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资金的实效性对境外地勘投资的影响

2019-07-12曾祥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东道国工作量勘查

曾祥平

引言:2010 年前后为了顺应矿产资源全球化探索趋势和寻求地质勘查事业新的发展方向,国家推行了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方针。在此大战略背景下,国内很多地勘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和发展境外矿产资源市场,旨在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寻找和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基地,增加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矿产资源储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境外地质勘查取得了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勘项目的长久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矿产勘查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地质勘查活动,而境外找矿除了具有国内矿产勘查项目的共同特性之外,其成败与否还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即找矿所在国的气候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对外投资政策、与矿产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等。我国风勘基金的设立更多的是基于国内地质勘查整体环境而制定的相关管理方式,所制定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虽然总体上满足风勘基金使用要求,但还缺乏对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地区的区别管理规定。如何完善风勘基金在境外不同地区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资金对境外地勘项目的实效性,将成为提高境外找矿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一、现有“管理办法”实效性不强

1.项目专项资金的延迟到位,影响了项目顺利开展

根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风勘基金的下达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首先由项目承担单位将编制好的项目申报材料报送至归口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材料审核通过后再由归口主管部门报送至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两部委联合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论证,项目通过审核论证后才能执行国家预算下达管理程序。从地方到中央,由于审批程序所经部门较多,且往往需要财务和国土部门联合评审,最终当年开展的项目,其项目预算真正下达时间通常要拖延至次年甚至更久。

延迟到位的项目专项资金在诸多方面都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主要体现在:

(1)项目东道国政治环境的微妙变化

延迟到位的项目专项资金致使项目延后开展,项目可能会遭遇东道国政治局势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在非洲不发达国家,经济的落后往往导致国家主权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虽然风勘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已经考虑到项目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等外部环境,但是总体稳定的政治局势不代表完全不发生变化。实际上政治环境的微妙变化在境外很多国家每年都在发生,尤其是非洲不发达国家。

(2)项目东道国汇率的波动

全国风勘项目的预算编制都使用统一的标准,再针对不同国家乘以相应的国别系数,最终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往往是使用项目所在国的流通货币,只有东道国的汇率长期保持相对稳定,项目才有正常开展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在非洲很多国家,要想维持本国汇率稳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津巴布韦的汇率崩盘就是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所以延迟到位的项目专项资金,一旦遭遇较大的汇率波动,项目甚至将可能面临无法完成的风险。

(3)可能错过地质野外工作黄金季节

地质勘查项目多数情况是在野外作业,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雨天无法正常开展地质工作。在中国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境外国家的总体气候环境却不尽相同,例如在非洲很多国家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1-5月为雨季,几乎无法开展野外作业,6-12 月为旱季,是野外地质工作的黄金季节,如果错过了这个时节,就只能再等一年。以风勘项目为例,项目承担单位于年初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与研究,于年中编制并提交申报材料,经过层层审批,最终通过评审可能到了次年下半年,再走完预算下达管理流程,资金实际到位时间可能会延迟到次年10 月份前后,两个月后就是雨季,即真正大面积开展工作要推迟至下年6 月份,这样三年的项目,实际工作时间只有一年半。工作时间上打了折扣,必然影响工作成果的产出。

2.变更设计审批程序耗时较长,增加无必要的成本

风勘项目的申报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项目设计,其主要依靠搜集到的前人工作成果及地质人员短期粗线条的野外调查进行编制。项目设计一旦确定,依据设计中的实物工作量就可以算出固定的项目预算,一旦通过审批,是不能轻易更改的。而地质勘查又是一项由已知到未知不断探索的工作,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一旦有了新的地质证据,原先设计的工作量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作出改变。

(1)钻探工作的停滞将增加作业成本

钻探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往往耗时少而费用占比高,在境外勘查中,钻探任务往往是聘请东道国有资质的钻探公司配合完成,费用根据实际的钻探进尺进行结算。但是如果钻探过程中由于聘用方原因造成的工作停滞,被聘用方将会按规定收取相应的误工费。根据某公司在非洲的钻探误工费600 元/天(折合人民币,2013 年的标准)来计算,钻探停工半年的误工费为10.8 万元,这还只是一个钻孔停工带来的损失,如果是多个钻孔,其额外增加的费用可想而知。

(2)工作的停滞将增加人员及生活成本

地质勘查过程通常是一环扣一环,前面的工作没有完成,后面的工作就无法实施。如果某一个环节需要变更工作量,进入到变更审批流程,可能造成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都要停滞,项目在资金上将相应损失停工期间工作人员的工资、房租及日常生活支出。根据某地勘单位在非洲某国家给出的相关数据可以粗略的进行计算,10 名工作人员停工三个月的工资为45 万(按2013 年的标准,折合人民币人均1.5 万元/月),三个月在东道国首都租用的办公场所及生活基地需3.9 万元(按2013 年的标准,折合人民币1.3 万元/月),即停工三个月直接经济损失约50 万元。

二、结束语

既然资金的实效性与境外地勘项目的顺利开展成正相关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其成果的产出,那么有效增强风勘基金的实效性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分别抽调财务部和国土资源部相关人员组成联合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国外风险勘查基金项目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建立临时工作站,直接面对项目承担单位,减少中间各级管理部门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在项目管理中预留一定比例的合理工作量变更权限给项目承担单位,使其在小规模工作量变更中有一定的自主权,从而能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开展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东道国工作量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