研究与借鉴。就其现实意义来讲,抗震救灾志本身可以帮助反省和认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可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警示要加大对各类灾害的研究,大力推进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把防灾减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大活动志对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举办活动有重要启迪作用。重大历史主题类志书对不忘历史、砥励奋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作用。

(一)重大事件志编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强大,经济基础雄厚,具有自信开放的胸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里,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迅速、成就举世瞩目,为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力量。2008年大灾之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2011年举办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也是表述国际参与、展示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加强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举办地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是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在世博会的历史上,综合类世博会从未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过。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有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中国设立近4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00家在华设立了企业。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国际贸易投资大市场之一。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能感受世界经济变化脉搏的城市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上海已基本形成全国最大的各类要素集散中心,上海的商业、金融业、通讯业、宾馆业、文化娱乐业日趋兴旺发达,可以为世博会提供一流服务。①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副主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魏建国:《在中国申博新闻发布上的讲话》,2002年9月12日。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B398-0-001。

正是因为经济发展,我们才可以用举国之力抗御汶川特大地震,并进行了让世界为之震惊佩服的灾后重建。国家羸弱,就不可能有自信和开放的胸怀,对灾害也不会敞开记述。地震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公告天下,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最新灾情统计和救灾进展。我国政府以开放的姿态,先后接受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4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搜救队到灾区抢险搜救,以及8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9支医疗队的医疗救治援助。重大事件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这样的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记载,可能留下无法弥补的缺陷和遗憾。

(二)存史资政,提供经验做法,发挥资鉴作用。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了两千多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例、行文等规范,发挥了重要的“存史、育人、资政”功能。上海特奥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第一次承担如此规模的国际盛会,从申请、筹办到运行,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我们是第一次应对,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同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或工作的不到位,成为遗憾。不回避这些,并将此内容记载下来,会更加增加该书的价值和份量。重大事件志书的编纂,不仅对当代人、对国际社会是一个交待,也是体现一种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在编纂目的中就明确提出“通过抗震救灾的记述,为当前和今后的防震、抗震、救灾、重建工作,以及其他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经验。”①梅森:《新志种·重大事件志编纂刍议》,《上海地方志》2011年第五期。这部志书还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得失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不仅为当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也为后代研究自然灾害规律留下翔实资料,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积累了丰厚资源。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的形势更加严峻,需要我们不断地从历史灾害事件中学习,从救灾实践中总结,进一步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成功应对了玉树地震、舟曲滑坡泥石流、芦山地震、甘肃岷漳地震、鲁甸地震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有力推进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有效开展了各项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2009年4月,四川省政府成立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两省相关部门派出工作人员赶赴四川,联系四川省地方志办,从正在编纂的志书基础材料中,发掘可供决策参考的经验做法。《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对汶川特大地震中暴露的问题也进行了客观阐述。如空中救援能力缺乏;卫生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部分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等,这对帮助后人查找工作短板、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四川是个灾害多发、高发省份,10年里除8级汶川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在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2017年8月8日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尽管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已有完备预案和丰富应对经验,但为了更好地开展救灾赈灾,四川省民政厅依然查阅编纂中的《赈灾》分卷,反复研究政策。

2008年5月24日,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温家宝总理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同会见中外记者,他庄严地向世界发出承诺:“我们将收集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重要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建筑资料,从这次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为日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②李斌、徐松:《温家宝在四川地震震中汶川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新华网2008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充分借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事实证明,对口支援为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探索出一条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子,为灾区恢复重建及社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是国家解决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有力举措。2010年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给当地和周边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在四川地震对口支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玉树地震灾区的实际,中央决定玉树灾后重建也采取对口援建的方式,主要是北京和辽宁两个省市和四家中央企业共同承担。2010年3月底,中央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开启新一轮规模宏大的对口支援新疆的序幕。在两年多来四川灾后对口支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决定以19个经济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个市县:充分考虑支援省市的经济实力、受援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关系,兼顾已形成的对口支援格局,提高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持续性;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川灾后对口支援与中央作出的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的科学决策,都是贯彻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而后者亦是对口支援政策措施从应急举措走向制度化的最新实践。

(三)反映特殊国情和体制的优越性。

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没有灾区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挥,没有人民解放军的有力支援,没有相关省市的对口支援,就不可能战胜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百年一遇”的重大自然灾害。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阻止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制度的好与不好,事关能否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有效抗击灾害和恢复重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战胜各种风险和灾害的根本保障。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正是来自这种制度优势,能够举全国之力攻坚克难,以最快的救援速度、最广的动员范围、最大的投入力量开展抗震救灾。正是来自这种制度优势,中央在地震后37天即作出“一省帮一重灾县”的部署,18个对口援建省市积极开展了对18个重灾县重点重建项目的援建,创造出“对口支援”的大团结、大协作模式。实践证明,中国制度极有利于集聚力量、整合资源,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挑战,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可能帮助群众重建家园。因此,《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着重记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着重记述“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工作特点,着重记述社会各界的辛勤付出。正如201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四川考察时所说:“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进展和巨大成就,深入发掘和运用蕴涵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李长春强调:“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的重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体现了人民军队钢铁长城的伟大力量。”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提升社会凝聚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一个民族的自立自强,既需要物质基础,又需要精神力量。灾难最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再一次表现出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彰显出中国精神的巨大作用。灾区党员干部把关心群众的生命、生活与幸福,视作自己第一位的天职,展现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展示的是坚定坚韧、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对口支援省市,倾力援助,体现的是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100多万志愿者迅速集结灾区一线,倾注爱心,折射的是中国人民友爱互助的传统美德;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的无私捐助和援建,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四海同心的民族团结。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感天动地、震古烁今,成为激励全民族穿越灾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呈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中国力量。当一队队子弟兵、志愿者奋战在废墟上,当一顶顶帐篷在风雨中搭起,当一声声“我们与你同在”“我们都是汶川人”“汶川加油”四处响起,当灾区人民喊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当“一省帮一重灾区,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在灾后变成“首都标准”“山东情谊”“河南奉献”等口号时,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集体的力量。这种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甘苦与共、守望相助的大团结、大协作,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走向光明未来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志书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本周重大事件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