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特点看重大事件志的编纂
2019-02-20颜小忠
颜小忠
2015年8月,《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以下简称《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志书精品工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国家层面组织、针对特大自然灾害而编纂的重大事件志。该志编纂期间,笔者有幸忝为指导专家参加《抗震救灾志》)的后期编纂指导、统稿、校核和出版工作。志属信史,自古及今,续修不断,向有八千多种省、府、州、县志和部门志、专业志、专物志、名人志等志书编成存史,其中也不乏数百万字的大部头,但像这样一部11卷达1400多万字着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可谓前所未有,开方志界之先河,也可以说,唯有当今盛世,方能有此盛举。赞叹之余,细细思考,这样一部古今第一的志书,它在方志学学科发展历史上究竟有何重大开创作用?诚如该志《编后记》所云:“《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开始编纂以来,陆续又有《北京奥运会志》《上海世博志》等陆续开始编纂,说明大事件志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志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事件志应该会越来越多。”作为一部古今第一的开创性的重大事件志,由于它记述对象的特殊性,它在方志理论与实践上必然会有重大的创新与突破,所以,认真剖析一下《抗震救灾志》的编纂特点,进而梳理重大事件志的编纂理论,应该是一件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工作。
一、编纂重大事件志首先要找准它在方志学科中的学科定位及其编纂必须遵守的时空原则
重大突发事件志是二轮修志时新出现的志种。事件,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53页。我们一般将运用志书体例记述某一区域内对区域自然和社会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的某一重大事件的全过程和全貌的资料性文献称之为重大事件志。从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成来看,重大事件志应该定位为方志编纂学的专志。安徽大学历史系林衍经著《方志编纂系论》对专志的定义是“专门记述某一项或主要记述某一项内容的志书。它以事物来划分记述的范围,如山志、河志、湖志、桥志、寺庙志、物产志等即是。”①林衍经著:《方志编纂系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显然,重大题材(事件)志属于记述某一重大事件(事情)内容的志书,它应该归于专志一类。按照笔者执笔撰写的《当代方志学概论·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成理论,认为方志学由方志基础学、方志编纂学、方志管理学、方志应用学、方志史学五个分支学科构成。“方志编纂学是研究方志编纂技术的理论。它分成综合编纂技术和分科编纂技术2大研究内容。综合编纂技术是对方志编纂技术的整体研究,它包括方志编纂原则、方志资料、方志设计、方志写作、方志审稿、方志出版等的研究在内。”“分科编纂技术是对方志编纂技术的分体研究。它将各级各类志书分成专科来研究。”“方志分科编纂技术分成政区志编纂、专志编纂2个分支学科理论。”“专志编纂理论包括专业志编纂、专物志编纂、部门志编纂、厂矿志编纂等理论。”②刘柏修,刘斌主编:《当代方志学概论》,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120、121、122页。如果我们把各类重大事件志归于一个独立的志种的话,那么,重大事件志编纂学(理论)就可以定位为方志编纂学中分科编纂技术研究之一的专志编纂学科,它是和专业志、专物志(山志、水志、桥志)等并列的专志之一。根据重大事件发生的突发性和稳定性而言,重大事件志又大致可以分成两类:重大突发事件志和重要影响事件志,前者如《抗震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志》等,志书所记述的重大事件是突发性的事件;后者如《北京奥运会志》《上海世博志》等,志书所记述的重大事件是正常发生但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方志界有句行话,叫做“专志贵专”。这个“专”的要求,自然既对专业志,也对专志之一的重大事件志而言。所谓“专”的要求,对于重大事件志而言,包括重大事件的主体记述内容、记述时限、记述地域范围、记述顺序和统计数据的使用等原则规定,而这些原则规定和政区志以及其它专志是有很大区别的。
《抗震救灾志》的主体记述内容是“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以存史资鉴。”该志只是记述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及其产生的灾害、广大军民的抗震救灾和举全国之力的灾后重建三个主体内容,即汶川特大地震该重大事件涉及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区生活、灾区医疗防疫、社会赈灾、灾后重建、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等主体内容,而不是像行政区域志一样,全面、系统记述该地震灾区的全部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内容。
《抗震救灾志》的记述时限,各卷并不一致。《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和《英雄模范志》6卷为2008年5月12日至10月14日,5月12日是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之日,10月14日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撤离汶川地震灾区,并不再保留机构,设立国务院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之时,是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转折点。《总述》《大事记》《图志》《灾后重建志》《附录》5卷为2008年5月12日至2011年10月14日,记述时限从地震发生至汶川地震灾害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两大类分卷记述时限的截然分段和明显区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重大事件主体工作的阶段性所造成的。