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古文献数据挖掘的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2019-07-1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脑病科,福建 福州 350004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导致目前失眠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据调查统计,美国有1/3的人患有失眠,在我国患有失眠的人也高达10%~20%[1]。失眠即不寐,是指无法获得正常睡眠,导致睡眠不能满足机体需求,进而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类综合征[2-3]。长期失眠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工作与学习效率,并会损害社会功能,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等;还会导致人的机体遭受损坏,造成免疫系统紊乱,是精神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病的促发因素[4]。中医是国之瑰宝,中医古文献中记载着大量失眠症的治疗医案[5-7]。数据挖掘是一种由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现代分析方法,是发掘繁杂数据信息中所蕴含规律的有效方法[8-9]。本研究旨在对中医古文献中不寐病案的方药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以获得古代治疗不寐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期对目前临床诊治失眠提供有价值的用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筛选整理《中华医典》中明确诊断为不寐病即失眠的条目,选取其中有方药的条目,并剔除重复的方药,最终选取277首方药,中药135味,使用频次共1983次。所选取药物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规范药物名称,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其主要药物。选取药物出现频数较高的药物,对功效、归经、药对的数量和频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不寐药物出现频次 见表1。
表1 方剂中高频中药频数表
经整理共得药物135味,使用频次共1983次,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分别为:人参、酸枣仁、甘草、茯苓、麦冬、黄芪、当归、黄芩、茯神、五味子。其中使用率在25%以上的中药有:人参、酸枣仁、甘草。
2.2 不寐药物功效分析 见表2。
表2 方剂中高频功效归类分析
将所得135味药物进行整理,根据功效归类分析,处方中使用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补益、安神、化痰、清热、活血、解表、收涩、温里。其中使用率在50%以上的功效有:补益、安神、化痰、清热。
2.3 不寐药物五脏归经 见表3。
表3 失眠药物五脏归经
135味药物归经分析中,药物出现总频次为569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心经1357次。其次依次为肝经、肺经、肾经和脾经。
2.4 不寐药对分析 见表4。
表4 高频药对使用数量及使用率
失眠治疗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对为:人参-甘草,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当归和人参-茯苓。药对为补气药+补气药,安神药+补气药,安神药+安神药,安神药+补血药,补气药+安神药。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古文献中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一共135味,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分别为:人参、酸枣仁、甘草、茯苓、麦冬、黄芪、当归、黄芩、茯神、五味子。其中补益类药物有:人参(41.16%)、甘草(28.16%)、黄芪(21.30%)、当归(19.86%);安神类药物有:酸枣仁(32.49%)、茯苓(23.47%)、茯神(17.33%)、五味子(16.25%);清热类药物:麦冬(22.74%)、黄芩(17.69%)。从核心药物的数量及药物的功效来分析,说明失眠的中医药治疗以补益安神为主,兼以清热、化痰、活血等功效。从功效方面来看,使用率在50%以上的功效主要有:补益、安神、清热、化痰。说明失眠治疗除了和补益安神密切相关外,清热化痰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古人针对不寐阴虚阳亢而导致火热上炎的特点使用了清热类的药物,同时也注意对人体病理产物如痰浊的治疗。五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失眠的发生,从药物的五脏归经来分析,与五脏均有相关,但以心经为首,说明失眠与心肝的关系较为密切。寐即睡眠,指的是神安于五脏休息的状态。良好的睡眠,可使人精力充沛,精神焕发。睡眠不足,可使人无精打采,精力不足,可知心神和睡眠的关系十分之密切,因此治疗方面的药物大多从心入手。从药对使用率来看,补益安神类的药对居首。人参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酸枣仁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甘草归心、肺、脾胃经,主要功效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等功效。不寐的药物治疗主要以补益加安神药物为主,其中安神药物以养阴安神为主,说明失眠治疗与补益及养阴安神密切相关。
失眠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中医文献中记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失眠病案。本研究筛选古文献中明确以不寐为诊断并且有完整医案的古文献,通过数据挖掘对筛选后的失眠古文献病案进行频数分析,对药物的组成、功效、归经和药物间的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其中有价值的方药使用规律,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但由于古文献数量庞大,存在重复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方药规律研究难度较大[10],在本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古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扩大,本次研究仅针对方药进行研究,对于其他不寐的信息如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未展开深入研究;本研究目前主要统计的是方药中药物相关的数据,仅研究药对的使用率,未对整体处方各药物间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上述不足之处有待下一步继续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