根据重大事件的主体内容和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好志书的记述时限,应该说是重大事件志编纂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重大事件不同主体内容采用不同的记述时限,这在其它志书中是很难想象的,可是,《抗震救灾志》根据汶川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三大主体内容发生的时间差异,就是只有这样采用不同记述时限,才能适应三大主体内容各自记述的需要。当然,这个上下限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可以适当上溯下延,比如,5月12日地震发生前的种种迹象和地震机构的观测,灾后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后的灾后重建收尾工作,还是可以和需要记述的。《抗震救灾志》的记述地域范围更是特殊。志书要求明确记述地域范围,一般不能越境而书,但是,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的地域范围是很很复杂并且难以确定的。虽然,地震灾区面积大约为50万平方公里,灾区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6个省(市、区)的237个县(市、区),但是,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在各省分布很不一致,其中极重灾区全在四川省;还有地震灾区以外因为地震波及受影响的四个省的180个县(市、区),仅仅是受到影响发生少量灾情;各类地区灾情相差很大。还有社会赈灾的单位和人员、支援抢险救灾和医疗防疫的人员和地区、灾后重建的援建地区等,涉及地区、范围更是复杂、广泛,有的可以说是来自全国范围。这就需要仔细甄别,分类分别确定其记述的地域范围。经科学梳理,最终确定:“全志记述范围,涉及地震灾害的,以2008年7月22日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联合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所界定的灾区范围为准,重点记述极重灾区10个县(市)、重灾区41个县(市)的地震灾区及抗震救灾;涉及救灾、赈灾的,以有关主管部门公告为准;涉及灾后重建的,重点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范围,即上述位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一般用“重灾地区”代指;支援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以事件(事项)涉及地区为准,包括非灾区及相关国家和地区。”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编:《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方志出版社,《凡例》第2页。所以,重大事件志记述地域范围的确定应以事件涉及的重大影响地区为主,兼顾其它次要和一般影响地区,具体界定需要依据权威部门的权威文件或决定。这样,才能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记述好重大事件影响所及地区方方面面的内容。
《抗震救灾志》的记述顺序也有一个界定,灾区一般按《汶川地震灾害评估结果》界定的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的顺序排列,非灾区按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所列行政区划顺序排列;记述国家、地区,按其英文名称首字母顺序排列。这个规定也是和政区志有很大不同的。
《抗震救灾志》关于统计数据的使用,更是纷繁复杂。主要灾情数据有五部委局初期发布的评估数,后期发布的校核数;有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的数据,也有后来各受灾地区实际统计数据;有受灾地区地方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也有有关部委局提供的专业数据,还有少量调查数据;有直接经济损失数据,也有间接经济损失数据。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和统计数据也是复杂多样,有中央投资资金、灾区地方自筹资金、对口支援省市投资资金、社会支持部分项目资金等等。这些统计数据,有的是统计时间、统计口径不同,有的是统计主管部门、统计方法不同,有的是前期发布总数,有的是后期自下而上的实际统计数。经过仔细分析,权衡轻重利弊,最终,根据各类数据的统计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使用原则作为凡例统一要求撰稿单位遵照实行,避免了数据使用的混乱。
二、重大事件志需要多角度、全景式记述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全貌
《抗震救灾志》全志凡11个分卷,其中包括总述、大事记、图志、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英雄模范志、附录。称它为史诗式的志书是因为它多角度、全景式地客观展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时,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科学程度最高、成效最为显著的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全貌,1400多万字的志书聚焦了数以千计的悲壮、豪迈、震撼人心的抗震救灾故事。虽然,它用的是志书的传统形式,但是,因为它记述的内容悲壮、豪迈、震撼人心:强震突袭,山崩地裂,举全国之力,抢险、救人、安置群众、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从悲惨、悲壮走向安定和豪迈。毫无疑问,读过志书之后,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读着一部壮丽的史诗,一部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英雄史诗。
多角度、全景式的记事是指《抗震救灾志》按照志书以类系事,类为一志的体例原则,将突发的特大地震灾害和5个多月的抗震救灾斗争以及3年的灾后重建工作,横分成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区生活、灾区医疗卫生、社会赈灾、灾后重建六个大类(分卷),六个分卷每卷之下分成篇、章、节、目四个层次,从节或目进入纵向记述,囊括了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各类抗震救灾及其灾后重建事宜,从而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地震灾区乃至举国上下积极应对的全过程。卷四《地震灾害志》全面记述了灾区概况、汶川地震成因及影响、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震造成的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以及国家机关和社会事业设施、军事设施、文化遗产的损失。它和传统的志书的分类、记述方法基本一致,运用详细的资料、全面的统计数据和述而不论的记述方法反映了这次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要记述地震灾害,虽然涉及不少地震专业知识,但该志只是使用了一些专业概念与术语,并没有像教科书和专业技术书一样罗列、解释、论证概念、理论。卷五《抢险救灾志》首先将部署抗震救灾篇分成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两章,记述了中共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在震后第一时间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国务院及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建立起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科学、快捷、有效地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实施抢险救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与举措,表现了在应对紧急、重大自然灾害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其次,分成赶赴灾区救援、抢救生命财产、抢修基础设施、防治次生灾害、抢险救灾保障五篇,讴歌了37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消防队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专业救援人员、医疗卫生人员,20多万志愿者等抗震救灾人员在灾区紧急救援一线,积极抢险救人、防治次生灾害、安置受灾群众,抢通路、电、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动人事迹,列举了他们在灾区机关、群众自救互救,救援力量水、陆、空驰援,救援黄金时间的重点抢救、全面搜救,抢救财产和抢救保护珍稀动物等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典型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以微显著,聚沙成山,大力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卷六《灾区生活志》全面记述了灾区生活救助、群众转移与安置、灾区公共安全与社会事务、市场供应与生活设施修复等震后灾区的生活状况,卷七《灾区医疗卫生志》全面记述了医疗防疫的组织领导、救援力量、救援保障、医疗救治、康复服务、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灾区医疗卫生的恢复等震后灾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卷八《社会赈灾志》全面记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发动赈灾,中央各部门、各省市、军队、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宗教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赈灾活动,捐赠资金、物资的监督管理,以及国际社会的慰问援助情况。卷九《灾后重建志》分成决策组织、规划编制与调整、政策措施、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精神家园建设、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恢复重建社会支持等十六篇,全面记述了灾区党政军民、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助建群体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完成重建规划项目4万多个,完成重建投资1万亿元,使50万平方公里的灾区4600多万受灾群众享受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规划目标成果。志书就是这样通过六个主体分卷(分志)多角度、全景式地记述了当突发的特大自然灾害来临之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伟大壮举,在人类同自然灾害的斗争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剖析了《抗震救灾志》多角度、全景式记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发生、发展全过程及其全貌的编纂特点之后,掩卷思考,觉得这个编纂特点可以成为重大事件志的一个编纂原则,也就是说,重大事件志都需要多角度、全景式记述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全貌。要记述重大事件从发生至结束的全过程,也要围绕重大事件彰显的主题,记述该重大事件影响所及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类、事项。其重要内容也不宜欠缺。以《北京奥运会志》《上海世博会志》而言,则需要编纂者多角度、全景式记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申办、筹办、举办的全过程及其全貌。其举办也好,申办或筹办也好,三大主体内容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事情都不宜缺漏不记。
三、重大事件志需要大胆创新专志的传统体例
前面说过,重大事件志的主体记述内容、记述时限、记述地域范围、记述顺序和统计数据的使用等与政区志及其它专志不太一样,所以它的体例必然在传统志书体例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抗震救灾志》成功创新了重大事件志的体例。前面说过,《抗震救灾志》采用了多形式的记事体裁,有些在传统志书体裁和章法上有所创新。所谓多形式记事是指志书除运用前述六个主体分志记事外,还运用总述、大事记、图志、英雄模范志和附录等多种形式来立体的深入展现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重建工作。《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在传统志书“概述”的体例上有所发展。相对1400万字的大体量和记述时限从5个月到3年的突发事件专志,它要成为这个事件的“总述”,在篇幅、结构、写法上必然会有突破。实际上,《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就像一部抗震救灾简志,其目的与写法,正如编纂者所说:“总述卷的编纂本着‘总括全貌、概述轨迹、提炼精华、沟通联系、彰明因果、评量得失’的原则,力求从全局高度提要钩玄,勾勒出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史画卷,为读者提供阅读与认知、思索与思考、参考与借鉴、回顾与纪念的载体和门径。”这种做法和传统的志书已大不相同。而且其篇幅已达数十万字,结构已有三个层次,这种篇幅和结构和传统志书的概述也大不相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志》的设置及其编写更是一个创新。它的篇目设计、内容组成与结构、图片资料的选取和正文的表述都与传统的志书不同。全志100多万字的篇幅,收录图、照近2000张,文字16万多字,以图文结合、文图相衔的独特形式,直观、鲜活、全景再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真实场景,旗帜鲜明地弘扬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它的篇目设计参照以类系事的传统原则,兼顾主要运用图照全景表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貌。全志分为概述和震前风貌、地震破坏、部署指挥、抢险救援、悼念遇难者、八方捐助、政府新闻发布与媒体报道、灾后重建、表彰纪念九个栏目,下面再分成二至三个层次。实写层次的编写方式,主要以文字衔接,内容以图照为主,每张图照均配有说明文字,文字和图均以时间为序记事。入志图照的选取基本涵盖了汶川特大地震涉及的重要事件、地域、部门、行业、人物等方面,兼顾了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和感染力,实现了真实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英雄模范》的篇目分为概述和抗震救灾英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抗震救灾模范、附录四个栏目,栏目下再分一至二个层次。英雄模范志和传统志书不同的做法是设置“概述”用近2万字的篇幅综合概括了党政军民各类英雄集体、英烈、抗震救灾模范的英雄事迹。《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则用了40多万字的篇幅介绍了328个英雄集体,这和传统志书重记个人,少记或不记人物群体也有所不同。
四、重大事件志需要满怀激情地提炼、弘扬重大事件所蕴含、透射出的伟大精神
“述而不论”向来是传统志书必须遵守的编写原则,但是,在短短5个多月的抗震救灾斗争和3年多的灾后重建过程中,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生了太多太多不平凡的事情,5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灾区,6万多人遇难,上千万群众无家可归,危难时刻的舍生取义,“黄金救援”时间的殊死救援,余震和次生灾害前的同舟共济、严密防范,死难者的掩埋,伤员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灾后家园和基础设施的重建,等等。数不尽的悲惨场面,说不完的动人故事和英雄壮举,透过数以亿计的一线资料,编纂者提炼出这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主旋律,那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因而,它在“述而不论”的原则上有了改进,更多的采用了宏微相济、点面结合、以事系人、述论结合,乃至记述和描写结合的方法。宏观的记述和传统的志书一样,着重全面、客观、系统的记述。总述和各个分卷的概述,篇、章的无题小序等着重宏观记述、述论结合、数量统计。实写条目则大量的以事系人、记述与描写结合。大的从中央决择、指挥、规划、组织实施,小的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群体、各个群众,宏微相济地展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这一重大事件的全景。记述时间短的有《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卫生志》《社会赈灾志》《英雄模范志》,记述时限为2008年5月12日至10月14日。5个月零2天的记述时间,这六个主体分志均达七八十万字以上,因而各个分志围绕抗震救灾工作的分类就比较细,越往下的层次所记述的事物就越深入,很多条目除了各层次事物面上概况的记述、全面的统计数据以外,有很大的篇幅就是用来记述一个一个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动人的故事、感人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它就像一个一个电影、电视的特写镜头,直观展现一个个英雄群体、一个个英模人物、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景,让英模的壮举透过纸背,感动读者。正是因为志书能够这样宏微相济、述论结合、述描结合地表现宏大的抗震救灾全景,主题鲜明地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才使《抗震救灾志》成为一部了不起的精品志书。也正因为此,这部1400多字的志书才能够得到史诗式志书的佳誉。
重大的事件,必有其重大的影响,重大的影响,必有事件解决者、主导者驾驭事件、影响人们和时代的智慧、人文思想和成功的创举、伟大的精神。如果说《抗震救灾志》概括、提炼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那么,所有重大事件志的编纂者也应该认真去概括、提炼重大事件的重大影响所在、正能量所在、透射出的伟大精神所在。就像我们正在编写的《抗日战争志》一样,编纂者需要从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的抗日战争历史中概括、提炼出中华民族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抵御外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既是所有地方志书必须要上下而求索的目标,更是重大事件志编纂者要下大功夫去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